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小学生曝光“蘑菇污染” 北京市食品安全办关注

来源:北京日报
2010年11月30日03:20

  本报讯(记者贾晓燕)一名小学生最近用16种食用菌样品做实验,结果令人惊讶:九成新鲜蘑菇都受到了荧光增白剂的污染,长期食用有损人体健康。

  做这项实验的是西城区阜外一小六年级学生张皓。他从美廉美超市、长安菜市场、月西商场、新发地批发市场和农大绿苑超市买了16种食用菌样品,包括口蘑、金针菇、白灵菇、平菇、香菇、草菇、花菇、双孢菇等。这些蘑菇既有鲜蘑,也有干蘑,有北京本地产的,也有来自福建、台湾的,其中三种还标注着“有机”字样。

  张皓把这些样品拿到农业大学微生物实验室后,采用常用的检测荧光增白剂的方法—在暗室通过紫外线照射观察荧光。实验结果表明:除一份“有机金针菇”样品和两份干蘑菇外,其它样品都检出含有荧光增白剂。换句话说,93%的鲜蘑菇都被荧光增白剂污染了。

  “几乎所有鲜食用菌表面都出现了荧光点,因为它们含水量不同或者加工过程不同,荧光增白剂残留的情况也有所不同。”张皓解释,干货品种的残留量几乎为零,与鲜食用菌形成鲜明对照。原因很简单,干货中没有水分,利于保持质量,保质期长,没有添加的必要。

  据了解,荧光增白剂被广泛应用在纺织、造纸、塑料和颜料等方面,但严禁在食品加工中使用。食用菌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如果添加了荧光增白剂,人们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不知不觉就会把荧光增白剂也吃下去,对身体健康造成极大危害。可惜的是,目前针对荧光增白剂的相关食品安全检测尚无相应的国家标准。

  在实验中张皓还发现,用荧光增白剂浸泡过的蘑菇在0.01克/升左右,有的甚至达到了1克/升,已超过荧光增白剂在印染行业中的使用标准。而且,由于一些塑料袋含有过量荧光增白剂,也导致蘑菇受到污染。

  对比不同地点购买的食用菌检测结果,市中心区域大型超市购买的鲜食用菌,在紫外线条件下的荧光效应弱一些,残留量较小,而偏僻区域购买的同品种散装食用菌残留量较大。为此,张皓建议人们优先考虑去大型超市购买蘑菇。

  截至昨晚9时记者发稿时,市食品安全办公室已获悉此事,并表示会进一步予以关注。

  马上就访

  城管尚未发现漂白鲜蘑

  记者从东城、西城、朝阳、海淀等区县城管大队及分队了解到,城管在查处无照商贩时,尚未发现有商贩使用荧光增白剂漂白鲜蘑等食用菌类。有城管队员告诉记者,从事鲜蘑菇等菌类买卖的无照商贩相对较少,一旦发现,他们会立刻制止。实习记者 骆倩雯

  链接

  如何挑选鲜蘑

  首先,看颜色。含有荧光增白剂的食用菌,表面白亮,有水洗的感觉,在阳光下可产生紫色荧光,运输过程中的损伤部位颜色变化不明显或稍黄;不含荧光增白剂的食用菌,菇面白色或白中稍微带黄,损伤处颜色深黄。

  其次,摸表面。含有荧光增白剂的食用菌,表面滑爽、手感好,有湿润感;不含荧光增白剂的食用菌,菇面发涩,白蘑菇看起来比较脏,表面沾有泥巴,摸上去比较粗糙、干燥。

  最后,闻一闻。选择没有发酸发臭的。RJ209

  作者:贾晓燕

(责任编辑:高瑞)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