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专家:圆明园海外寻宝漫长 保护利用遗址更重要

来源:中国广播网
2010年10月20日13:25
  中广网北京10月20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全球华语广播网》报道,10月18日是圆明园罹难150周年纪念日,以残骸、废墟遗世的圆明园,其兴衰存废映照着中国近现代史。日前,圆明园管理处展出了悉心修复、收集的一批圆明园文物。

  150件劫后重生、流离失所的圆明园文物吸引了众多海内外游客;同时,圆明园也向全球发出倡议:呼吁全球持有圆明园文物的个人或机构返还所持文物;抵制对圆明园文物的拍卖、交易等活动等等。

  那么,圆明园散落在全球各地的文物到底能追回多少?追讨的意义又有多大?下面,我们连线国家发改委“城市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杨禹:

  主持人:自1860年遭英法联军焚烧以来,圆明园到底流失了多少文物至今仍是一个谜。所以说,将其追讨回国恐怕就更难了。有专家就表示,追索海外流失文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虽要保留追索的权利但不能太着急。对于追讨的意义,您是怎么看的?

  杨禹:我赞同专家的说法,确实不能太着急,不过我想首先我们应该看到,我们希望这些文物用各种各样可能的方式回到祖国怀抱的心情肯定是越来越迫切,越来越能够理解。我们知道一个国家的很多珍贵的文物,文物的命运有的时候会和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150年前我们国家走在一个发展低谷的时候,这样多的100多万件的文物就会遭受这样被洗劫的命运,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现在我们国力比较稳定的走向强盛道路的时候,文物能够回来,我相信这是我们整个中华民族,我们心灵和我们的文化一种评述的过程。

  当然我想文物回来的路径确实非常漫长,因为就算有150万件的话,现在150万件可能流散在非常多的地方,实际上我们会面对着150万种不同的对我们这种愿望的态度。我们在过去的几年里面确实也看到了,有些人拿着我们的文物,不用你找他自己会根据他自己的选择或者是价值观或者是文化观,他会选择主动归还中国,当然这样的人还是很少的,更多的人是默不作声的,他面对我们一些具体追讨行为的时候有的人坦然面对有的人则躲躲闪闪。

  从国际上来说文物的回归一直有两种意见,两种流派,一种认为文物不要让它一定要回到自己的祖国,它待在这个世界上最有利于保护他的博物馆里就好了。还有一种就是一定让它回归他本来的祖国去,这两种意见一直存在争议,国际的法律的环境并没有提供一种必然使得这些文物能够顺畅的回到它的祖国的这样一种法律环境,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的努力、我们的愿望要不断的向国际社会表明,要积极的努力,但确实这条路还会非常的漫长。 主持人:其实,对圆明园流失文物的关注已超越了事件本身,更多的是一种象征,一种走向新的历史的努力。我曾经在自己的微博上也提到过一个观点,我说圆明园重建与否,其实它更重要的应该是我们国人重建一种国家的形象和一种民族的精神和自豪感,您觉得,我们该如何看待圆明园遗址本身的历史价值和意义?

  杨禹:我觉得今年我们在纪念圆明园罹难150周年的时候我们更多谈到这些海外流失的文物,其实我倒觉得圆明园这三个字背后最大的一件文物并不是海外150万件当中的任何一种,最大一件文物就是我们身边圆明园的遗址,所以如何对待,如何保护,如何利用好这个遗址我觉得这个恐怕比收回那些文物更为重要。

  我觉得圆明园的遗址我们大家很熟悉,我自己小的时候,我十岁以前住在清华园的西北角,离圆明园遗址直线距离也就一、二百米,那个时候圆明园遗址那种气氛我想今天已经不太可能回到那个气氛下了。

  在这个过去的几十年的过程当中,我们对圆明园的遗址也加以了保护,比如说圆明园里面还有自然的村庄甚至还有过华家村,非常热闹,那些人生活的活动对圆明园遗址是一种破坏,所以逐渐的把他们从圆明园里搬了出来这是好的,但是我想圆明园逐渐现在盖成一个公园,有越来越多的游客也通过地铁,圆明园遗址好像离城市中心越来越近了,我觉得对圆明园的遗址要保持一个敬畏的态度,不能把他变成一个商业的开发或者说一般意义上的一个公园,我觉得我们的国家现在不缺少公园,我们缺少的是像圆明园遗址这样能够让我们时刻直观的记住100多年前我们曾经遭受的屈辱的这样一个形象的历史的面貌。那么就像我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里唱的那样,虽然我们今天国力很强盛,但是我们依然每天唱着“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个是我们越是强盛的时候越要时刻有危机意识。

  我想圆明园的遗址能够时刻提醒我们,这个民族的发展是要有危机意识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我觉得我们保护好、利用好圆明园的遗址,正确的看待它,我想比迅速的追回海外的文物恐怕更重要。
(责任编辑:黄海)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