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 沈阳日报

“六大亮点”彰显“生态于洪”(组图)

来源:沈阳日报
2010年10月25日06:20

  核心提示

  近年来,于洪区委、区政府锁定城市化总体发展目标,从转变区域发展方式,改善居民生活质量的高度,大力发展生态经济,着力改善生态环境,推动了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10月16日,于洪区国家生态区建设工作通过国家环境保护部技术评估。这标志着于洪区距离入列国家生态区仅一步之遥。

  创建国家级生态区,使于洪区生态建设亮点频现,这里撷取的只是一部分。公众对于洪区生态环境质量的满意率达98%以上,群众生活幸福指数大大提高,更是于洪区生态立区的最大“亮点”。我们相信,不久的将来,一个绿色、和谐、富庶的新于洪将展示在世人面前。

  亮点1:环境整治常态化

  居住环境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卫生质量直接关系到城乡居民的日常生活,因此也最受关注。彻底改变城乡脏乱局面,打造干净、整齐、靓丽有序的生活环境的关键是要建立起一整套完善的城市管理的长效机制,城市管理才能真正的井井有条、有法可依,才能真正全面实现环境整治工作由突击型向常态型、短期型向持久型、整治型向建设型、治标型向治本型的转变。

  根据国家生态区建设标准,于洪区针对自身城乡二元结构并存、环境卫生基础薄弱的实际情况,全面系统实施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取得了良好的实际效果。根据自身实际,并结合奥运会、60周年国庆等重大事件,在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的基础上,于洪区集中力量开展了多次环境整治专项活动,今年以来,总计投入资金2500万元,在全区12个乡街开展了全方位、深层次的环境卫生整治活动,累计动用人力8万余人次,出动各类车辆2.4万车次,清运生活垃圾及残土18万吨,彻底清除了历年积累的垃圾,全面改善了城乡卫生环境。同时,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和基础,于洪区经过认真研究,出台了一系列加强环境卫生长效管理的机制和办法,成立了城乡管理综合部门,消除了以往多头管理的弊端,确定了全区环境卫生工作标准、投入机制、人员队伍、基础设施建设、责任追究等各项具体措施和办法,属地管理、权责明确的大城管体系初步建立。

  针对城乡环境卫生工作标准落后于城市化进程,并严重影响环境卫生,尤其是三环外地区,一直没有可执行的统一标准这一实际,根据工作需要,参照市区扫保标准,于洪区因地制宜地制定了三环外公路、村屯以及中心镇域的卫生标准,在各乡街均成立了街属环卫所。区财政每年将增加支出1700万元,将因提高标准、增加工作量产生的费用全部列入区财政预算解决,确保了城乡环境卫生长期得到及时妥善的维护。

  亮点2:清除源头治本化

  于洪区针对城乡环境的主要源头,有针对性地进行重点整治,将解决弃管和非物业小区、清理整顿废旧物收购行业作为根治城市顽疾的切入点,为全区百姓营造安全、和谐的人居环境。

  弃管住宅区综合改造工程是今年市、区两级政府为市民办的十件实事之一。从今年6月份开始,于洪区投入5000万元,对安居花园小区、赤山小区、丁香小区、沈辽路小区、沈大路社区等17个弃管小区率先综合改造,逐渐实行弃管小区的物业化管理。

  于洪区为解决非物业小区卫生管理难题,由政府每年出资1300万元,根据情况由城管局或当地街道接收了145个弃管和非物业小区的日常扫保及垃圾清运工作,使这些小区无人管理、垃圾成堆的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于洪区的市容环境整治活动逐步由街路向小区及村屯延伸。其中,造化地区存放、加工的各种废旧塑料因严重污染环境,被区里列为整治清理废旧塑料行业的突破口。5月5日至5月18日,于洪区有关部门共组织了九次大规模行动,强制清理违规业户209户,拆除各类涉塑违建18310平方米。涉塑业户主动清理废旧塑料4000余吨,拆除加工塑料的机器设备200余台。

