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的哥本哈根会议,到今年2月份的全国两会,再到4月份的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低碳”一词可谓热足两年、红遍全球。昨天,“低碳”走进民间拍案实施《珠三角规划纲要》群众论坛总论坛第七场的会场。会场上,200多名专家学者和民间智库就“低碳试点与珠三角环保一体化”的论坛主题展开激辩,“污染排放权”、“绿色交通”、“低碳生活”、“清洁能源”等热门话题,频频碰撞出智慧火花。中山大学教授郭巍青呼吁市民“深度”参与低碳生活,对破坏、污染环境的企业主动监督。
新政 珠三角将推行污染物排放权有偿使用和交易 论坛上,省环境保护厅副厅长李晖在其主题演讲中透露,珠三角将推行污染物排放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这意味着全球热点环境经济政策排污权交易提上广东的日程表。
李晖表示,接下来省环保厅将建立健全资源环境价格体系,建立能够反映能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污染等完全成本的价格形成机制,研究制定主要污染物排放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的机制。此外,开展相关的试点工作,探索建立具有广东特色的生态补偿机制,为低碳发展运营建立良好的政策环境。
对于建立碳排放的市场机制,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匡耀求指出,关键在于将碳排放量化,科学分配碳排放的额度。“在低碳领域中应该强调碳排放权是人的基本的生存权和发展权,由此将排放权量化到每一个人身上。在此基础上,市场机制才能逐渐形成,并制约碳排放,最终实现珠三角乃至全国环保一体化的目标。”
“管理手段也要有所创新。”省社科院环境经济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赵细康强调推行珠三角环保一体化过程中,要巧妙使用经济手段,而不是目前所采取的单纯责令高排放企业关停的强制做法。他建议,未来政府应更多使用经济手段解决问题,比如鼓励干得好的企业,缩小和关停干得差的,对那些污染和高排放的企业则提高水价电价并强制其买保险等。
市民 监督破坏环境的企业最重要 低碳生活与绿色社区建设,市民如何参与?郭巍青坦言:“市民参与低碳和绿色的生活,这个问题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它不是简单的个人改变生活方式的问题。市民要过绿色的生活,首先要监督企业对环境的破坏。”
郭巍青指出碳排放在中国跟西方国家的最大区别在于,西方国家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实现生产环节的低消耗,但是他们个人的生活和消费方面非常高;而中国正好相反,中国大量高碳的排放发生在生产环节。
“我们谈这个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先明确这一点。因此最重要的是鼓励市民监督那些破坏环境的企业以及他们高碳污染的生产方式。”郭巍青直言,“这是中国政府最大的弱项,不鼓励、也没有好的办法鼓励市民进行监督。市民要过绿色生活的话,第一条就是要监督企业对环境的破坏。”
少吃肉、少开车、骑单车……现场,不少嘉宾和群众谈到了自己对低碳的理解。郭巍青则提醒,简单地定义低碳生活并不公平。“在中国这个贫富差距很大的国情下,农民和低生活水准的民众本来就没有高碳的生活方式。市民参与低碳生活,最好的方式是消除贫富差距。此外,具备一定生活水准的民众尤其是富人阶层应该在生活方式、消费方式上做更好的低碳表率。”
自称“悲观人”的广东法制盛邦律师事务所环境法专业律师丁亚民从法律角度呼应郭巍青的观点:“我国的法律和行政部门一定要给民众监督的途径,让他们的监督能够发挥作用的诉讼途径,最终使监督落到实处,使企业为自己造成的环境污染买单。”
政府 应该支持清洁能源 对于低碳的定义,中山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教授沈辉说,“多用清洁能源就是低碳。”
虽然低碳备受热捧,但是清洁能源的现实却是在高价面前裹足不前;以太阳能为例,相对于传统能源价格明显较高。沈辉认为,在未来的5-10年间,可再生能源将可媲美于传统能源,政府应该支持清洁能源上网。
沈辉举例德国的太阳能屋顶计划:德国从之前只有1万个屋顶使用太阳能发电技术到现在普及千家万户,政府支持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德国的电上网由国家高价收购,费用全民分担;政府对电价上调0.1元或者是0.01元,再用这笔资金继续搞太阳能工程。”沈辉说,只要多用1度太阳能发电就能减少用360克煤,这会为子孙后代留下很好的环境和资源。
太阳能不仅能发电,还有多种可利用途径。早前发改委推出“金太阳工程”,北京的奥运会、上海的世博会都做出了非常好的表率,但是沈辉坦言“广州错过了很多机会”。
赵细康则提醒,政府可以对新能源进行补贴使其成本降下来,对传统的能源征收更高的税将其价格抬上去,但是这种做法有个重要的前提需要思考,根据边际成本的经济规律,政府有多大能力可以“撬动”市场?“我们要关注,但是不能过分盲目,要适可而止。”
电动汽车 充电设施和电池性能是难题 “绿色交通”也是论坛一大热点话题。
在自由讨论环节,频频举起一叠文件示意的现场观众黄先生拔得头筹,顺利“抢到”发言的机会。从事机械工作多年的黄先生说,手中那叠“神秘”的文件,是自己为珠三角绿色公交系统所设计的方案。他特意将方案复印多几份,想送给台上6位嘉宾作参考。
另一名观众杨先生则向李晖提问,比亚迪的电动汽车和绿色公交车在深圳的推广未如想象中迅速,是否遭遇了现实难题?
李晖指出,比亚迪电动汽车从技术角度,正代表了未来清洁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政府在政策上是大力支持的。但是在推广过程中,电动汽车仍然遇到了实际操作上的难题。
“首先是充电设施的问题。电动汽车跑了一段时间后要充电,这涉及到充电设施的布局,同时也涉及到电网的问题。”李晖举例,一个城市如果拥有10万辆电动车,假设其中5万辆同时充电,那对当地电网负荷的冲击将会非常大。李晖指出,电池的可靠性、转换效率和电池报废后回收处理等问题,同样需要进一步研究。(见习记者/赵琦玉记者/刘冠南) (来源:南方日报)
(责任编辑:黄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