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汇率之争的复杂之处,就在于经济问题被政治化了。只是政治上的得分和经济上的得分,并不总是一致的。我们千万不能因为政治上的噪音,而拒绝做一件中长期对我们自己有利的事情
最近一段时间,人民币汇率问题再次成为各个国际场合的焦点问题之一。这件事情当然有着深厚的政治背景,因此可以完全当作一个政治问题来解读。但同时,汇率问题又是一个再经典不过的经济问题:二战结束之后,世界各国痛定思痛,世界主要国家,包括当时的中国政府,一起在美国的布雷顿森林开会决定设立两个新的国际机构。一个是现在的世界银行,负责战后重建;另一个就是国际货币基金,负责维护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而汇率体系,则一直都是国际货币体系的核心之一。
汇率,之所以一直都处于这样一种关键地位,是因为这是一个极为关键的相对价格:两种货币之间的比价。和两件商品的比价不同,汇率的变动,至少在短期,会影响所有用这两种货币计价商品的相对价格——从金融产品,到货物,到服务。因此,不难想象,汇率的变动,对一个国家从资产价格,到通货膨胀,到进出口,都会产生影响。一个简单的例子是:如果一个国家的货币贬值,这个国家的资产(比如说房地产和股票)就会显得更便宜,出口商品也会更便宜,进口商品则会变贵。随之而来的就是,对资产的需求会上升,从而推高资产价格;出口的需求会上升而进口会下降,从而导致这个国家的对外盈余增加;进口价格的升高则最终会体现为国内价格水平的上升,以致于增加通货膨胀水平。
如果汇率的变动只是影响一个国家的经济活动,那事情还好办得多。可汇率,因为是两种货币的比价,发生的影响从来都是超越国界的。因为汇率变动,如果一个国家的资产显得便宜从而价格会走高,那就意味着另一个国家的资产显得更贵以致价格会走低;如果一个国家的出口增加进口下降盈余增加,则意味着另一个国家的出口下降进口增加赤字变大;如果一个国家面临的是通货膨胀压力,那另一个国家则面对通货紧缩风险。
这也是所谓“以邻为壑”说法的由来。一个国家可以通过贬值的方式,在短期促进本国经济增长和就业,但别的国家则会在这个过程中出口受到影响,资产价格受到打压,最终经济减速,就业下降。问题是,凡是有自己货币的国家,都可以选择贬值。但不可能所有的货币都同时贬值,有货币贬值就必然要有货币升值,因此才有了“竞争性贬值”和“货币战”的说法——你贬我也贬,只要我贬得比你还多,最后你还是相对升值了。这也正是中国政府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承诺人民币不贬值,并因此得到国际赞誉的原因。因为中国的不贬值,阻止了可能发生的连锁竞争性贬值,虽然中国在这个过程中承担了也许不小的短期代价。
当下的人民币汇率问题,则要远比上面提到的更复杂。要求人民币升值的理由,其实有两种,一种是声音更响的,更吸引眼球,也更被政治化的理由,就是认为人民币的汇率政策是“以邻为壑”,因此中国的经济复苏和增长是以别的国家的经济停滞和失业为代价的,这中间声音最响的是美国。问题是,这个理由忽略了一个基本的事实:人民币在整个危机过程中,并没有对美元贬值,最近还稍微升了一点,危机之前则升了20%多。如果有任何国家想要抱怨人民币汇率,美国是最没有资格的。美国的复苏乏力,和人民币汇率没有必然联系。但是,需要承认的一点,随着美元相对日元、韩元、巴西里拉以及东南亚国家货币的走弱,人民币相对这些货币也在走弱,因此人民币对这些货币确实在贬值。这在短期,对这些国家的出口的压力是十分明显的。因此,引人注目的是,最近对人民币汇率政策批评者中也加入了巴西,一些亚洲国家也开始干预汇率升值的速度,不能完全否定人民币汇率在这些货币相对贬值后对这些国家可能产生的短期负面作用。
还有另一种更理性,更具共识,但是更容易被忽略的理由。人民币在中长期的升值,是中国经济基本面的反映,是让中国经济从出口导向到内需拉动的一个推动因素和一个必然结果,是保持中国货币政策独立性的一个必要条件。一个强势经济拥有一个强势货币,是经济史上一次又一次重复发生过的事情。人民币越升值,出口的利润就会下降,而开发国内市场则会变得更具吸引力,这就会通过市场而不是行政的手段自然引导企业和投资,由关注出口转而变为关注开发国内市场。中美的经济走势和经济周期已经越来越不一样,盯住美元,美元贬值人民币也贬,美元升值人民币也升,也越来越不符合中国自身的利益。所有这些,都在指向同一个方向,就是一个更加强势且更加灵活的人民币。
汇率之争的复杂之处,就在于经济问题被政治化了。只是政治上的得分和经济上的得分,并不总是一致的。我们千万不能因为政治上的噪音,而拒绝做一件中长期对我们自己有利的事情。 (作者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济学家 郭凯)
(责任编辑:刘晓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