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层重兵狙击物价上涨 通胀,在物价上涨声中悄然临近。视频:国务院出台四大政策对物价实行临时干预来源:东方卫视《东方午新闻》
近半年来,“蒜你狠”、“姜你军”、“豆你玩”等单个的农产品价格轮番上涨,并扩展至蔬菜、肉类、鸡蛋、食用油等农副产品普遍涨价。以这些农副产品为原料,下游消费品价格也开始提价。
11月17日,麦当劳宣布在中国大陆对部分产品价格进行调整,这也是麦当劳在半年内的第二次调价。
麦当劳宣布涨价的当天,国家统计局经济景气监测中心的报告称,2010年三季度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连续上升5个季度后首次出现回落。
物价的普遍上涨已反应至宏观经济运行数据中。11月11日,国家统计局披露,10月份CPI涨幅4.4%,创出两年来的新高,并已经连续三个月创出新高。若以3%作为衡量通胀的程度,近几个月的物价上涨幅度,也已超出温和通胀范畴。
狙击通胀,决策层已经出手。
11月10日,在之前10月的加息举措之后,央行再度宣布紧缩流动性措施,自11月16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四大措施,力在稳定价格,并称必要时对重要的生活必需品和生产资料实行价格临时干预措施。
11月19日,央行决定从11月29日起,再次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9天之内两次上调,间隔之短在历史上尚属首次。
11月20日,国务院调控物价“国十六条”组合拳出击,增加低收入人群补贴、价格管制和加强监管防止囤积投机等举措纷纷出台。
作为物价主管部门的国家发改委,从11月22日至26日,5天内连发9个通知调控物价,密集程度史上罕见。商务部、农业部等部委之间已经联动应战,以平抑物价。
12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中国明年的货币政策立场将从目前的“适度宽松”回归“稳健”。这意味着,刺激政策退出,防范通胀成为当前重中之重。
狙击通胀,从中央扩展到了地方。
各地接连出台各种措施。贵阳要求学校食堂不得涨价,违者重罚。北京为22.3万城乡低保对象,一次性发放补贴100元,甘肃、贵州等地表示将投放储备柴油和小麦。
企业也被要求参与稳定物价。四大粮油企业被要求,所有的小包装食用油产品4个月内不要涨价。
密集组合拳之下,部分商品价格应声而落。
农业部最新监测数据显示,全国大豆、玉米、小麦、水稻、土豆、面粉等农产品主产区市场报价连续几日涨幅为零。发改委网站已宣布,调控措施初见成效,蔬菜、棉花价格环比回落。商务部披露的食用农产品价格监测也显示,出现了近半年来首次下降。
暂时冷却的物价,是否会重拾涨势?通胀狙击战,还要持续多久?此时时刻,无论是决策层还是普通消费者,无人敢言松懈。 分析
因为担心植物油价格还要涨,上个月底,京郊昌平农村的张女士,一次买了三桶大豆油做储备。同样10斤重,去年41元一桶,今年54元。经历过几次大大小小的物价上涨,在她看来,价格要上涨,那是因为短缺。地铁5号线天坛东门站早点摊的女摊主则表示,电视里说了,是美国人在印钞票,把通货膨胀传染给了中国。那么,中国的通胀到底从何而来呢?
