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女孩初见男友父母后空手而归 倍感委屈翻脸分手

来源:青岛新闻网
2010年10月24日10:55

  只因男友父母没给“见面礼”,一对已开始谈婚论嫁的情侣闹翻脸。上周末,市民李小姐到相恋一年多的男友家里拜访男友父母,见面后男友父母并没有给“见面礼”,这让她感觉很没面子。“我身边的同学 、朋友,第一次去男友家里,男友家没有不给钱的,他们家却什么都没给。”觉得“委屈”的李小姐甚至因此向男友提出分手。10月23日,记者针对恋人初次到对方家拜访是否该给“见面礼”进行了调查,接受采访的市民有的认为“

  应该给”,有的认为“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此,有关专家表示,应该摒弃这种金钱观念,不要过于计较是否给“见面礼”。

  ■讲述

  没收到见面礼倍感“郁闷”

  在李沧区一家教育培训机构上班的李小姐今年26岁,老家在平度,大学毕业后在青岛工作。李小姐与男友刘先生相恋一年多,感情稳定,两人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便打算互相去对方家里拜访。

  刘先生老家在胶南,目前在李沧区一家建筑公司工作 。10月22日晚,李小姐向记者讲述了她去男友家拜访的经历。“上个周末,我去了一趟男友老家。去了他们家以后,男友父母就简单问了问我家里的情况,一起吃了顿饭。随后,我就回来了。”李小姐告诉记者,从男友家回来后,她就开始“郁闷”了。

  “好多朋友都问我,男友爸妈给没给我钱,我就照实说没给钱。但是,几个好朋友都说她们第一次去男友家,男友爸妈都给了钱,都是上千元。她们还问我,‘没给你钱是不是对你不满意啊?’”李小姐说,“我为此特别生气,不是钱的问题,就是感觉很没面子。他们好歹也得意思一下,我要不要是另一回事。这几天,我一直跟男友闹。”

  李小姐说,她甚至提出与男友分手,“因为这件事,我们俩彻底闹翻了,我已经提出了分手。我也不知道这样做对不对。”

  说起这件事,刘先生也一肚子委屈,“我们那里真没有这个风俗啊,我要早知道她这么重视,肯定叮嘱我妈一定给她钱。我姐姐当初第一次去我姐夫家里时,对方父母也没给她钱。”

  本地 多数人表示曾收过“见面礼”

  10月23日,记者采访了一些市民,就第一次见面,父母该不该给“见面礼”的问题进行了调查。调查中,大多数接受采访的市民都表示,他们或身边的朋友、亲戚、同事第一次见对象父母的时候,都或多或少地收到了“见面礼”,其中有的是衣服等礼物,有的则是现金。收到“见面礼”的一般是女士,男士也有收到的,但比较少。不少市民表示,“如果感觉差不多到了要结婚的地步 ,‘见面礼’还是应该给的,不能让女方空手回去。”

  市北区鞠女士准婆婆给了1001元

  家住市北区的鞠女士去年刚结婚,她告诉记者,“我和老公相恋4年后打算结婚。去年初,我去婆婆家里拜访。临走的时候,我婆婆给了我1001元钱。”鞠女士推辞了半天,但男友妈妈非要给她 ,她就收下了。鞠女士说,“我后来才知道,给钱也是为了讨个好彩头吧,1001元钱意味着千里挑一。我婆婆给的还算少的,还有给10001元的,万里挑一。第一次见面的钱是第一次见面给的,之后订婚还要再给钱的,当然,订婚给的钱更多。”

  胶州张小姐首次见面收到新衣服

  小张今年24岁,老家在胶南,大学毕业后她到胶州一家单位工作,并找了一个当地的男朋友。“我去年过年的时候去了我男朋友家,但是他们家并没给我钱。好像男友爷爷本来要给我的,但是后来觉得可能我们的关系还不成熟吧,就没给我钱。不过,男友的妈妈带我去了商场,给我买了一件衣服,花了300多元钱。”

  小张告诉记者,“我记得上大学时,同学去男友家里,男友父母一般都会给两三百元钱。现在,我的朋友和同事,她们第一次去男友家里,男友家一般也会给钱,多少不一,少则600至800元,多则1000至2000元,但肯定都会给的。据我所知,如果确定是以结婚为前提的,胶州、胶南这边一般都会给‘见面礼’。”

  外地 有的送辆车有的啥也不给

  随后,记者对外地的多位市民进行了采访。对初次见恋人父母是否收到过“见面礼”,她们有的表示没有收到过,有的则称不仅收到过而且价值不菲。

  日照李女士第一次见面什么也没给

  李女士老家是临沂的,大学毕业后在日照工作,男朋友是日照本地人。“今年7月,我去了男友家里见他的父母,我去的时候还特意买了一些礼品。去吃了顿饭就回来了,他们

  也没有给钱或者礼物。”李女士说,“我身边的人有的收到了‘见面礼’,有的没收到,两种情况各占一半吧。不过,我觉得一般的家庭第一次见面都应该给吧。我一个同事的男朋友家是济宁的,男方家里给了2000元。还有一个同事,男方家里给了她800元,不过男方父母都说这是‘路费’。”

