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 沈阳日报

引来人才活水 奔涌创新激流(图)

来源:沈阳日报
2010年10月30日01:42

  清华大学博士后王少洪,到沈阳大学工作后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组织建立了1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博士李海峰在和平区科技局工作期间,建立“中国(沈阳)创新—创业接力中心”,被国家发改委确定为首批全国区域性知识产权试点单位;清华大学博士胡晓钧来沈工作后,获得国家863项目子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

  2007年实施的“凤来雁归”工程,令沈阳这座中心城市吸引各类创新人才的“洼地效应”进一步凸显。4年来已成功引进博士(博士后)6200人次、海外研发团队350余个、海外创新人才万余人次;建立43家院士工作站,先后有168位院士进站工作。着力培养造就的高素质创新人才队伍,为沈阳在新的起点上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创新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人才引得进来,还要留得住、培养好。沈阳市设立了人才资源开发专项资金,5年来,资金规模已由最初的每年1000万元扩大到现在的每年3000万元,对本土培养及人事关系调入沈阳或签订5年以上聘用合同的两院院士,给予500万—1000万元项目资金支持;同时,运用安家补助费、科研、生活补贴等手段,积极留住人才。

  引才工程还兼顾育才。沈阳市从培养梯级人才团队以及引进和培育创新型团队入手,着力让高端人才有“将”可配、有“军”可领。同时,坚持对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进行跟踪服务,使高层次人才尽快融入沈阳、投入工作。目前已建立海外学子创业园及科技孵化器66个,进园高新技术企业158家,在孵海外学子创办企业近40家。

  高精尖人才源源不断汇聚沈城,全市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沈阳成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和国家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城市。

  “十一五”期间启动的13个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沈阳参与了其中6项,占46%;在全省承担的国家重大科技专项75个具体项目中,沈阳承担了48项,占全省的64%。通过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使沈阳优势产业在国家优先发展领域和核心技术攻关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大幅度提升了自主创新能力。

  5年来,沈阳累计获得国家科技奖励49项,获省级科技奖励567项,占辽宁省奖励项目总数的近一半。其中R0110天然气重型燃气轮机的研制成功,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具备重型燃气轮机自主研制能力的国家之一。同时,沈阳紧紧围绕解决制约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开展了高强度合金材料、高性能数字化智能仪表等关键技术攻关,并取得等离子气相沉积设备、正电子扫描成像系统等60多项世界级重大科技成果。本报记者 肖江
(责任编辑:Newshoo)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