推升物价的五大主力
1 游资之说
从10月CPI上涨4.4来看,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0.1%。食品价格占CPI权重34%,其价格的波动带动了CPI的快速攀升。作为“先头部队”,大蒜、绿豆价格早在几个月前就已开始轮番冲锋,在它们身后,是整个农副产品“大军”。
针对农产品上涨,发改委称,种种迹象表明,游资炒作和不法经营者采取欺诈、串通、哄抬、囤积等不正当手段操纵相关商品价格,是直接推手。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曾表示,目前市场上的流动性相对充裕,在楼市降温、股市低迷的情况下,社会上的游资容易把目光投向农产品。
2 信贷狂潮
2009年,全国商业银行信贷增长达到9.6万亿元,同比增长超过27%,较GDP增速高出近20个百分点。即使是今年以来央行开始对信贷进行收缩,但月贷款增量仍维持在5000多亿元以上。
经济学家谢国忠称,目前货币超发引发物价上涨恶果已经显现。经济学家马光远认为,目前物价上涨根源在于货币发行量太大,这是导致物价快速上涨的主要原因。前任央行副行长、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吴晓灵接受采访时曾表示,未来两年央行逐步收紧货币供应增幅,并消化过多货币供应,是当务之急。
3 货币供应
国金证券前首席经济学家金岩石曾公开表示,从1979年到2009年,中国的GDP增长了93.41倍,但从1985年到2010年,中国的广义货币供应量却增长了814倍。显示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广义货币供应量最大国家的同时,也进一步加剧了国内的通胀之势。
为何中国的货币供应如此之高?经济学家周其仁撰文表示,1995年以来,中国形成了出口导向、被动超发货币的经济模式,通胀经济是被动超发货币的恶果。今天中国广义货币超过60万亿元人民币,相当于GDP的1.6到1.8倍,广义货币与GDP之比全球最高。
4 美国输出
催生通胀的外部力量。11月4日,美联储宣布推出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由于美元在很多国家具备外储功能,使得包括中国在内的各新兴经济体的决策者和研究专家们,不得不面临更为复杂艰难的流动性泛滥和高通胀挑战。今年10月份,“金砖四国”中的中国CPI达到4.4%,但巴西、俄罗斯、印度CPI涨幅分别达到了5.2%、7.5%和9.8%,大大超出了各预设通胀目标,其中印度食品价格涨幅连续52周超10%。
今年8月以来,美元超发形成的贬值,已经撬动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热钱流入进行短期套利,也让发展中国家恐慌。
5 成本推动
成本上涨,也被认为是本轮通胀的基础性因素。截至9月,全国已经有27个省市区上调了劳动力最低工资标准,而且国家已连续几年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
中国社科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温桂芳认为,流动性过多只是当前物价上涨的一个短期因素,长期来说,成本上升才是物价上涨的真正推手。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祝宝良也在公开演讲中说,当前物价上升压力较大,特别是成本上升的压力比较大。他预计,短期甚至未来5年内,中国都会面临较大的价格上升压力。
链接
改革开放后两次大通胀
1988-1989年
此次通货膨胀主要是由于经济过热和需求造成的,加之货币供应过量以及物价改革,造成了改革开放以来比较严重的通货膨胀。
经济过热需要追溯到1984年下半年,财政体制改革使地方投资的热情大增,从1984年到1988年,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5.8%。同时,工资改革使得人们收入增加,居民消费需求旺盛,与此相对应的是供给短缺。
1985年CPI增幅达到9.3%,国家虽采取了调控措施,但过热的形势没有得到有效调整。1988年8月,物价改革的消息使人们误以为物价要全面放开,于是在大中城市出现抢购风潮,再度推动物价上涨。1988、1989两年的CPI增幅均超过了18%。
政府对投资和货币供应采取“紧急刹车”的办法进行调控,1990年CPI增幅降至3.1%。
1993-1995年
与前一次不同,这次主要是由于经济过热造成。
此次通胀发端于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经济增长进入了快车道。1992到1996年,投资性需求飞速增长,消费需求增长则较为平稳,这是与上一次通胀的重要区别。
这段时期,我国大幅上调能源、交通等基础产业的价格,1993年取消粮油收购价格和统销价格,过热的经济,外加价格体制改革和货币超量发行,导致CPI增幅由1992年的6.4%飙升至次年的14.7%。1994年CPI增幅达到改革开放以来24.1%的最高点。
综合调控之下,1996年CPI降到8.3%。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胡红伟 实习生 何蛟 百姓感受
“建议对运菜车不限时段”
李先生是一位蔬菜批发商。他从山东绿色蔬菜生产基地寿光批发蔬菜,运往北京大洋路农产品批发市场销售。
新京报:现在菜价和前些日子相比,是怎样的情况?
李先生:和前段时间菜价最高的时候相比,菜价总体上已经出现了20%的降幅。但我们这些批发商其实还是赔钱的,运一车(35吨左右)得赔两三千块钱。
新京报:菜价这么高为什么还赔钱? 李先生:今年一直就赔着钱,最好的时候也就是刚刚保本。产地菜价本身就高,比如往年九毛钱收购的菜,今年去产地收时就已经一块三了。高菜价限制了销量,老百姓见这么高的菜价,就尽量少买菜了。
新京报:“12月1日起,所有收费公路对整车合法装载鲜活农产品的车辆免收通行费”,这对你们来说具体能节约多少?
李先生:免过路费是好事,以前运一车蔬菜运费3000多块钱,现在一车能省个五六百块吧。此外,对超载幅度不超过5%的农产品运输车辆,新规定不罚款了,这项也能省个一百多块。其实最主要得看销量怎么样,现在产地菜价这么高,发到北京后,老百姓见菜价高,销不了那么大量,这就造成了积压折损,那我们就赔得多了。
新京报:如果让你来设计,还应该出台哪些政策来控制菜价上涨?
