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国际要闻 > 时事快报

NASA在湖底发现“外星”微生物 发现很科幻(图)

来源:新华报业网-扬子晚报
2010年12月04日05:06
外星人“阿凡达”的形象深入人心。
外星人“阿凡达”的形象深入人心。

  美国航天局新发现很科幻:在一个湖底,发现了“外星”微生物!

  新 别再按地球的标准去寻找外星人了,我们视为不可能的环境,完全可能有生命存在

  朱姝  

  它让我们“看”到 外星生物

  当记者联系上紫金山天文台王思潮研究员的时候,他正在仔细研究NASA的这条消息。“这条新闻对我们研究地外生命有很大帮助。”王思潮说。过去,人们总是把寻找外星生命的目标定在和地球环境类似的行星上。现在看来,不一定只有“天堂”般的地球才有生命。

  “为研究外星人开拓了新思路”

  生命形式进行了“重组”,是否意味着新的生命,包括传说中的外星人的存在?

  “我认为的确是这样的。”王思潮介绍说,生命形式的组成有很多种,可能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人类为了找寻外星生命一直在努力,经过科学测算,银河系中可能有25亿颗具有先进技术的智慧文明星球,这些星球上生活的智慧生命,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外星人”,而人类生活的地球还只处在最初级阶段的技术文明。“这次NASA的新发现,无疑让我们对外星生命研究的思路更拓宽了。”王思潮说。

  在前不久举行的UFO大会上,王思潮曾经对记者说过:“25年左右,人类将接触上外星生命。”“在我看来,外星生命并不像电影里描述的那个样子,大眼睛大脑袋。而且我所说的25年能接触上的外星文明,也不一定是真的见到了外星人,也许我们是接触到了外星生命发射的信号,也许是外星生命派来的高智能机器人,甚至有可能是人机合体的生命。”

  液体仍是寻找生命的第一要素

  过去研究外星生命,人类的第一反应就是找寻与地球相似的星球。上月有研究称,这个宇宙有很多能养活外星生物的行星,天文学家研究与太阳系相似的星系,发现差不多每4个之中便有一个星系可能有多个像地球般的细小行星,其中许多都可能有“宜居带”(Goldilocks zone),即气温不太冷亦不太热,让液态水甚至生物存在。

  “但是这次的发现打破了过去的成见。”王思潮认为,这一发现也暗示其他我们认为不可能的行星上完全有可能有不同的生命形态。但他同时也认为,虽然有了新的突破,但有一点仍是“第一要素”:生命必须生存在有液体的地方。“当然这个液体不一定是水,也许是液体甲烷、液体氨等,尽管它们对我们而言是有毒的。”

  地球就好比一个“天堂”,水、温度、气候都非常适宜生命的存在,但有些生命不一定要生活在类似“天堂”的环境里。“只要温度不要极端低或者高,只要它有液体,很可能会有生命。也许我们认为环境恶劣的木星、卫星上,就有生命。”  本报记者 朱姝

  它让我们“看”到 深海生命

  朱姝

  这次的“外星微生物”是在湖底发现的。

  神秘的深海是一个至今不大为人类所知的世界。目前世界上直接下潜到海中的最深纪录是501米。一般在海面700米以下就是黑暗一片了。在深渊般黑暗无底的大洋深处,环境是极端恶劣的。没有丝毫光亮,终年水温不会超过2摄氏度,食物稀缺而压力巨大。在大江大海里,是否还有更多人类未知的深海生命?

  深海物种样子怪,与陆地生命没区别

  “深海里有更多未知生命是肯定的。”袁训来说。

  前不久,“澳大利亚深海研究”项目一直在利用远程遥控相机,对澳大利亚深海物种进行研究和拍摄,发现了大量怪异的深海物种。这些深海生命大多样子怪异,和我们常见的有很大不同。“但可以说,在基本元素组成上,这些深海生命和陆地上、浅海里的生命并没有区别。“比如在深海,会出现没有眼睛的鱼。在陆地的溶洞里,会出现白色的蜘蛛,这种变异只是某些器官上的,而不涉及到遗传物质,是为适应环境做出的改变。”

  深海研究比不过外星探索

  尽管深海被看作是地球上最大的生物栖息地之一,然而人类对那里的了解却少之又少。比如,目前为止仅有5%的深海海底被详尽地描绘出来。不过在过去25年里,新的深海生物不断被人发现。但是和对于太空的挖掘,对深海的研究却显得没那么“给力”。

  这是因为人类对深海不感冒吗?“其实不是,科学家包括我们古生物学家都在对深海生物的研究进行不懈的努力。”袁训来说,“但相对于太空,深海研究的关注度是少了很多——毕竟找寻外星生命对人类的吸引力会更大些。”

  本报记者 朱 姝

  美国航天局新发现很科幻:在一个湖底,发现了“外星”微生物!

