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智利矿工救援行动实时播报 > 最新消息

重庆矿工羡慕智利救援条件 称想当智利矿工(图)

来源:新华报业网-扬子晚报
2010年10月15日04:27

  煤矿避难所内部结构。

  重庆矿工请哥哥帮忙:我想去智利

  重庆矿工李云平讲述了一位中国矿工眼中的智利矿难大救援。

  李云平,今年32岁,老家重庆。现在在重庆各个煤矿辗转当矿工,有5年矿工史。李云平说自己看到智利矿工获救的新闻后曾给自己的哥哥、重庆作家李开云打电话,让哥哥想办法能不能让自己跟智利的煤矿主联系一下:“我想到智利去做矿工。”

  他说:“我今天(注:13日)看了电视新闻,觉得智利的矿工能在地下存活69天而获救,真的是奇迹!这在中国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从安全角度考虑,我是真希望能到一个安全有保障的地方去工作。”

  记者问他,他现在工作的煤矿有哪些安全措施?有没有救生面具和避难所?他回答:“没有这些东西,只有安全帽。其他么,就是一些行为规定,比如不准抽烟、喝酒,一旦放炮要躲远一些。”

  赵卫星,是曾在2009年贵州晴隆矿难中被困25天获救的三名矿工之一。他向国内媒体回忆、对比了自己被困井下的情况。“一般大矿井中才可能有避难所,小矿井很少有。之前只是听说,从来没见过。”

  在去晴隆煤矿之前,赵卫星已经当了五六年矿工,对于这位矿龄不短的矿工来说,他一直知道避难所,但“只是听过,从来没有见过”,而且据他所知“只有国有的矿才可能有避难所,私人的小矿井很少有”。赵卫星回忆,透水事故发生后,他们三个人就躲在平常工作的巷道里面,虽然手里有矿灯,但一般不轻易打开,只有听到响动后,他们才会打开一下。

  金枪鱼、牛奶、饼干、牛肉、米饭、水果……这是智利矿工被困井下两个月中的食物,同时他们还要做做运动防止长胖。树皮、渗透水,这是赵卫星他们被困井下25天中唯一能吃的东西,等被救出来时,他们的皮下脂肪消耗殆尽,医生连称奇迹。

  能看电视直播,能录音、录像,还能唱歌、玩牌、玩电子游戏……在地下688米深处,智利33名被困矿工的生活并不单调。但对于被困25天的赵卫星来说,那些天中他们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在黑暗中等待。“矿灯里有电,但我们只有听到响动后才会打开一下,发个信号。”最后令他们获救的,也正是这微弱的亮光。

  当问起两个矿井的比较,赵卫星总会先说句“国情不同,国家不一样”或“矿井的情况不一样,他们那个是大矿”。他说自己看电视播智利援救矿工,最常出现的念头就是:智利这个矿下面的安全设施真好。

  三湘都市报 都市快报

  中国是一个矿难多发的国家,“智利奇迹”给我们提供了哪些借鉴和启示?“新华视点”记者在第一时间与安监部门官员、相关专家及煤矿负责人面对面,感受他们的体会。

  国家安监总局总工程师、新闻发言人黄毅:井下紧急避难所在此次救援中的作用非常显著。险情发生之后工人进入避难所,这里除为被困矿工提供食品、水和空气流通等条件外,还可以提供温度调节、排泄物处置等多方面保障,是矿工生存的重要保证,也为救援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我国目前正在强制推行避险系统和避险设备的安装与建立,根据国务院23号文件,煤矿、非煤矿山要在3年之内建立紧急避险系统、压风自救系统等。逾期未安装的,将面临相应惩处。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刘铁民:配置避险硐室在美国、加拿大等国已有强制性规定,起到了不错的效果。智利被困矿工能够生存下来,井下避险硐室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还注意到一个细节,几乎每一位升井矿工身体状况都不错,也十分兴奋,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井下被困期间生存条件上的差异。

  黑龙江省煤炭生产安全管理局局长王权:智利33名被困矿工全部获救得益于科学高效的救援方案和先进的救援装备。我国是一个煤炭大国,当发生矿难时,避险和施救都比铜矿困难得多,因此对我国来说,建立并推广井下监测、人员定位、紧急避险、供水自救、通讯联络等避险系统,在井下作业场所附近和事先设定的避难地点放置足够的救生物资等措施非常重要。井下通风、通水、轨道等配套设施不仅要完备,更要科技化、现代化。

