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国际要闻 > 域外华闻

中日民间交流的桥梁-走访东京“星期日汉语角”

来源:新华网
2010年11月07日21:53
  新华网东京11月7日电(记者蓝建中)7日14时,东京池袋站附近的西池袋公园,“日本侨报社·星期日汉语角”横幅下,几十名日本的汉语爱好者和中国志愿者聚集在一起。这已是第163次“星期日汉语角”活动。

  活动在大家用汉语和日语进行自我介绍中开始。28岁的竹内和贵说,自己2004年至2009年在中国郑州大学留学,此后在日本公司就职,他本月底就要到中国大连工作,所以抓紧时间到汉语角练习汉语。听到大家称赞他汉语讲得流利,他谦虚地说:“其实也没什么,我的秘诀就是经常去农贸市场和中国人聊天。”

  中村洋一是汉语角热情的志愿者,他学习汉语10多年了,曾在中国山西大学留学过一年。他介绍自己的名字时说:“我叫中村,中国的中,农村的村。”引得大家哈哈大笑。

  田中久实在日语学校当老师,由于她的很多学生是中国留学生,她今天特意赶来参加汉语角的活动,希望借此提高自己的汉语水平,使教学更有成效。

  汉语爱好者古泽聪参加过100多次汉语角的活动,他用纯正的汉语进行自我介绍,赢得大家的热烈掌声。据在场的汉语角创办者、日本侨报社总编辑段跃中介绍,古泽聪经常在池袋站演奏吉他,与几名中国的吉他爱好者成了志同道合的好朋友,他们不仅切磋弹奏吉他的技艺,还一起互相指导汉语和日语学习。段跃中说,古泽聪可以说创办了一个流动的汉语角。

  在日华人刘霞林也是一名志愿者,她的工作主要是和日本人交流,纠正他们的发音和语法,同时回答他们的各种问题,增进他们对中国的了解。冈崎十郎也是汉语角的志愿者,他对汉语角的活动非常热心,不少次出差回来从机场直奔汉语角。 段跃中介绍说,除了互相聊天和交流外,汉语角有时还请中国到日本访问的各界人士做介绍中国的专题讲座,介绍翻译技巧,解说成语的来龙去脉等。他今天还带来不少中国出版的中文报刊和一些日本华文报纸,无偿送给在场的汉语爱好者。

  自我介绍结束后,大家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进行交流。有的是几名日本人相互交流学习汉语心得,有的是向中国志愿者请教,话题非常广泛,包括中国的高速铁路、热播的电视剧、妇女地位、旅游观光等。一位老者不明白“打头阵”中“打头”的含义,对理发在上海被称为“打头”更觉得不可思议。经过大家解说,他才恍然大悟。

  活动进行了将近3个小时,志愿者开始帮着收起横幅。一位老太太恋恋不舍地说:“还有5分钟呢。”

  段跃中介绍说,东京的“星期日汉语角”是日本侨报社于2007年8月5日创办的,每周日下午在西池袋公园活动3个小时,3年来的参加者超过6000人次。年纪最长的汉语爱好者是一位87岁的老太太,已经学习汉语20多年,最小的是三四岁的小孩,由父母带来,也能用汉语进行自我介绍。很多行人路过西池袋公园,受到汉语角吸引便积极加入进来。

  汉语角不仅帮助日本人学汉语,还帮助刚来日本的中国留学生和日本人交流、学习日语。很多年轻人通过汉语角这个桥梁结识了朋友,大家互相帮助搬家、一起唱卡拉OK、打棒球等,有的年轻人还成为恋人。

  今年52岁的段跃中1991年赴日本留学,获得新潟大学博士学位。近20年来,他创办了在日中国人文献资料中心、《日本侨报》及日本侨报出版社等。除东京西池袋汉语角以外,段跃中还与日中友人一起创办广岛汉语角等3个地方汉语角。如今,汉语角已经成为中日民间交流的著名品牌。
(责任编辑:马涛)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