  加速清理整顿废旧物收购行业,重点整治收购、加工、存储、运输废纸和废旧塑料等严重污染市容环境卫生的非法经营站点,实施长效巡查监管,在全区境内彻底取缔低、小、脏、乱的废品收购站。同时,提高行业准入门槛,鼓励发展高标准的再生资源产业,为经营规范、清洁生产的企业留出发展空间。

  于洪区还在全区范围内深入开展“门前三包”责任制,由相关部门与街路两侧单位、商铺、住户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和企事业单位环境卫生责任书。结合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由各勤务区大队负责辖区内实行GPS定位24小时环境卫生巡查,对违反“门前三包”规定的行为以及私设废品收购站点、违法排放垃圾残土等行为进行处罚。

  亮点3:产业经济生态化

  于洪区在追求快发展大发展的进程中,坚持以生态文明为抓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生态环保理念全面提升经济运行质量。这已经成为于洪人谋求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立足点!

  控制增量。进一步完善和强化了行政审批管理制度,严格推行环保“三同时”审批验收程序,保证了环保审批程序完整性、规范性和严肃性,有效杜绝了污染源落户,全面提升了经济源质量。在入区项目和企业建设过程中,环保部门全程进行监管,对存在污染隐患或不采取污染整治措施的坚决叫停,勒令退出。三年来,全区共引进3000万元以上项目260余个,未发生一起环境污染案件。

  优化结构。工业上,以企业技术升级推进工业产业升级,加大力度开展技术创新,淘汰落后产能。全区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12家,高新技术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27.8%;积极推进工业产业的园区化、集群化进程,东北家具、于洪五金两大集群进入全市百亿集群行列;总投资170亿元机床城项目全面启动,有望被科技部确定为国家级特种专用数控机床及功能配件特色产业基地。服务业中,重点发展商贸娱乐业和市场物流业,初步形成了五大区域商业中心和四大市场集群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格局,总投资3亿元小韩温泉旅游项目投入运营,填补了全市温泉旅游业的空白。农业上,坚持以集约化、工厂化、产业化为基本导向,强化农业安全生产,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种植面积达到了23.8万亩,全区农产品中有机、绿色和无公害种植比重达到了73.3%。

  强化管理。围绕生态区建设,全面加大了水、空气、噪声等生态环境的治理力度,对现有污染源进行批次改造和淘汰。四年来,先后关停沈阳市大明造纸厂等严重违法经营企业50余家,搬迁、淘汰落后产能企业近600家,使区域重点污染企业污染物排放达标率达到了100%。

  亮点4:治污工程集中化

  经济的发展,为于洪带来了丰富的回报,但具有超前环保意识的于洪人深知:如果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不能同步进行,经济效益再好也没有发展前途,决不能以牺牲环境和群众健康为代价去换取一时一地的经济发展。

  治污减排,发展绿色经济、生态经济,正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集中体现,于洪区委、区政府要求各部门切实把环保工作提上日程,狠抓落实,努力为人民群众打造一个蓝天碧水的清净环境。先后投入资金2.8亿元,铺设污水收集管网15.885公里,建设了北部、沙岭、造化等污水处理厂,平罗、光辉、大兴、马三家等生态湿地,形成了覆盖全区的污水收集处理网络,实施电厂、锅炉改造工程6个,治理污染企业36家,并逐步建立了村收集、乡中转、区处置的生活垃圾处理机制,目前该区生活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118万吨,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由原来的50%提高到83%,生活垃圾处理率更是达到了100%。

  与此同时,于洪区还大力推进了集中供热和热源改造,建设了金山、黄海等6个大型集中供热热源,并查封取缔原煤散烧锅炉365台,使供热效能和环保水平得到了同步提升。不断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大力推进地源热泵和污水源热泵技术发展,区内的沈阳国惠供热公司投资1.9亿元启动实施的再生水源热泵系统建设项目,日均利用仙女河污水处理厂中水约5.2万吨,提取污水中的低品位能量,通过蒸汽余热和水源热泵方式供热,该项目全部运营后,将形成1200万平方米的供热能力。截止到目前,全区从无到有共发展地源热泵10处,供热面积达到了93.72万平方米。

