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上海高层住宅火灾 > 10上海公寓起火消息

上海大火引发对高层安全关注 消防安全不容忽视

来源:央视网
2010年11月21日13:00

  《新闻1+1》2010年11月19日完成台本——消防 不容忽视

  主持人 董倩:

  欢迎收看《新闻1+1》。

  在上海的“11•15”火灾发生之后,我想每一个公民都应该问自己一个问题,如果这件事是我遇到了,我可不可以逃脱,每一个城市管理者也应该问自己一个问题。一旦这个城市发生火灾,城市的救援能力又是怎样?对于越来越高的高层建筑来说,火灾的救援其实归根到底就是两个方面,自救和救人。今天我们继续关注上海的火灾,首先来关注最新的进展。

  (播放短片)

  解说:

  今天,上海“11•15”特别重大火灾事故遇难人数已经上升到了58人。

  今天,第二批15名心理危机干预专家也陆续参与到心理援助中去。今天上海警方宣布,“11•15”特别重大火灾事故又有四名犯罪嫌疑人被依法刑事拘留。

  今天,上午九点到11点,上海市所有在建工地停工两个小时进行消防安全情况自查自咎。

  今天,上海市静安区胶州路728号,市民们还在不断的送上鲜花,祭奠着逝去的生命。

  字幕提示:

  上海浦东新区12层高的居民楼

  高层消防设施始终没有配备到位

  小区居民:

  我上次跟他说了,我们住进来,你要配消防设施,这属于高层,老人比较多。他怎么说,配了没用的,要被人偷掉的,这个话没有道理的。

  字幕提示:

  广西南宁 23层的商用两用小区

  消防拴箱中,检验记录表处于荒废状态

  解说:

  这个灭火器的维修合格证上面就注明了上次维修时间是2008年的10月13日。我们都知道灭火器有效期是两年,所以说这个灭活器是刚好过期了一个多月。

  字幕提示:

  消防拴遮挡 安全出口大门紧锁

  赵子新 北京市公安消防总队总队长:

  现在看存在问题还是很多,特别是疏散出口不畅,人员岗位职责不清这个事还是问题比较多。

  解说:

  如今,从上海到全国,很多的地方都在展开重点为高层建筑的安全消防检查。从政府到公众都对消防的重要进行着重新的审视,尤其是那些居住在高层住宅的居民。

  今天有一组数据显示,我国的高层建筑在162000多栋,居住在其中的很多人都希望消防云梯能更高更多,自己深处的建筑材料越来越安全。

  字幕提示:

  今天记者重回现场

  记者:

  脚手架把整个大楼包围了起来,在这里我们不仅可以看到绿色的尼龙之网,还可以看到用毛竹片所编成的工作的作业面。

  除此之外,在墙上还有已经喷涂好的聚氨酯的泡沫涂层,这就相当于给整个大楼穿上了一件由三种危险的易燃品所织成的危险的外衣。

  解说:

  几天以来,这张点燃保温板的照片一直出现在很多媒体的报道中。事实上,大火的第二天,就有人用打火机测试事发大楼的外墙保温板,质疑其缺乏抗阻燃性,结果一点即燃。

  17日,在国务院上海“11•15”特别重大火灾事故调查组公布事故五大问题时,就提到现场违规使用大量聚氨酯泡沫等易燃材料,是导致大火迅速蔓延的重要原因。

  今天,我们再次回到胶州路728号那座大楼的现场,散落一地泡沫碎屑让人们疑问重重,造价低,保温性能好,容易施工,但是却易燃,这样矛盾将如何解决。

  主持人:

  今天我们特别把公安部消防局的总工程师杜兰萍女士请到演播室。

  杜总,首先我们注意到上海失火的这栋高楼在做外墙的保温,不仅上海在做,全国很多地方都在做,做这样一种保温,现在要注意的是什么?

