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光复西路1347号,一栋灰白墙体、黑瓦飞檐的3层哥特式建筑小楼以其沉淀的历史感静静矗立在古老的苏州河畔,这里有着独立于喧嚣外的一份宁静和庄重。这里就是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一个有近80年历史的地方。
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下简称司鉴所)是我国近代法医学和司法鉴定的发源地,也是培育共和国早期人才的摇篮。作为专业的司法鉴定研究机构,司鉴所长期履行司法部、科技部赋予的“承担全国重大、疑难案件的司法鉴定”的职能,现在每年司法鉴定的数量达两万余例,在维护公民合法权益、化解矛盾纠纷、保障司法公正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整合资源树立综合鉴定品牌
司鉴所目前设有11个学科专业,7大研究室,150余个鉴定项目,是目前我国司法鉴定领域拥有专业最齐全的大型综合鉴定机构。基于自身的独特优势,司鉴所充分整合现有资源,积极推动学科交叉综合,鼓励专业间鉴定联动,试图创造“1+1>2”效应,实现“人无我有”。
随着相关研究的逐步深入,科研人员越来越意识到,任何1例委托鉴定案件的形成原因都是复杂的。因此,突破单一的鉴定模式走向多元化,不仅能使鉴定结论更加准确可靠,也是司法鉴定行业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依托司鉴所而建的上海道路交通事故鉴定中心年均承担道路交通事故鉴定8000余例,在恶性、重大、涉外交通事故的处置中发挥了重要的证据作用,在上海地区乃至全国享有极高的声誉。由于交通事故鉴定要充分考虑人、车、道路、环境等方面因素,涉及的鉴定项目包括死亡(损伤)原因鉴定、痕迹鉴定、车辆鉴定,驾驶员如果有酗酒行为或者服用过药物、吸食过毒品,还要进行乙醇检测或毒(药)物成分鉴定。上海市道路交通事故鉴定中心正是依托了司鉴所的综合鉴定平台,才出色地完成了各类交通事故的鉴定委托。
目前,司鉴所的综合鉴定机制已初步形成,并且在一些曾引起社会极大关注的重大、疑难、复杂、敏感案件的委托鉴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上海杨佳袭警案”涉及到对杨佳的刑事责任能力鉴定、录音鉴定;“哈尔滨林松岭案”涉及到对林松岭的死亡原因鉴定、吸毒史鉴定、酒精含量测定,对其遗腹女的亲缘关系鉴定,对受伤警察的损伤程度鉴定等;“深圳富士康马向前案”除法医病理解决了损伤形成及死亡原因机制外,法医毒物鉴定发现的小剂量抗抑郁药也为高坠结论提供了技术支持;网络热议的“"李亚鹏"交通肇事案”涉及车速、声纹和酒精含量鉴定,甚至在业内普遍认为客观程度不高的司法精神病专业,也尝试通过与毒化等专业联手,探究毒(药)物服用与精神状态之间的关系,为司法精神病鉴定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综合鉴定品牌的树立,有效促进了学科的良性互动,提高了机构的整体实力,打开了司鉴所发展的新局面。
潜心研究推出特色鉴定项目
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特殊的历史地位赋予了司鉴所宝贵的财富,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和传承,造就了当今司鉴所一批脱颖而出的学科带头人,他们率领全所科技人员潜心研究,造就了一批特色鉴定项目,实现了“人有我优”。