  亮点5:丁香蝶变宜居化

  “脏”和“臭”,是往日丁香湖地区所有人的感受。

  2005年,沈阳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启动水系建设工程,扩建丁香湖!于洪区从2005年5月1日丁香湖蓄水一期工程启动,到丁香湖生态景区正式开放,两年间,景区新增水面积3平方公里,湖区的湿度达到了57%,比原来提高了1.5个百分点。

  如今,丁香湖成为国内北方最大的城市内湖和水景公园,丁香湖的美景已逐渐呈现。丁香湖新城也将在这里崛起,以丁香湖亲水生态优势为依托,重点发展高端商住地产、星级酒店餐饮、高端休闲娱乐等产业,建设区域性商业中心、文化会展中心、休闲旅游中心和高尚生活居住区,形成沈城西北部城市副中心。

  为此,于洪区共实施了“五大改造”:改造二环路绿化,绿化总面积达到90500平方米,在利用原有林带的基础上,栽植各类乔木37789株,草坪90500平方米。改造大榆路绿化,绿化总面积16312平方米,并栽植各类乔木、花灌木2221株,草坪16312平方米,形成沿路有绿的生态景观。改造景观节点,绿化总面积达到5123平方米,栽植各类乔木、花灌木约486株,草坪4742平方米,形成具有多种形态植物的节点景观。改造带状绿地景观。工程中绿化总面积达到3.6万平方米,栽植各类乔木、花灌木28910株,草坪3.6万平方米。改造丁香园景观,丁香湖公园内环湖路补植各类乔木、花灌木10467株。同时,结合丁香湖地区的悠久历史文化背景,将修建以丁香花为主题的丁香科普绿地——丁香园。其占地面积约13000平方米,计划栽植20余种丁香共计2700余株,将其打造成沈阳地区丁香品种最全、数量最多、观赏性最强的一处精品生态绿地。

  亮点6:生态蒲河景观化

  随着蒲河生态廊道建设的全面加快,一个蓝天碧水、景色秀丽、生态和谐、风情万千的绿色明珠,承载着于洪人绿色崛起的梦想,将向世人展露出新的容颜。

  于洪区依托“九龙归蒲、大御绿洲”的总体规划理念,全力将蒲河生态廊道于洪段打造成以生态湿地公园、休闲娱乐、历史文化为主的沈阳城市“后花园”。根据“生态蒲河、休闲蒲河、人文蒲河、产业蒲河”的总体发展定位,规划了“一带、三区、六点、九桥”的总体布局。在蒲河流域景观带上划分城市景观区、历史文化景观区和生态景观区。并在各区段内规划建设六大重要节点和九座独具匠心的跨蒲河桥梁。

  目前,在平罗桥和郭大桥处正在进行紧张的拓湖与造岛工程,已累计挖掘土方10万立方米。拓湖后将重建跨度达到500米的平罗新桥,形成如月牙岛等特色岛屿,呈现沈阳城市“后花园”的美丽景色。蒲河集体桥段建设的拦河蓄水翻板闸,累计蓄水100万立方米,河面平均宽60米,最宽处达到100米,水位平均提升了4米。启动实施的集体桥、平罗桥、沈通桥等三个拦河蓄水橡胶坝建设工程,深入开展的蒲河全线清淤工程,为扩大水域景观提供了保障,目前已完成了17.6公里的清淤任务,清运土方70万立方米,沈通桥橡胶坝已经建成,集体桥、平罗桥橡胶坝预计年内完成主体工程。规划建设的六处拦水建筑物,建成后可有效提高水面高度,提升水域景观,蒲河最宽处将达120米,湖面最宽处将达350米,蓄水总量将超百万立方米。该区还关停了沿岸污染企业24家,启动实施了总投资1.4亿元的沙岭、造化两大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为提升蒲河整体生态湿地景观打下坚实基础。
(责任编辑:Newshoo)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