  杜兰萍 公安部消防局总工程师:

  当前,我们国家现在正在大力推行建筑节能政策,许多城市现在也都在进行实施建筑节能改造工程。在进行这项改造工程的时候,首先我们要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对材质进行严格的限制。比如说2009年9月,住建部和公安部联合下发了一个暂时规定,对外保温系统的材质做出明确的规定,在100米以上的高层建筑的外保温系统不允许使用难燃、可燃、易燃的的材料,必须使用不燃的材料。

  主持人:

  您说到材料,我们刚才在短片中也看到,这个材料恰恰并不是阻燃的,真的说是在使用过程中避免不了这种材料,施工过程中注意些什么?

  杜兰萍:

  在施工过程当中,比如说低于100米的建筑允许始终这种B2级,也就是可燃的材料,一定要采取合理的整体构造。在这个构造中,要有防火隔离带,还要有保护层,同时在施工过程当中要严格的采取防范措施。比如说我们要配备足够的灭火器材,要采取严格的监护措施,而且具体施工的人员要经过培训,要取得上岗证,所有的这一些都是在施工过程当中防范火灾事故的措施。

  主持人:

  这起火灾是发生在一个高楼大厦的高层建筑,所以很多人都在想,因为现在城市化的建设,高层建筑越来越多,一旦像这样高楼起火,如果从外部去救援,到底能起多大的作用?

  杜兰萍:

  首先高层建筑的火灾应该立足于建筑内部的自防自救。

  主持人:

  这话怎么讲?

  杜兰萍:

  因为高层现在建设的很快,而且高层建筑的高度是越来越高,现在目前最高的云梯车也只有110米左右。

  主持人:

  最高的楼呢?

  杜兰萍:

  最高的楼我们国家现在已经超过400米,而且现在发展的趋势可能会趋向于更高,云梯车再高也高不过高层建筑的高度,所以完全的依赖云梯车和举高车来扑救高层建筑的火灾是不现实的,云梯车在扑救高层建筑火灾方面作用也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

  主持人:

  刚才你提到要立足于高楼大厦内部的这种对防火的措施,应该由什么来构成?

  杜兰萍:

  这个不光是咱们国家这么要求的,应该说世界各国对于高层建筑的消防问题,首先一个原则就是立足于自防自救。我们消防工作对于一个建筑来讲有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就是火灾预防的防线,我们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比如说我们加强对公民的消防宣传教育,我们加强对建筑消防设施的建设和维修管理,保证它完好有效,同时我们也加强日常的消防安全管理,消除一些不安全的因素。总之,把可能引发火灾事故的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

  主持人:

  其实您的意思是第一道防火门应该是防和教育,第二道防火门?

  杜兰萍:

  第二道就是控,我们在高层建筑里面,按照我们国家的防火设计规范,全部都设置了有效的、可靠的建筑消防设施。这些建筑消防设施在发生火灾的时候应该能够起到有效控制火灾规模和火灾范围的作用,避免小火酿成大灾,第三防线就是要保证建筑内部所设置的这些消防设施始终处于完好有效状态。

  主持人:

  比如说?

  杜兰萍:

  比如说火灾报警系统,一旦发生火灾之后火灾报警系统如果是完好的,它能在第一时间感受到火灾,然后它把这个信息迅速传递到指挥中心、控制中心。控制中心把这个信息传递给在楼内所有的人员,通知这些人迅速逃生。同时,控制中心根据火灾报警的系统可以启动其它灭火信息。

  主持人:

  这是硬性规定吗?还是部分这样做。

  杜兰萍:

  这是国家的法律法规的要求。

  主持人:

  但是据您的了解,在目前我们的高楼大厦里面能不能百分之百做到这一点?

