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 法制日报

常识,在失实教材中已化成一缕炮灰

来源:法制日报
2010年10月21日07:27
  10月12日、13日,作家叶开在其个人博客上发表日志,以其女儿的小学语文课本中《鸟的天堂》和《一颗小豌豆》为例,比对分析了原作和被改写后的小学语文课文之间的差别。而今年9月,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救救孩子:小学语文教材批判》一书也将矛头对准了小学语文教材。以涉及母亲与母爱的文章为研究对象,认为存在“四大缺失”:经典的缺失、儿童视角的缺失、快乐的缺失和事实的缺失(10月20日《中国青年报》)。

  在这些教材中,爱迪生“被救妈妈”;华盛顿童年所住的房屋“被植上了樱桃树”;还有《地震中的父与子》,为了强调父爱的伟大,硬是被拼凑出一个外国父亲38小时徒手刨挖14个孩子的情节———14个孩子38小时后被“超人父亲”亲手挖出,个个葫芦娃般毫发未损精神抖擞,这个完美的童话结局足以让人疯掉了……

  语文教科书之于国民教育的意义,足以从每年高考作文题投射的社会关切里窥斑见豹———那一片片串成教材的文字,是一个民族的自我认知、传统圭臬的镜像,更旗帜鲜明地彰显着这个社会的文化主张与价值情怀。从这个意义上说,不经典、不天真、不快乐的教材顶多只会让孩子营养不良,但虚假的种子却如同三聚氰胺奶粉,迟早会在孩子的认知与情感中掩埋下毒性的隐患。

  教育这东西,早过了“所种即所得”的浪漫主义阶段。公民社会风起云涌,权利与自由意识在社会的权重与日逐高,“撒谎”———无论以任何美好的名义进行的公共性“撒谎”,其“标的”都会越来越触目惊心,而代价也会弥足深重。

  把童话讲成纪实新闻、把幻象当成写实人生,其苦心孤诣的价值操守注定会有轰然倒塌的一天。当常识成为语文课本里的第一缕炮灰,我们便是遗忘了一个最基本的逻辑———所谓“真善美”,一旦真实远走高飞,“善”与“美”还会和蔼可亲吗?

  江苏邓海建教师
(责任编辑:Newshoo)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