法医毒化研究室的仪器装备和研究水平在国内首屈一指,其研究成果已获各种奖励20余项,且每年都在国际法医毒物学年会上报告学术成果,获得了国际同行的高度评价,其中研究员向平曾荣获国际法医毒理协会颁发的“InternationalScholarshipAward”(国际学者)奖。最近,研究室又收获了由研究员沈敏领衔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毛发中类固醇兴奋剂的检测方法研究”获得的科技部奥运科技先进个人称号和研究员卓先义凭“酒精浓度与驾驶能力的关系在交通安全中的应用”获得的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的成果。该研究室是国内惟一能通过毛发分析来判断毒(药)物滥用史的机构。为了攻克项目难关,法医毒化研究团队不惜“以身试毒”,用以获取体内代谢物和精确的实验数据。此外,滥用药物检测、河豚毒素检测、金属元素分析、酒后驾车的评判等鉴定项目均领先于行业水平,通过毒化研究室的数据库还可进行200余种毒(药)物的快速筛选,为法医死因鉴定、为医院及时救治中毒患者以及协助公安系统抓捕、救助吸毒人员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法医物证学研究室拥有先进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它曾是我国最早提出建立“罪犯DNA数据库”的倡导者。1999年由研究员李莉领衔完成的国家计委研究项目,建成了2500人份容量的“(罪犯DNA数据库)模式库和计算机检索系统”,该成果对于该领域的发展具有进步意义。目前,研究室正立足于新DNA遗传标记的探索与应用,在单核苷酸多态性遗传标记(SNP)、表观遗传标记以及X染色体遗传标志探索等方面进行了开拓性的研究,在特殊检材鉴定、复杂亲缘关系鉴定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文检专家、高级工程师杨旭是文件鉴定方面的青年才俊,他率领下的文检专业在中英文笔迹鉴定、印章印文鉴定、篡改污损文件鉴定、文件形成时间等鉴定方面具有较强的专业优势。其本人多次以鉴定专家的身份受邀参与了众多大案、要案的笔迹鉴定,如“香港亿万富翁遗产案”的遗嘱鉴定、“贺海波学术造假案”中李连达院士的英文签名鉴定、以及一些金额较大的经济纠纷的合同鉴定等,鉴定结论均被法院采信。
法医学研究室的听觉功能鉴定、视觉功能鉴定和男子性功能鉴定是其最具特色的鉴定项目,司鉴所也是国内具有最先进、最完备的听觉视觉功能、男子性功能和法医影像学检查仪器设备的鉴定机构。研究员朱广友、法医师范利华在该领域取得了有价值的研究成果。鉴定人运用全方位、多层面的检查手段,可以科学评价被鉴定人的听力、视力以及性功能的损伤程度,尤其可以精确甄别伪盲、伪聋现象。在2009年5月受理河北省邯郸市成安县公安局一起委托鉴定中,鉴定人敏锐地发现被鉴定人的鼓膜穿孔并非如其所诉是由于外力击打造成,而是“故意伪造”形成的。这一结论引起当地公安机关的重视,进一步掌握了在成安县医院耳鼻喉科工作的靳某的犯罪事实,由此连带破获了43起此类刑事案件,抓获犯罪嫌疑人39人。为此,成安县公安局还特意发来感谢信,赞扬司鉴所鉴定人高超的技术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除此之外,司鉴所还拥有骨龄鉴定、伤病关系鉴定、医疗纠纷鉴定等一批特色鉴定项目,牢固占据了国内司法鉴定领域的制高点。
立足研发打造现代鉴定模式
在当今诉讼活动中,司法鉴定作为客观化程度较高的法定证据,是查明事实、证明事实和认定事实的基本依据,因此,司法鉴定人也被誉称为“白衣法官”。为了不断提高司法鉴定的公信力,司鉴所立足科研,努力提升鉴定技术的科技含量,切实做到了“人优我特”。
虚拟解剖是司鉴所创建的一项新技术。在我国,由于很多死者家属出于民族或风俗的原因很难接受尸体解剖,从而导致鉴定受阻。虚拟解剖通过综合利用影像学技术和三维重建技术,能够全面准确反映尸体内部骨骼、器官的形态变化,从而判断死亡原因。据学科带头人研究员陈忆九介绍,虚拟解剖技术的推广应用不仅能满足家属保全遗体的愿望,同时还具有信息全面、便于鉴定人直观分析和证据保存等传统尸体解剖不能替代的优点。
道路交通事故现场三维重建技术是司鉴所法医学研究室和道路交通事故技术鉴定研究室联合研发的一套系统软件,软件通过综合分析各专业提供的数据以及事故现场人、车、道路、环境情况,最终以计算机动画模拟的形式重现事故发生的经过,从而协助鉴定人判断事故发生的真正原因。这一技术在未安装监控设备路段发生交通事故时更能凸显其优越性,在2008年由司鉴所主办召开的道路交通事故鉴定国际研讨会上,这一成果引起了与会中外各方的关注。
