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生上山下乡进厂背后的大学缺位
作为新闻热词的重庆今天增加了一项新的举措,推动75万名大学生“上山下乡”,要求全市大学生进行以“六个一”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实践,规定在渝大学生就读期间要种100棵树;带薪实习1个月;到农村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1个月、到企业或服务一线做工1个月;开展学军1个月;撰写1篇有价值的社会调研报告。
这项政策还真有一点创意,算是官方直接对现行高等教育脱离实践的某种修正,对去年610万大学毕业生,今年650万的大学毕业生来说,不少人毕业就失业的现状令人痛心,也让社会反思,到底是什么环节除了问题,是社会的问题,就业市场的问题,还是大学的问题?显然几者都有。从总量来说,大学毕业生不过占总劳动力的5%,远远说不上过剩,但是国内产业转型的艰难一度让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缓慢,导致大学生待遇抵不过农民工,这其实是产业转型不到位导致的结构性失衡,并非大学生就多了。对产业加速升级的中国经济来说,大学生多多益善。
但是高等学校教育与产业发展的脱节,学生学习与社会实践的脱节却也突出,其中既有教材的陈旧,也有课程设置上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西永微电园曾经招考相关专业的学生,结果大约只有2成的学生符合要求,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这些跨国巨头们只好干起职业教育工作来,主动与高校对接,搞嵌入式教学,说白了就是派资深的工程师直接到学校授课,实现零距离的无缝连接。但是这毕竟只是工业园区的个案行为,对大学生职业技能和社会实践环节的培训,知行合一的训练,作出制度性的安排,显然更具普遍意义。这不但锻炼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精神,也锻炼独立工作的能力,算是对高等教育改革一些弊端的修正。
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中国的大学正面临深刻的转型,让次地方政府走在大学改革的前面,让人感叹也让人难过,毕竟大学才是创新教育的主体,靠政府推动,也只能是营造一点氛围,而且效果也值得观察,但是这种方向无疑是正确的,重庆高校,应该举一反三,把陶行知先生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好好的找来温习一下,不然真的就落伍了。
文/杜术林 (来源:中国新闻社重庆分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