  杜兰萍:

  应该说对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按照国家新的标准规范所建设的这些高层建筑都设置了消防措施,但是实事求是的讲,我们目前的这些建筑消防设施的维护管理水平不高,建筑消防设施的完好率不高,所以很多的建筑内部的消防设施,在真正发生火灾的时候不能正常的发挥作用。

  主持人:

  所以刚才您说的三道防火门,第一道是要平实这种消防的意识和教育;第二道就是要小火的时候能够及时控;第三道防线才是今天不得不设置的,不得不使用的这道防线。

  杜兰萍:

  第三道防线应该说是火灾的最后一道防线,是我们最不情愿用到的一道防线,也是我们必须要筑牢的一道防线。

  主持人:

  除了像这种灭火直升机,还有云梯的不断升高这种外部设备之外,其实人们的这种防火意识的养成还有自救能力的提高,怎么能够在日常就建立起来,我们会稍后继续讨论。

  (播放短片)

  声音来源:上海东方卫视记者 宣克炅:

  我们可以看到在24层过道内,自行车已经倒伏了,消防水枪也已经打开,门看来是用电焊给割开的。

  解说:

  楼道内的自行车,电焊焊开的门,一座大楼自身的消防能力就这样被削弱。

  新闻视频:

  女主持人:

  咱们反思的不光是施工安全,还有火灾发生之后,大家伙到底应该怎么去逃生。在这场上海火灾当中有一个细节,逃生者在楼道当中只死亡了一个,剩下的几乎都是死在室内的,最惨痛是的有一个二楼三个人是死在了卫生间里,其实完全可以逃走的。

  男主持人:

  还是大家的常识不够,现在基本上在高楼里边咱们多储备点知识,另外有了这些知识,咱们才能有逃生的勇气。

  记者:

  知道在(黄金逃生)五分钟之内该干些什么?

  市民:

  找水源,尽量用湿毛巾捂嘴,低头跑。

  市民:

  就是说拿毛巾捂嘴好多都是不对的,他(消防员)就是说那是很早的一些逃生方式,按照现在的话我们必须学习消防里面很多知识。

  市民:

  发生火灾(逃生),你(住)那么高层的,电梯也没有了,那怎么逃。

  市民:

  消防拴的位置我们那儿倒是有,我知道在门那边,但是我不会用。

  市民:

  如果需要帮助的话应该在窗户面前弄一个彩色的布,在窗户那儿摇一摇,然后让别人发现你。

  救你。

  解说:

  一旦发生火灾究竟该怎样逃生,不同的东西着火应该如何扑灭,大楼外围发生大火和楼内大火应该怎样区别对待?发生在上海的火灾引发的是全体公众对于消防常识的再认识,当我们面对全国162000多栋高层建筑这样一个数字时,补上这一堂消防课显得如此重要。

  记者:

  您有没有参加过消防演练或者逃生演习之类的?

  市民:

  没有。

  市民:

  没参加过。

  市民:

  年轻的时候参加过,现在没参加。

  市民:

  参加过。

  解说:

  当我们走进北京一个普通小区的时候,很多居民表示,自己家里并没有购买或配备诸如灭火器、急救消防包等基础消防设备,大家几乎都没有主动往这方面考虑。

  记者:

  家里面有没有准备一些逃生的消防包或者消防急救的之类的东西?

  居民:

  这个没有,这个家里没有。

  记者:

  您家里住的比较高,有没有准备一些绳索之类的消防设备?

  居民:

  这个没有。

  居民:

  没有,我昨天看电视了,电视台说最好都准备一下,我在考虑这个问题。

  居民:

  这个不太明白,我不管家里的事。

  解说:

  显然,怎么样提高公众的消防意识,给予他们消防常识,,除了居民自己的注意,制度的跟进和保证同样重要。11月16日,上海火灾的第二天,《江苏省消防条例》的修改提交二审。

  主持人

  今天上午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江苏省消防条例(修订草案)》当中,就出现了不少关于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的新规定。

  主持人:

  杜总,如果从储蓄这个角度来说,中国人是最有防灾意识的一个民族,因为老是有一句话,就是以防未来的不测。为什么我们在储蓄上对未来有那么多的防范的意识,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生命的时候,却把这些救生的措施,消防的通道看得这么轻,因为无数的短片里面都说不知道、不知道,这是为什么?

