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撬动了央行加息?
经济观察网 记者 孙建芳
周小川甩给所有经济学家一个耳光。
“太突然了,下午我们与基金公司交流时还在说年内不加息,然而晚上央行就加息了。”国泰君安宏观分析师王虎告诉记者。
这次加息在10月19日晚上7点在央行网站被公布:自2010年10月20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
加息时间点刚好选择十七届五中全会结束、第三季度经济数据公布之前。
“我们猜测加息的理由可能与本月21号即将公布的经济数据有关,21日国家统计局将公布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可能有部分数据过热。”王虎说。
此次加息超出所有经济学家的预期,在此之前,由于10月11日央行刚刚提高6家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当时市场普遍看法是:由于人民币面临着升值压力,央行更侧重用数量型手段调控市场。期间,中金、中信证券、兴业证券、国泰、高盛、交通银行等国内外投行纷纷发表报告预测:年内央行不可能加息!
但央行此次行为打破所有人的预期,在在央行加息后一个小时,经济学家的手机都在战线,大家不得不为央行加息寻找一个新的逻辑。
通胀预期加强或许是央行加息的新逻辑,如果按照这个逻辑,的确可以找到一些隐性信号,在9月中旬举行2010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表示,他个人认为央行应该考虑小幅上调存款利率。 别忘记,李稻葵另外一个身份是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
当时的李稻葵认为,最近一段时间物价上涨主要是因为劳动力成本上升、农产品生产成本上升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升,未来几年内,这三方面的温和上涨会变成一种常态,而适当提高存款利率对经济稳定有好处。
但回到三季度数据,能够让市场担心的可能就是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会超出预期,目前经济学家普遍预测在3.6%左右,但此次加息让市场重新评估,是否即将公布CPI数据超出了预期?
稳定存款是中信为央行加息找到的另一个理由,最近新增存款数量比较多,但储蓄存款并不多,但客户准备金的其他存款数量在9月大幅上升。中信最新的报告指出:这表明在资产价格上升的预期下,存款搬家的可能性比较大,反应政策倾向稳定存款。
不过,也有经济学家建议:央行除了稳定存款,也应兼顾企业的利润,应该采取不对称加息办法。因为目前国内经济的仍旧处于经济危机之后恢复期,比较脆弱。中国信息中心预测部主任范剑平最近在第一财经的举办论坛上明确表示,经济增速在年底会放缓。
但此次央行采取的是存贷款利率同比例上调,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由现行的2.25%提高到2.50%;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由现行的5.31%提高到5.56%;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据此相应调整。
这部分表明政府部门认为目前经济不会有什么风险。
此次加息带来的不好后果是:人民币已经面临升值压力,加息会引发更多的热钱流入中国。
至于加息对实体经济影响,中信证券认为不会很大,他们认为加息大体会增加工业部门的每年利息成本450亿左右(今年大约100亿元),相对于整个工业部门25000以的盈利总量,这对工业部门的投资影响不大。但加息对房地产的影响可能更大一些。
此次央行加息是否是新一轮加息周期的开始?
市场对此有些分歧,国泰君安王虎认为,考虑升值和加息对出口打击力度较大,此次加息不是新一轮加息开始,年底之前不会加息。
而中信证券报告指出:如果为了经济增速回升,通胀上升,未来还可能继续加息。如果年内物价继续超预期,那不排除央行采取继续加息措施。
不过,可以证实的一点是:未来央行的调控行为更加灵活,可以加息,也可以在未来外资流入加大、外汇占款明显增加时候进行降息。
不过,市场对央行的这种灵活手段并没有完全适应,有人开始骂央行,说周小川前几天还说貌似不加息呢?但有人说,小川,你很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