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学者称5年CPI被低估7% 经与统计局交流改变看法

来源:新华网
2010年12月02日22:56
[提要] 国家统计局网站2日发布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徐奇渊博士的文章《对CPI指数讨论的回顾与评述》。徐奇渊在文中表示,他在此前发布的《统计数据和主观感受:CPI是风动还是幡动?》引发激烈争论、进行了充分讨论后,对原文的估计方法进行了反思,认为原来的“5年中CPI大约被系统低估7%”推断缺乏依据…[我来说两句]
资料图片:10月21日,市民在安徽合肥一超市内选购商品。新华社记者 郭晨 摄

  新闻回顾:社科院报告称中国CPI被人为调整 5年间被低估7%(央视网)

               统计局官员否认“CPI被人为调整低估超7%”(图) (新京报)

    新华网北京12月2日电 国家统计局网站2日发布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徐奇渊博士的文章《对CPI指数讨论的回顾与评述》。徐奇渊在文中表示,他在此前发布的《统计数据和主观感受:CPI是风动还是幡动?》引发激烈争论、进行了充分讨论后,对原文的估计方法进行了反思,认为原来的推断缺乏依据。

  徐奇渊在此前发布的《统计数据和主观感受:CPI是风动还是幡动?》中,根据对2006年1月份至2010年5月份的53个月度价格数据的研究,认为在这5年当中,通过这种调整方式(可被视为人为调整的痕迹),CPI大约被系统低估了7%。这个推断的提出,引发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徐奇渊在《对CPI指数讨论的回顾与评述》一文中表示,《统计数据和主观感受:CPI是风动还是幡动?》发表后,他与多位教授、研究员、博士进行了讨论,并与国家统计局、基层调查队等相关人士进行了交流,受益匪浅。

  在大量的公式、表格和推算分析后,徐奇渊得出结论,《统计数据和主观感受:CPI是风动还是幡动?》一文所使用的估计方法存在问题:在样本期较长的情况下,权重的年度调整可能导致变系数的问题,微小的权重调整将导致对截距项估计产生重要影响;在12个月的样本期内,虽然避免了权重的制度性调整问题,但由于在短期中解释变量变异性相当小,数据的微缺性将使估计结果表现出严重的多重共线性性,从而使估计结果对公布数据的误差异常敏感。这些原因,均对截距项的估计结果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而基于此做出的推断则缺乏依据的。

  徐奇渊表示,《统计数据和主观感受:CPI是风动还是幡动?》的分析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引起了这方面的一些争论,不过有关讨论还有待进一步深化。而本次讨论的最重要意义,在于帮助人们认识CPI调查的规范性和科学性,从而增强了统计数据的真实可信性。 (来源:新华网)

    评论:

    CPI数据失真早已是公众与学界共识

    事实上,CPI不能反映真实情况已经是一个从公众到学界的共识,这样一种“失真”,是制度性低估,当然里面也掺杂着人为低估的因素。CPI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数据,如果这个数据不被人们信任,那么据此形成的宏观经济决策就有可能“失真”,从而达不到对症下药的效果。比如对现在的通胀形势,有观点认为是全面通胀、有观点认为是恶性通胀、有观点认为是温和通胀,所依据的也都是各自的判断和所援引的数据,因为统计局的CPI数据失之公信力。[详细]

    CPI是否准确之争是件好事:在争议中逼近真实

(责任编辑:杨建)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