  杜兰萍:

  我认为这有一个理解的误区,过去好多老百姓都认为消防工作是消防部门的事,与己无关,今年119的宣传日的主题就叫全民关注消防,生命安全之上,这就突出了消防工作它的这种社会化的属性,火灾是和每一个公民都密切相关的,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火灾肇事者,也都有可能成为火灾的受害者,所以必须是全民参与,从自身的一点一滴做起,来履行消防安全义务。比如说刚才我们从短片里看到的,好多住宅楼里面的消防设施丢失了,损害了,或者是疏散通道被堵,但是住在居民熟视无睹,以为这些和他们没关,但是通过这起火灾我们看到,如果建筑内部的这些消防设施存在这样问题,实际上是把保护在这里面居民一道安全门给破坏了,是直接关系到这里居民的安全的。所以我现在感觉到,虽然说近年来通过我们加大消防安全的力度,普遍的讲,我们居民消防安全意识有所提高,但是相对目前火灾隐患和消防安全问题,又感到我们公民这方面的意识和知识还是有所欠缺,还是不足。

  主持人:

  这些天来,很多媒体一直拿中国防灾意识和日本做对比,和美国纽约做对比。为什么他们有很敏感,高度的警惕性,为什么我们没有?

  杜兰萍:

  我觉得从大的方面说,也和一个国家的宏观社会管理水平有关系,也和我们前些年这方面的宣传和教育开展得不够广泛深入有关系。

  主持人:

  换句话说,刚才短片到最后有消防战士在帮助小区的居民,告诉他们怎么灭火,我们应该在平时建立什么样的机制,我们能够有办法去面对这些问题?

  杜兰萍:

  应该说我们近年来按照《消防法》的要求,在全社会广泛开展消防宣传教育活动。比如说,我们现在广泛开展消防宣传五进活动,就是开展消防宣传进工厂、进农村、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

  主持人:

  杜总,一个很实际的问题,比如说火从大楼内部燃烧和大楼外部传进来这种区别,有人教我们没有,在日常生活中。

  杜兰萍:

  对于一个普通居民来讲,他无论是火灾是从外面向里烧,和从里面往外烧,作为一个居民来讲,他都应该及时的逃生。

  主持人:

  逃生是第一位的。

  杜兰萍:

  因为这种火灾的发生和发展的机理对于普通的居民来讲专业性太强了,但是无论是哪种方式发生火灾,我想居民都应该树立及时逃生这样的一种观念。

  主持人:

  我们这些知识怎么获得呢?

  杜兰萍:

  一方面,我刚才讲到我们开展消防宣传五进活动;同时,我们全国的两千多个消防队站全天候向社会开放,只要公众有这方面的需求,可以随时到我们消防队站去参观、去学习,我们的消防中队的干部和战士会为大家做讲解。同时我们现在还利用各种媒体,比如说我们电视广播、网络、报刊,以及各种宣布广告牌都在宣传消防知识。我在这想通过今天访谈节目向我们公众呼吁,大家一定要主动地、有意识地去学习和掌握这方面的知识,来掌握这方面的技能。

  主持人:

  杜总咱们假设一次,如果没有上海的这次非常惨痛的教训,你们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让更多的百姓知道这些,你们希望让更多的人知道的知识。

  杜兰萍:

  应该说我们这种宣传教育活动始终是我们消防宣布的重点,但是我们也会看到人的认识会通过一场灾难、一次事故而加深,这是我们非常不愿意得到的一种效果,但是发生了这样的火灾事故,付出了血的代价,我们要充分的通过这种一个典型的案例,来教育和启发我们的公众能够提高消防安全意识。

(责任编辑:news5)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