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京报》报道,近日,北京西城阜外一小六年级学生张皓,对市场上的鲜蘑菇调查发现,市场上的鲜蘑菇超九成都被荧光增白剂污染。中国农业大学微 生 物 实 验 室 高 瑞 芳 博 士 表 示 , 该 调 查 可 信 度100%。北京市工商局相关人士称,张皓的实验及调查结果“不具科学性”。
北京市场上蘑菇被污染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张皓的实验调查报告是真是假,终究还是得北京市工商局作出结论。但是,北京市工商局仅仅一句调查结果“不具科学性”便草草了事,实在说不过去。一方面,作为市场监管单位的工商局有失职之虞;另一方面,则是一种“官大气粗”不容置疑的不负责态度。
张皓的调查报告出来之后,特别是涉及到如此重大的食品安全问题,北京市工商局最合理的做法是组织市场调研,而不是仅仅对调查报告下一个没有调查依据的判断,然后就没了下文。这种行为展示的是北京市工商局一种“官大气粗”的态度。
荧光粉是否大量污染了蘑菇,最想知道真相的是消费者,最应该给出权威报告的是工商局。张皓的报告可信度既然得到了有关专家的100%肯定,说明其所提出的问题绝不是子虚乌有的编造,北京市工商局的这种消极回应确实令消费者大失所望。当无法依靠工商管理部门来知晓自己所消费的食品是否安全时,消费者的权利谁来保障,市场秩序谁来维护?北京市工商局的失职是明显的。
北京市工商局的失职并不可怕,“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及时对食品的安全问题作出调查与回应,不仅可以树立一个负责的形象,又能保障消费者的权益。但是这种“官大气粗”不可挑战的态度却要不得。自己不负责任,又不容别人说话,造成的后果将不仅是因不察而失职,使消费者的生民健康遭受损失才是最大的恶果。
导致北京市工商局如此草率对待张皓的调查报告,是其对这种“毒蘑菇”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放纵态度。倘若真是如此,依笔者看,北京市工商局也就彻底失去了其维护市场秩序,保障消费者利益的职能,不只是失职的程度了。近期接连出现的毒奶粉事件,除去商家的违法行为,最大的原因就是监管部门的渎职,甚至是官商勾结,谋取私利的后果。这种严重危害消费者生命健康的政府行为,应该得到严惩。王言之 (来源:经济参考报)
(责任编辑:赵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