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探秘香港廉政公署:靠什么力量遏制贪腐(组图)

来源:新华网
2010年11月02日07:01
  香港廉政公署开放日,吸引千余市民探秘

  廉署的咖啡什么味儿
香港市民正在观看廉署展板。
“传说”中的廉署录影会面室。本报记者 黄 拯摄

  冷气开到最大、一盏刺眼的台灯、无休止的询问……电影《金钱帝国》让人对香港廉政公署(ICAC)的讯问室记忆深刻。

  廉署声名在外,但在大多数人眼里始终充满神秘色彩,不仅内地民众对其充满好奇,连香港市民也想找机会一探究竟。真实的廉署和电影里一样吗?廉署的咖啡,真的那么“难喝”?廉署的空调,真的冷到让人瑟瑟发抖?廉署的枪,真的是“善良之枪”吗?带着疑问,千余名香港市民10月30日、31日走进廉署总部,开始“探秘之旅”。

  廉署咖啡没那么难喝

  市民掏8港元,就可品尝一杯

  “到廉署喝咖啡”是大多数香港人熟知的廉政公署专用语,也是令不少贪腐分子闻之丧胆的话。据老员工介绍,廉署早期聘请的英国警务人员习惯在问话前问嫌疑人要不要喝杯咖啡。渐渐地,“廉署咖啡”也就远近驰名了。本次凭券参加廉署开放日活动的香港市民每人只需缴付8元港币,就可以品尝一杯“廉署咖啡”。

  至于味道怎么样,“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喝啊”,来自德望中学的王同学笑称。廉署社区关系处高级新闻主任谭家辉则说,廉署的咖啡是普通咖啡,但肯定不如咖啡店的那么美味。

  上世纪60年代英国管治期内,香港社会腐败成风,尤以警界为甚,“收黑钱”的风气弥漫在社会各行各业中。资料显示,在1963—1973年十年间,香港警队95%以上的警员都不同程度涉及贪污。为彻底根除腐败,廉政公署1974年成立之后,始终强调对贪腐“零容忍”,而要做到这一点,则必须依靠市民依靠社会,形成一个公平、诚信的大环境,将反贪腐的观念深入人心。

  矫正影视剧廉署形象

  “会面室没有那么暗,也没有放在桌上的台灯”

  “跟电视里一点都不一样,根本没有那么暗,也没有放在桌上的台灯”,但是廉署的工作人员“真的很帅气”。走出会面室,小学六年级学生区卓僖说。

  廉署“录影会面室”空间的确不大,除了摆放在中间的一张近似三角形桌子,就是墙角的录影设备。以同疑犯会面为例,室内的三台摄像机同时启动,最终的三盒录影带,一盒在疑犯面前密封,需要时用作“呈堂证供”,一盒交给疑犯本人,一盒留工作人员做调查用。室内最上方设有一个类似街道拐角处的“广角镜”,确保可以拍摄到每一个角落,杜绝有人在录像过程中“做手脚”。

  工作人员介绍说,虽然希望尽快了解案情真相,但如果嫌疑人在被扣查期间觉得疲倦或者身体不适,可以要求休息或者见医生。如果廉署48小时后仍未能提出起诉,则必须“安排保释或者释放”。即使是在“认人室”,证人可以隔着“单面反光镜”认人,但最终确认疑犯时也需要叫出对应的号码(声音可以做处理),并且每次都要邀请一位“太平绅士”(由政府委任民间人士担任的维持社会安宁,防止非法刑罚及处理一些较简单法律程序的职衔)现场监督。

  靠什么力量遏制贪腐

  廉署“三法宝”:调查、预防和教育

  “廉署部分工作人员有配枪,而且都经过严格的射击训练,必要时可以迅速出动,保护证人或者拘捕疑犯。但从廉署成立至今,查案过程中没有发射过一颗子弹”,谭家辉告诉记者,相比较警察,廉署对工作人员要求更多的不是体能,而是智慧,“我们更多要对付的是智力犯罪”。人称廉署的枪为“善良之枪”,看来果真名不虚传。那么,廉署主要依靠什么力量来遏制贪腐呢?法宝就是——调查、预防和教育。

  开放日现场,廉署准备了大量证物和展板,详细介绍了廉署的发展历史及侦破的大案:其中,涉及最多执法人员的案件,是上世纪70年代“油麻地果栏贪污案”,有超过260名在职或前任公务员涉嫌贩毒集团贪污交易;历时最长也是涉案金额最高的案件,则是上世纪80年代的“佳宁案”,前后调查长达17年,涉及诈骗贷款共66亿港元;而最“微不足道”的案子,是一名下班探员看到有警员接受小贩贿赂价值10元的手表,当即将之拘捕。

  一宗宗贪腐案件,不管涉及到谁,不管金额有多大,嫌疑人都难逃法网。廉署的高效除了让现场市民发出感慨,也在他们心中种下了反贪腐的种子。

  “我是做工程的,公司平时一再强调工作中的合法界限,我自己也看了不少廉署的宣传片”,叶先生带着8岁的儿子和2岁的女儿一起参加廉署开放日,就是想“让他们从小就知道,要守法不犯法”。 记者 黄 拯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刘晓静)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