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河南平禹矿难,矿山救护人员返回出事矿井巷道井口 新华社发 |
晚报记者 程绩 实习生 池文娟
“我国的救援设备并不落后于其他国家,救援人员的技术水平以及专业精神也都很优秀,但有些矿主没有将矿工的生命放在第一位,这才是我们最需要向智利学习的。 ”前天,本报记者电话采访了中国地质大学教授李宝芳,身为三届政协委员的李老,对这次智利矿难救援十分关注,为中国设备参与救援感到骄傲的同时,也深深的为我国目前的矿难救援现状担忧。
禹州矿难与智利可比性不大
记者:16日河南禹州发生了一起矿难,目前遇难人数到达31人,剩余6名矿工下落不明。你觉得这起事故与智利矿难有没有可比性?
李宝芳:可比性不大。首先,智利发生矿难的是金属矿,禹州这起矿难是煤矿瓦斯泄露,井下环境不一样。其次,智利的救援工作让我们见识到井下紧急避难所的重要。但禹州这次发生意外的煤矿的同一个矿井、同一个作业面,在08年就发生过一次瓦斯泄露事故,当时就造成二十多名矿工遇难,可到今天同一地点又造成了严重死亡事故,这十分让人气愤。
记者:作为“老地质”,你如何评价此次智利矿难的救援工作?
李宝芳:智利这次矿难的救援工作非常出色。33名矿工在井下被困69天后都能安全到达地面,这对救援队伍的设备、技术以及矿工的心理素质、自救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在电视上,全世界观众都看到智利总统在现场与每一名被救矿工拥抱,让人感动。智利并不是一个大国,但这次救援工作让所有人看到了这个国家对每个矿工生命的重视,得到全世界的赞赏。
记者:智利被困矿工在事故发生后,表现出很强的自救和互救能力,你如何评价矿工这种能力?
李宝芳:自救和互救能力对矿工非常重要,这次矿难发生后17天,地面救援人员才与他们取得联系。在这段时间内,他们运用自己掌握的技术开展自救,找到井下避难所,那里存储着紧急情况下使用的食物和水源。他们还分工协作,想各种方法与救援人员联系,并最终取得成功。 69天里,智利矿工都表现出很高的素质,这是他们全部获救的重要因素。
目前我国大部分矿工都是农民工,大多人是出于生计考虑才从事这一行业,下井前也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培训。矿难发生后,矿工的井下生存能力以及心理素质是非常重要的。
记者:这次智利救援,我国“三一重工”的救援设备以及工程师也有参与其中,你如何评价我国目前的救援水平?
李宝芳:可以说我国的救援设备并不落后于其他国家,救援人员的技术水平以及专业精神也都很优秀,这是我国矿难救援工作的优势。
我国矿工何时能在井下跑步
记者:我国矿难救援工作的主要困难有哪些?
李宝芳:我国矿难发生后的救援工作之所以很难展开,是因为地面救援人员无法及时了解井下的具体情况,也不能快速对井下人员进行准确定位,而这些又是救援工作开展的重点。
记者:如何才能快速了解井下情况和矿工位置?
李宝芳:必须有井下避难所。我从事地质勘探工作以来,国内大大小小的矿井几乎都下过,还下过美国、英国、加拿大的矿井。国外的矿井下都有紧急避难所,那里有紧急情况下使用的能直通地面的通讯设备、照明设备、食物和饮用水。井下避难所在矿难发生后能起到重要作用,矿工可以通过通讯设备与地面救援人员取得联系,及时报告自己的位置以及井下情况,提高救援工作的效率。这对他们的生命很很大的保障。
另外,目前国内外卫星定位技术十分先进,让每个矿工都佩戴定位工具可能有些困难,但至少要确保每个小组有一个定位工作。
记者:我们矿井下如果也有紧急避难所,救援工作就可以更顺利?
李宝芳:外国的矿工必须经过一定的系列的专业培训才能下井,他们必须了解井下地图,才能在矿难发生后找到避难所。避难所的空间能让他们比较自由的活动,这次智利矿工在井下坚持健身跑步让许多人觉得十分神奇。我很希望不久的将来,我们的矿工在矿难不幸发生后,也有一个避难所,让他们有吃有喝,还能跑跑步。
强制领导陪同下井有意义
记者:我国目前煤矿事故频繁发生,你觉得有哪些主要原因?
李宝芳:最根本的原因是超产能开发煤矿。每个矿井的产能都是固定的,正常情况下,必须按实际产能情况,有秩序地进行开采。但国内大多数煤矿为了追求高产量,都存在超产能开采的问题。
超产能开采煤炭造成的最大危害是容易引起生产事故,本来井下没有那么多人,只应该有专业的采煤矿工,但现在为了追求产量,井下都是大量未经过专业培训的农民工。这些农民工本身专业水平不高,可能也不懂得过度开发的危害,这救很容易引起瓦斯爆炸。这不但危害矿工的生命安全,还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另一个主要原因是目前国内矿工的待遇水平和社会地位太低,矿主没有将他们的生命放在第一位。
记者:如何才能制止国内频发的煤矿事故?
李宝芳:首先应该出台相关法律,要求煤矿按自身产能进行合理开采。
第二点是提高矿工的技术水平和待遇水平。我刚参加工作那几年,作为大学讲师一个月工资是62元,而采煤工人的工资是100多块,他们都很专业,生活比较宽裕,社会地位也很高。
第三点,做好预防工作。近年来国内矿难遇难矿工的赔偿水平是提高了许多,政府对矿工的安全也很重视,但出于对矿工安全负责应该把更多的资金与技术投入在预防工作上,比如建立井下紧急避难所。
记者:今年国家出台新规,领导必须陪同矿工下井,你如何评价这个规定?
李宝芳:其实领导下井这个很早就有,但是那时没有规定领导每次都必须下井。现在强制规定领导必须下井有一定的积极意义,领导们将更重视安全,也能体会矿工的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