  奇 它可以不像地球上的普通生命那样靠“六元素”生存,能完全依赖砒霜存活

  朱姝

  ■记者解读

  离奇1 “砒霜”为什么毒不了它?

  砷是什么?也许很多人会陌生,但说到它的另外一个名字——砒霜,没有人不知道。这种微生物为什么要“吃砒霜”来生活?砷为什么没有“放倒”它呢?

  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微体室袁训来研究员告诉记者,微生物其实是群很“强大”的种族,对于人类而言破坏力极强的重金属,很多微生物却“不以为意”。“我就知道有种微生物它可以吃金,但是人类却不能。所以不同金属元素对于不同生命的影响并不一致。”此外,不同生物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比如人类离开氧气就活不下去,但有的微生物却是厌氧的。“所以,NASA发现的这种微生物把砷作为养料而不中毒,是绝对有可能的。”

  离奇2 更多“奇特生命”会出现?

  众所周知,生命所必备的六种元素包括:碳、氢、氧、氮、磷和硫。这次发现的微生物却可以用砷来代替磷,这是个案还是“另一扇门”的开始?此前,在科幻小说中,作者们常常喜欢用硅来替代碳。下一个被取代的,会不会是碳?

  袁训来在电脑里打开了化学元素周期表,“你看这六大元素,它们的位置都很接近,都属于同一族,在化学性质上是有所相似的。”记者注意到,砷的位置在磷的下面,而磷的上方就是氮。砷作为和磷类似的物质,时常参与到新陈代谢中。但因为砷的化合物不如磷的化合物稳定,如果DNA分子里面有砷酸用作连接物,DNA链就很容易从砷酸那里断裂。“所以这次发现的微生物才会引人关注。”袁训来说,这算是极端个例。

  但是,生物最最基本的结构,其实是以碳元素为“链”的,可以说碳是生物最基本的组成。在元素周期表里,碳和硅同样也是”上下级“的关系,会不会出现用硅代替碳的生物呢?

  袁训来说,碳和硅在很多化学性质上雷同,但硅的质量比碳重,化学性质很不活跃。“生物在进化的时候也有‘经济头脑’,它当然会选择优秀的元素,所以硅就被碳‘淘汰’了。”“所以我认为,科幻小说里以硅代替碳的想法可能性很小。”

  离奇3 莫诺湖不是初次发现“毒物”

  “这个微生物的确用砷取代了磷,但我认为它最初还是和地球上大多生命一样,是含磷的。”袁训来说,这个奇怪的微生物所在的莫诺湖,湖底泥里富含大量的砷。一开始,微生物还是以磷作为途径来进行遗传以及能量循环。但是经过了子子孙孙们的“努力”,它不仅适应了含砷的环境,而且还把砷“化为己用”,这是生物在进化中变异的结果。“虽然它有些奇怪,但说到底还只是地球生命,最初并不会和已知生命有本质差别。”

  微生物虽然是低等生物,但它的形态、结构却是多变的,这在我们的生活中也随处可见。比如我们刚刚研制出新的疫苗,却很快发现,细菌也强大地变异了。

  其实,在莫诺湖发现以砷为食的生物已不是新闻。湖水盐度和碱度极高,也是世界上的天然水体里砷含量最高的地方之一。早在2008年,就已经发现了用光能氧化亚砷酸,而不是光解水来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菌。不过这种细菌只是将砷的化合物作为光反应中的电子提供方来固定二氧化碳,但是这次发现的GFAJ-1菌株却在用砷组成自身的各种关键分子,因此引起了学术界的轰动。而科学家也表示,在该微生物中还是有一些磷元素。 本报记者 朱 姝

(责任编辑:侯俊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