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吧”生意火爆 |
学校寝室没有电源插座,火了校内“充电吧”——“充电费”比话费还高
核心提示
在许多大中专院校的寝室里,学校因种种原因往往实行限电制度,要么是规定每个寝室每月用电度数,要么是学校在规定时间内开关电源等。然而在贵阳的一些中专学校,寝室除了限电之外,甚至连电源插座都没有,学生的手机等电子产品只能每次花5毛钱在“充电吧”充电,有些学生每月的充电费比通讯费还要高。
学生:每月充电费比通讯费还高
秋季开学以来,每周末到姑姑家“打牙祭”的小蕾(化名)总是迫不及待地掏出书包中的手机充电器充电。好奇的姑姑过问后才知道,原来侄女就读的中专学校寝室没有电源插座,学生只能在校内的小卖部“充电吧”充电。
“充电吧”生意火爆
小蕾来自偏远县城,今年到贵州省贸易经济学校就读一年级,住进学校寝室后才发现,寝室除了电灯线之外,便没有其他的电源线,而学校白天也不供电,只是天黑之后供电至晚上十点半。
为了给手机、MP3、复读机等电子产品充电,住校的学生只能到校园内的两个小卖部“充电吧”充电,但每次需要5毛钱,每月少则几元钱,多则二三十元左右。一些人缘好的学生让走读的学生带回家充电,而在贵阳有亲戚的学生就每周末到亲戚家串门时随便充电,但平时还是少不了要掏钱充电。
“教室里有几个插头口,但大多是坏的,学校也不让另外接插座,且晚自习之后也要关电。”小蕾说,由于学校实行封闭式管理,大多学生都用手机上网和聊天,手机电池不耐用的话,每天至少要充一次电,而同时用几个电子产品的学生,每天就得充几次电。“我们都很少打电话,主要以发短信和手机QQ聊天居多,每月的电话费在20块钱左右,而有些学生每月的充电费就不止这些。”小蕾说。
记者探访:两家“充电吧”半年收入10万
11月19日下午2时30分许,记者来到该校时,在学校大门内的一个小卖部里,几个学生正到此充电,由于充电的地方比较隐蔽,记者没能看清充电电源的具体面貌。
据一位男同学介绍,他每天至少要充一次电,每次5毛钱,一个月的充电费就要20元钱左右。本来家里还为他购买了其他的一些高端电子产品,但因寝室没有电源,“摆设”一段时间后,还是寄回家了。
在同学指引下,记者来到了位于宿舍区的另外一个“充电吧”。在一个“校园浴室”的门口,来此充电或取电池的学生川流不息,一位中年妇女正在为学生们忙前忙后。从门窗内看进去,墙上挂着数十个电源插座,许多五颜六色的万能充电器正在“工作”。而在旁边的一个货架上,其中两层也是电源插座正在充电,房间内合起来的电源插座有近百个,每块电池上都贴着学生的名字。
据刚取完电池出来的一位女同学介绍,由于大门处的小卖部离教学和生活区稍远一些,大多学生均选择在较近的校园浴室处充电,有时候充电学生太多还需要排队。
在记者随机采访的几位学生中,学生们认为小卖部是在“趁火打劫”,充一次电交5毛钱,1度电的电费都不到5毛钱,而实际上给手机充一次电连0.1度电都用不了,小卖部实在是有点“过火”了。
而更有细心的学生为记者算了一笔账:学校大约有2000名学生,除去走读生之后也还有1000多名学生住校,即便按照1000名住宿生,一名学生半年100元的充电费计算,两个“充电吧”半年的充电费收入便可达10万元。
校方:为了学生安全禁电
对于学校寝室为何没有安装电源插座的问题,学校总务科郭老师告诉记者,学校之前也安装有电源插座,但一些学生经常在寝室内悄悄用电饭锅煮火锅,还经常用电老虎、电热毯等,出现过安全事故,为了保证安全,学校只好采取禁电的措施。
对于小卖部设“充电吧”的问题,郭老师说这完全是小卖部的个人行为,与学校没有任何关系,且学校在每个教室均设有免费的充电插座,完全可以满足学生的充电需求。但当记者欲到教室查看究竟时,郭老师称学生正在上课,不便打扰。
随后,记者随机采访贵阳其他几所中专院校的学生时,发现这一现象普遍存在。
对此,一些学生和家长认为,学生交了住宿费,学校理应承担充电费用。也有学生和家长提议,如果学校确实是为了学生的安全,是否可以考虑开辟一个专门充电的地方供学生免费充电,或者在每栋宿舍楼的宿管处设立免费的充电插座,这样既安全又方便。来源:贵州都市报
作者: 本报记者 杨国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