远程鉴定平台建设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今年7月12日,国内几家媒体都先后跟踪报道了一次特殊的网上视频听证会,这是司鉴所利用正在研发的远程鉴定平台与青岛市市南区人民法院开展的一次合作尝试,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远程鉴定平台的建成,将极大提高异地鉴定效率,强化司鉴所对重大、疑难案件鉴定的综合服务能力和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能力,同时也能切实减轻当事人的经济负担。
司鉴所不仅打算在“十二五”期间,将虚拟解剖、三维重建、远程鉴定等这些已经开发成熟的鉴定新技术大规模推广应用到鉴定实践中,还打算建立大型的远程咨询平台、远程教育平台,引进更多的先进设备,开发更多的新技术,打造出一个专业化的现代司法鉴定业发展模式。
示范引领实现优质成果共享
只有行业整体水平的提升,才能使“领跑者”站在更高的起点上。“领先于行业发展,服务于行业发展是司鉴所义不容辞的责任”,正是具有了这种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司鉴所在所长沈敏的领导下,以身垂范,通过成果共享的方式,引领整个行业前行。
建立机构科学发展的导向。司鉴所积极探索机构的规范化建设,首创了覆盖ISO/IEC17025和ISO/IEC17020国际标准要求的鉴定质量管理体系,在2004年率先于行业通过认可的基础上,又于2009年再次通过国家实验室/检查机构资质认定、实验室/检查机构认可和能力验证计划提供者认可的评审,成为我国司法鉴定领域惟一同时通过“五合一”认证认可的机构。司鉴所积极推行质量管理的模式,通过开展认证认可内审员培训,指导机构建立和运行质量管理体系,参与行业的资质认定和认可评审,努力推动行业的规范化管理和科学发展。
促进机构鉴定能力的进步。作为行业惟一通过国际标准认可的能力验证计划提供者,司鉴所自2005年起组织实施行业的能力验证活动。几年来,能力验证活动的规模、范围和影响逐年扩大,现年提供法医学等10个专业的鉴定项目14项,2009年参加机构已覆盖我国29个省(区、市),机构总数高达1273家,项目总数达2736项(次)。目前,能力验证已成为行业主管部门对机构实施执业管理和监督管理的主要技术手段。在今年6月召开的中国司法鉴定论坛上,来自6个认证认可试点省(市)的司法鉴定主管部门,用具体的数据证明了能力验证活动对于推进当地司法鉴定机构的认证认可,以及提升行业管理水平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能力验证已成为机构提高自身技术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比对数据、指标或结果,规范了鉴定过程和鉴定行为;通过法医死因鉴定、新旧伤鉴别、朱墨时序鉴定、篡改文件鉴定等项目实践,拓展了机构的能力范围。能力验证作为同行横向比较和交流的大型平台,正促进和引领司法鉴定机构的发展。
司鉴所努力承担起服务于行业发展的责任。发挥“全国司法鉴定人继续教育基地”作用,每年为行业培训专业人才近千名;搭建上海法医学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平台,推动行业的科学研究和交流合作;开展对口支援工作,大力扶持边远地区司法鉴定事业的发展;积极协助主管部门研究、制定各类标准和技术规范,有效地促进了行业的标准化建设。
司鉴所的历史成就了它今日的地位,司鉴所人的不懈努力收获了它的声誉。未来,司鉴所要继续承载着传统与荣耀,肩负起历史、时代、事业赋予的使命,书写我国司法鉴定的辉煌篇章。
王洁来源法制网——法制日报)
(责任编辑:Newsh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