  冷静自救

  “地下功夫”须在地上练

  黄毅:智利矿工能在避难所中有经验地划分出生活区、活动区和娱乐区,并且进行有序的生活,体现了自救意识和本领,应该说这与平时的培训和教育有很大关系。

  刘铁民:目前我国矿山企业的组织形式从下往上分别是班组、队或段、矿、公司。在最基层的班组一级,已基本被发包出去,有些到矿一级也已被承包,有些还是层层转包。生产调度和一线工人之间没有直接的组织联系,维系他们的只是经济利益。虽然目前各个层级、各个岗位也都存在,但系统就是无法有效地运行起来。智利矿难在整个抢险救援过程中,所有应急响应活动统一指挥、紧密协调,现场组建了专家组,设立科学实验室,对所有救援活动都要经过科学论证和技术实验,确保万无一失,既节省了成本,又提高了效率,这值得我们认真借鉴。

  人文关怀

  物质精神“双重救援”

  黄毅:智利矿工救援过程中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令人印象深刻,这对鼓舞士气、调节精神有积极作用。我国在灾难救援中,一贯坚持不惜一切代价全力救援的精神。同时也要看到存在的问题,把工作的重心放在防范风险和预警上。

  王权:智利这次救援可贵之处在于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救援”。救援奇迹既体现了政府以人为本、不抛弃不放弃的救援理念,也展现出了救援组、医疗组、遇险者家属以及普通群众无私的援助和被困人员求生的坚定信念。 新华社

  智利总统称

  将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俗话说,好事不如无。33名遇险矿工最后终于脱离危险固然让人振奋,但是如果事故压根儿就没有发生,岂不是更好?智利总统皮涅拉14日表态说,将追究矿难相关责任,整顿生产行业,确保劳工安全。

  当全世界都为这次堪称史无前例的成功营救欢欣鼓舞、奔走相贺之际,很少有人会提到,作为世界最大铜生产国,智利去年曾发生近20万起工伤事故,致使443人死亡。据智利保险行业互助会提供的数据,近5年来,智利境内已发生23起严重矿难。

  虽然智利有比较完备的安全法规,但是矿山开采的巨大利益还是让一些开矿企业无视地理条件限制等因素,铤而走险开采矿山。智利基督教人文大学专家穆尼奥兹说,其实多名专家早在1992年就预见圣何塞铜矿可能发生矿难,当时专家们均认为,该矿区地质结构复杂,开采难度巨大。

  批评人士指出,在铺天盖地有关营救成功的报道中,媒体更多地在营造喜庆的气氛,鲜有对矿难背后安全作业环境缺失的批评。“这些矿工不应被叫做英雄,他们是受害者,”智利矿业联合会会长内斯托尔·霍尔克拉说,“所有矿工脱险后,我们打算尽全力追究有关方的责任。”

  智利总统皮涅拉14日表态说,智利政府和司法部门下一步将追究矿难相关人员的责任并给予惩罚,出台新措施为生产行业创造良好环境,确保劳工作业安全,整顿所有安全未达标的企业。

  智利中央大学劳资关系研究中心主任玛丽亚·埃斯特尔·费雷斯认为,在劳工安全健康方面,智利迄今没有一套清晰完善且行之有效的政策或体系。“看看农业、渔业、建筑业等行业的状况,就知道这个国家并没有把改善劳工环境作为经济增长模式的一个战略目标,”费雷斯说。在她看来,除了提高生产安全标准,工作时间过长、休息不足、工资待遇偏低、非正规就业率高企等都是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

  国际劳工组织总干事索马维亚13日发表声明,祝贺33名受困矿工安全脱险。但声明同时提醒,应谨记矿难背后暴露的安全缺失。他认为,世界各国仍需为改善采矿业等危险行业的生产环境而努力。根据国际劳工组织数据,全球采矿业从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不过1%,但矿难死亡人数却占所有工伤事故死亡人数的8%。新华社
(责任编辑:周径偲)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