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岁,正是风华正茂、成就事业的黄金年龄。
但谁能想到,一个燃烧的生命却在这个年龄段上熄灭了。
今年3月5日,新疆军区某机步团汽车连指导员刘兴盛,因长期在风雪高原执行任务积劳成疾,把宝贵的生命献给了风雪边关。
临终前,他把妻子和7名亲属叫到床前,立下3条遗嘱:这辈子当兵无怨无悔,要穿上军装走;不给部队添麻烦,丧事从简;儿子长大后当兵,完成他未竟的事业。
细细品味刘兴盛的人生轨迹,低首倾听汽车连官兵追忆指导员生前的点点滴滴,那首壮美的歌不时在记者耳畔回响:“也许我长眠再不能醒来,你是否相信我化作了山脉?”
军旅路上,他把“油门踩到底”,像一部开足马力的汽车
2009年2月,团队赴高原驻训前夕,刘兴盛负责对70余台车辆进行检修,对驾驶员技术水平、思想状况进行调查摸底。他一天三顿饭不离开车场,每天加班到凌晨三四点。向高原开进途中,车队翻越界山达坂时突遇暴风雪,气温下降到零下20多摄氏度,行车道路险象环生,刘兴盛站在悬崖边上,用自己的身体当“路标”,确保车队安全通过。风大雪急,实在站不住了,刘兴盛就跪在雪地里指挥。等所有车辆过完,他已冻得失去知觉。
高原驻训9个多月,刘兴盛常因腹痛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团领导先后3次安排他下山检查,都被他以工作忙推辞了。连长卢海涛逼着他到驻训点医院检查,医生初步诊断是胃病,刘兴盛仿佛吃了“定心丸”,工作起来更拼命了:连队组织卸煤,他和文书、通信员一下午卸了4卡车;给炊事班汽油灶打气增压,一干就是2小时;每晚除了站一班、带一班哨外,还要在查铺查哨时给每个班宿舍的炉膛添煤;修建野战车场,他挥锹抡镐汗如雨下。在阿里高原驻训265个日夜,刘兴盛带车跑遍3个重要方向15个点位,累计行程4万多公里,平均每天睡眠不足6小时,出色完成千里机动、高原训练、光缆施工等重大任务。
汽车连的官兵这样描述刘兴盛:“军旅路上,他把"油门踩到底",像一部开足马力的汽车。每天从早到晚忙个不停,仿佛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
下士史红阳一提起指导员刘兴盛,就忍不住流泪。2009年底,士官选取、老兵退伍工作全面展开,刘兴盛与他一起制作“退伍老兵风采”展板,刘兴盛半夜好几次肚子痛得实在不行,就吃几片止痛药。去世前3天,饱受疾病折磨的刘兴盛骨瘦嶙峋,浑身插满管子,连说话都非常吃力。连队上士张俊喜来看望他,刘兴盛摘掉氧气罩,断断续续地询问连队新司机的技术状况,逐个问及5名大龄士官的婚恋情况。
做思想工作,他如车轮碾过雪地,给官兵心灵留下深深的印痕
“作为基层党代表,有责任将党的声音在第一时间传达给连队官兵。”2009年10月1日,全连官兵收看阅兵式直播后,团里通知要求及时传达胡主席《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部队在山上驻训,没有文字资料,晚上熄灯后他打电话给远在重庆的妻子,让她上网帮助下载原文,妻子找到资料后,用手机短信将这篇讲话的要点发给他,他一句一句在电脑上敲出来。第二天上午,他便给官兵讲了一堂辅导课。 战友们说,刘兴盛讲政治课往往能用一个鲜活的故事把某个道理讲透、讲出新意来。长期在高原执行任务,一些班长放松了管理,连队日常秩序不够正规。针对这一现象,他利用执勤间隙给大家讲了一个故事:一家大型企业分析破产原因时,竟然只总结了9个字:木匠多,瓦匠多,铁匠少。他让大家说说这9个字的含义。官兵踊跃发言,结论五花八门。刘兴盛最后揭开了谜底:“因为木匠弹墨线总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瓦匠是和稀泥的,只有铁匠才敢于硬碰硬、实打实。”讲到这里,他话锋一转,询问班长们想做哪一种人。这种启发式的教育润物无声,官兵们印象非常深刻。