  威海张女士给了两千寓意好事成双

  张女士与老公刘先生都是威海人,这对80后小夫妻结婚刚半年。“我第一次去老公父母家里,就是商量结婚的事情。临走的时候,我婆婆给了我两千元钱,还跟我说是好事成双的意思。既然是好意,我就收下了。等到订婚的时候,婆婆又给了10001元钱,说是万里挑一。当时婆婆刚给我们买了房,我就只收了8000元。”张女士说,“见面礼按规矩应该给,但是不能太计较,毕竟感情最重要。”济南的夏女士也告诉记者,“我第一次去男友家里,男友妈妈给了我两千元钱。”

  苏州聂女士去趟男友家收了4.5万

  聂女士今年25岁,是江苏常州人,她的男友是南通人,两人读大学时相识,现在都在苏州工作。聂女士告诉记者,“我读研究生期间去男朋友家里见了他的父母。第一次去他家的时候,一共收了4.5万元‘见面礼’。男友父母每人各一万元,其他的两万多元都是男友的姑姑和姨妈给的。现金太多了,我害怕路上不安全,还专门办了张银行卡存了起来。虽说我知道肯定会收到见面礼,但我没想到会这么多。”

  聂女士说,“男友家那里非常讲究礼金的问题,第一次见面给钱都不少,最少也不低于1万元。除了男方父母,所有亲戚一般都给钱。我的一个表妹,去男友家里一趟,男友爸爸直接买了辆车送给她。”

  ■交锋 给不给女方钱市民看法不一

  支持给钱意味着认可

  “我觉得,第一次见面应该给女方钱。如果我的儿子将来带着女友回家,我肯定会给钱或者礼物。”黄岛的李女士认为 ,“如果双方不是以结婚为前提的话,人家女方也不会到男方家里。给钱或礼物就意味着男方父母认可了这个未来的儿媳妇,钱不在多少,主要是认可的意思。”

  即墨的刘先生说,“据我所知,我们这边一般都会给钱,或者给买点礼物。按理说应该给,儿子带女友回家来一趟,总不能让女方空手回去吧。”

  反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我觉得这个问题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吧,如果双方还没有到谈婚论嫁那一步,父母没有必要给钱。将来双方感情稳定了再给也不晚。”家住市北区的刘先生表示,“要不要给见面礼,还得看家庭经济情况。还有,一些家长可能没意识到这个问题,所以就没有给。”家住市南区的王女士也持同样的观点,“给钱就拿着,不给也无所谓。如果双方感情稳定了 ,将来差不多要结婚的,这样再给女方钱比较好。”

  ■专家

  是否给礼金不要太计较

  “见面礼”该不该给?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青岛市婚庆礼仪行业协会副会长王永莲,她告诉记者,“在我国的风俗中,婚姻双方对订婚仪式都很重视,订婚时,男方带着礼金到女方家,从订婚之时起,双方就算准夫妻了。这时,男方父母给女方礼金,这叫‘改口费’。而第一次见面给见面礼,这在传统婚姻民俗里并没有。”

  王永莲介绍,“近些年来,随着异地婚姻越来越多,给见面礼的风气逐渐流行起来。而且 ,平时大家工作都很忙,回趟老家见见父母得专门找时间,见面仪式就弄得比较隆重了。而男方父母一时也不知给未来的儿媳妇什么东西好,就直接给钱了。这样,民间就兴起了一股给“见面礼”风。还有一个原因,现在一些80后、90后很多都是独生子女,平时父母都很宠爱,既然孩子喜欢,男方父母也不可能委屈了未来的儿媳妇。初次见面给钱给礼物,是一个面子的问题,也体现了对女方的尊重。”

  王永莲说,“我觉得,见面礼之类的东西都是人为设置的,不能过于计较,太计较这些东西可能导致将来的婚姻有阴影。婚姻中的关键问题是婚后应该怎么过。此外,双方之间应多一些宽容、和谐,人为设置的东西都是可以弥补的,而感情却不可以重来。”

  ■律师

  如果不能结婚见面钱应退还

  收了“见面礼”,如果将来两人无法走入婚姻,这笔钱要不要退还呢?10月23日晚 ,针对这一问题,记者咨询了法律界人士。法律专家表示,从法律角度讲,“见面礼”是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如果收了礼金双方无法走入婚姻,这笔钱应该返还给对方。

  琴岛律师事务所的王恩民律师介绍说,“双方见面给不给见面礼要遵循当地民间的习俗,见面礼目的性非常强,男方父母给见面礼是为双方订婚而给付的钱财,‘见面礼’从法律上来说是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

  王恩民律师说,如果一方收了见面礼,而将来双方无法走入婚姻,无论是遵照民间习俗,还是根据相关法律,这笔钱都是应该返还给对方的。至于返还给对方多少钱,双方可以通过协商来解决,或者由媒人来定。一般情况下都是钱数的一半以上,如果一方拒不返还,也就构成了不当得利,对方可到法院起诉。(记者 高丽)

(责任编辑:news5)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