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中青报:没有谁愿意无缘无故地群租

来源:人民网
2010年10月21日08:21
  既为节约成本,又为工作便利,部分无力购房的年轻白领和高校毕业生,选择了上海市中心和黄金地段“廉价租房”——群租。记者经过多天探访后发现,群租现象目前在市中心小区愈演愈烈,专门操作群租房业务的中介自称“独立经纪人”,一些房源挂出3天不到就被摘走。在本市部分黄金地段,一个主卧卫生间分割出来的隔间,甚至可以租到2000元左右的高价。(新华网10月19日)

  群租房“打”而不死,仍旧以超乎想象的顽强生命力屹立城市之中,足以表明,无论是替群租者安全着想的那番好意劝解,还是借助各个部门统一出动的“铁腕”式清理,均不可能令这种群体式“蜗居”,瞬时消失。按照近年来媒体的调查描述,与其指责群租房东太过奸诈,倒不如静心审视租房群体那饱蘸的辛酸。试想,如果条件够好,谁愿意挤在那逼仄的空间?

  就现阶段而言,群租房对象主要有两类群体:一种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同那些可以通过“比爹”途径,优中选优就业的“官二代”、“富二代”相比,他们中的很多人既无社会资源可用,也无可观的家庭积累可供“试错”,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千方百计克服一切困难站住脚根,这是他们唯一的选择。另一种则是低收入群体,尤其是广大进城的农民工。农民工是城市低薪岗位的“顶梁柱”,这决定他们必须在极其有限的收入里量入为出,甚至“斤斤计较”,才有可能不致一年到头竹篮打水一场空。

  相较于群租,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许多城市那密密麻麻的城中村,曾是群租者的“伊甸园”。然而,随着各地借助房市调控政策之机,为稳定房价,通过“挖潜”加大城中村改造力度,城市在变得光鲜的同时,弱势群体传统的廉价生存空间,不可避免地遭到大幅挤压,生存成本又怎能不随之大涨?考虑到住房的高“空置率”,租房难不太可能是资源匮乏,而在于价格高昂。

  今年6月份,住建部等七部门下文规定,外来务工者可住公租房,这似乎给弱势群体带来福音。不过,考虑到保障房建设的步履蹒跚,先期覆盖范畴的局限性,尤其是大量城市居民住房问题的紧迫性,在城乡“二元”户籍的传统思维下,非当地居民的弱势群体,根本就不可能捷足先登。即便现实中确有城市给外来务工者以公租房,但数量极为有限,形式也远大于实质。

  实际上,公租房还面临着申请条件苛刻,租金价格过高等现实问题急待破解。如广州公租房“最低也要市场租金的40%%,不少有资格申请的家庭都喊贵”(《广州日报》10月19日)。如果现实门槛远高于弱势群体的承受能力,他们所能做的,便只能是在城市的各个角落里,努力搜寻那一席仅仅能够躺卧的群租之所。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刘晓静)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