针对日常生活中官兵的一些疑惑,刘兴盛一般不说应该怎么办,而是让大家在课堂上展开思想交锋,变一人讲为大家谈,改单向灌输为多向交流,让官兵在相互启发、学习交流中明晰道理。上士张俊喜说:“指导员不拘一格搞教育,既锻炼了我们的口才,又培养了大家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下士马卫亮去年报考军校没过关,一度思想消极,执行任务时两次出现险情苗头,刘兴盛没有当场批评他。一次训练结束后,他坐进了马卫亮的车。在一个交叉路口,他让马卫亮停车稍事休息。下车后,他指着面前的路口对马卫亮说:“前面有3条路,哪一条都能到达连队,只要坚持往前走,总有到达目的地的希望;如果停滞不前,就只能原地打转。这很像你现在的处境,考军校的路走不通,还可以走自学成才这条路啊!”一番话,让马卫亮茅塞顿开。他上车启动引擎,让刘兴盛上车:“指导员,您别说了,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山上执行任务9个月,刘兴盛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确保全连官兵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12名因家庭发生变故、个人婚恋受挫的官兵卸掉了心理包袱,全身心投入各项工作,出色完成高原机动、国防光缆施工等重大保障任务。
对待士兵,他像一部永不熄火的发动机,心肠总是热的
身患结肠癌的刘兴盛在乌鲁木齐总医院住院期间,连队17名探亲官兵特意绕道乌鲁木齐,前往医院看望。刘兴盛去世后,全连官兵自发捐款3万多元,送给他的父母和妻子。
兄弟情、战友爱,凝聚了连队,感动了官兵。刘兴盛生前常对党支部“一班人”讲:“战士们戍边卫国,爱他们就是爱我们的事业!”有一次他带车运送给养,在阿里日土县看见战士吃不上新鲜水果,有的嘴唇裂了,顿感格外心疼。20元钱一公斤的水果,他用工资一次买了15公斤送给大家。上士杨朝伟不适应高原环境,严重脱发,他4次托人从喀什带来“生发精”,再辗转2000多公里带到执勤点。在执行任务中,3名战士想考军校,苦于没有复习资料,他把电话打到北京长征出版社,为每人邮购了一套。
战士杨立业永远不会忘记:去年9月上旬,刘兴盛带着他和其他7名驾驶员在海拔5200米的山上保障光缆施工,有天夜里,狂风夹着雪片骤然袭来,帐篷的门帘被大风撕开。见此情景,刘兴盛披上大衣,裹紧被子,走到靠近门边的床铺,用身体压着门帘睡了一夜。天快亮时,有的班长要求和他换换床铺,他摇摇头说:“这是我的地盘,谁也别跟我争。”重提往事,许多战士的眼睛湿润了。有官兵回忆说,刘兴盛任职两年,每年除夕都把自己安排在晚20时至24时之间站岗,目的就是让战士们看一个完整的春节联欢晚会。
汽车连作为技术单位,总有不少人打电话、递条子,要求在选送学兵、入党考学、选取士官等问题上给予照顾。每次召开支委会研究敏感事务时,刘兴盛都先放一顶军帽在会议桌正中央,帽子上八一军徽正对着与会人员。他要求每名同志在发言、投票时,首先要看一看军帽上的军徽,多想一想连队的战士,想一想八一军徽的深刻含义,想一想自己入伍时的庄严宣誓,希望支委们都能站在公平、公正的立场上,投好神圣的一票。两年来,连队选取的40名士官,大家都心服口服。
事关战士成长成才,刘兴盛认为,既要教大家握好方向盘,还要带领大家敲好键盘。连队有不少人购买了电脑,平时大多用于打游戏、看电影。刘兴盛自己掏钱买来教材,组织大家学习电脑知识。去年底,连队有50多人考取计算机等级证书,34人报名参加自学考试,涌现出一批专业技术能手。
对军人而言,上一次高原,就会留下一笔人生财富。去年团里为连队配发“三机一盘”,刘兴盛决定让这笔“财富”看得见、摸得着。他利用团里配发的DV,每天深入训练场、战士宿舍,拍摄每名官兵教育训练中的点滴瞬间,然后精心整理、剪辑、刻录。下山后第25天,也就是病重住院前4天,全连76名官兵分别收到指导员送给他们的一份“厚礼”——高原执勤纪念光盘。刘兴盛去世后,官兵们说,这是指导员用生命刻录出来的。
(责任编辑:Newsh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