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通胀压力不断升级的背景之下,国务院三令五申严禁哄抬物价、违规涨价行为。然而,6家地方炼油企业、两大石油巨头下属成品油批发单位擅自突破批零价差标准,高价销售柴油,严重违反了国家有关价格政策规定,加剧了市场供应紧张局面,扰乱了市场价格秩序。发改委已责成当地价格主管部门从重从快予以严肃处理。这是日前国务院出台稳定物价总水平16条措施之后,查处的首例消费价格违规案件。
依法行政是稳定物价抑制通胀的制度保障。本月初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不断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为保障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发挥更大的作用。我们注意到,这一旨在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文件出台后,不到一个月内,各级行政主管部门明显加大了依法行政的力度和步伐。就在昨天,国务院办公厅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正确处理节能减排与合理用电的关系,严令纠正损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违背节能减排初衷的“拉闸限电”行为。发改委在严查油价违规案件同时,再向“不合理收费”开刀,要求各地主管部门立即着手开展规范和降低集贸市场摊位费、超市进场费等工作。民政部财政部则强调建立健全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的长效机制,确保中央财政下达的抚恤、城乡低保资金和地方预算资金全部执行完毕。北京等地出台相关政策,落实并提高低保资金和补贴标准。这些措施和政策对经济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起到了有力的保障作用。
我们同时也看到,有些地方和部门,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行政不作为甚至失职渎职违法行政的行为时有发生。造成近期物价指数高企、通胀风险增加的原因,除了自然灾害、境外热钱涌入等客观和外部因素外,与一些行政主管部门依法监督不到位、不作为有直接关系。年初以来,炒得沸沸扬扬的“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等恶意哄抬农产品价格事件,监督和执法部门难辞其咎。对于这类行为,导致一个地区、一个部门重大责任事故、事件或者严重违法行政案件的,国务院要求依法依纪严肃追究有关领导直至行政首长的责任。我们看到,国务院主管部门在查处典型案件的同时,行政问责进一步制度化、常态化。
稳定物价、保障民生是当前的重大任务。10月CPI同比上涨4.4%,创两年来新高,是一个警示。进入四季度,粮、棉、能源和原材料涨势不减,通胀压力进一步增加。国务院出台一系列调控措施,坚决遏制物价上涨势头。央行本月两次提高准备金率,银监会严格限制各大商业银行贷款额度,对于收紧流动性起到了重要作用,楼市股市明显回落,政策效应持续显现。这些都是积极的方面。但是要从根本上消除通胀风险,需要切实有力的政策措施,更需要各级政府主管部门依法行政的公信力和执行力。(25A4)
(责任编辑:郭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