李先生:绿色通道必须要保证畅通。每年有中央电视台跟经销商去产地收菜拍流程,跟车回来时,到山东那边收费站还截,只有记者扛着摄像机下来后才管事。北京现在运菜车辆晚上12点至早上6点可以进城,我觉得为了保证老百姓的菜篮子,对于运菜车就不应该限制时间段了。
专家观点
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宏观室李国祥:
面对通胀 捂紧钱袋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宏观室副主任李国祥表示,“国16条”措施兼顾短期与长期,如果能够落实到位,应该是有效果的。
“国家出台的这一系列措施,我认为对于稳定农产品价格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注意到这些政策出台以后各级政府都行动起来了,都在寻找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原因与对策。”李国祥说。
李国祥指出,政府出手调控物价虽然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但必须尊重市场规律。就农产品价格而言,大涨大跌都是不利的,政府应该学会把握调控的力度和节奏,求得平衡,避免干预过多。
李国祥表示,随着元旦和春节的临近,受天气、运输等因素影响,农产品价格年内仍然面临着一定的涨价压力。不过,就明年而言,随着调控效果的释放,预计农产品价格涨幅是一个逐渐缩小的趋势,甚至不排除个别地区或者个别品种价格下降。
对于现在老百姓感觉到的“钱不像以前那么值钱了”,李国祥给消费者支招说,面对这一轮的物价上涨,老百姓要理性消费,千万不要冲动,去储备、囤积、抢购农产品会造成更大的损失。
“有些东西可以不买的,在现在物价较高的情况下,就先不要买,比如说衣服价格现在涨得特别厉害,今年能不能少买一些,等到价格回落到正常水平的时候再去消费,现在就是要捂紧钱袋。”李国祥说。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李静
应对措施 南方省区和有关蔬菜主产区要抓好冬季蔬菜的生产,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给予必要的支持。
有关部门要继续把握好中央储备粮、油、糖投放和轮换的节奏、力度,保障市场供应。
各地区要进一步规范和降低集贸市场摊位费和超市进场费。
遭遇“最严调控” 房价涨幅回落 房地产,作为上关国计、下关民生的关键产业,在今年成为政策调控的重点领域。对比今年调控之初至11月的商品住宅整体成交数据,可以看出,房价虽仍在上涨,但涨幅已开始回落。
“结构性”调整
今年,北京房价一直处于有涨有跌的浮动过程中,不过这些都被专业人士冠以“结构性”的前缀。
今年的调控从4月底开始。
据亚豪机构提供的数据,在北京今年3月开盘的38个项目整体实际成交均价达到了24287元/平方米。今年4月,成交均价为22493元/平方米,在调控后一个月,5月成交均价下滑至18561元/平方米。这主要是,开发商在调控后的供应结构出现变化。亚豪机构相关负责人表示,这种结构性的下滑,因为城区价格较高的房源成交量占比有所下降,而郊区县价格较低的房源成交量占比相应抬升,从而拉低了整体均价。
这种供应格局一直延续,进入传统旺季9月,从价格水平来看,当月开盘的34个项目,整体开盘均价为21086元/平米,与前几个月相比,又出现了明显的下降,比新政后的数月,开盘价格均维持在23000元/平米以上有所回调。但这依旧是由于调控下,很多符合刚性需求的郊区低价盘相对加速入市,而高端盘销售缓慢造成的结构性下调。
刚刚结束的11月,北京商品住宅成交均价为21735元/平米,环比上涨了8.2%。透过数据不难看出,10个超过3万元以上的楼盘入市再度拉升了成交均价。对比调控一头一尾的成交均价数据,整体房价的变化,在结构性的释义下,变化并不明显。
从12月1日起,全国所有收费公路对整车合法装载运输鲜活农产品车辆免收车辆通行费。
从12月1日起,对超限超载幅度不超过5%的鲜活农产品运输车辆,比照合法装载车辆执行。
“国N条”下的房价 伴随调控政策的房价涨跌多年来一直在延续,有路径可循。中国房地产学会副会长陈国强表示,从2003年开始,房地产业遇到了多轮政策调控,房价总体趋势在2007年和2009年都出现高点,而2008年受到金融危机大势的影响之后,房地产遇到了政策转向,价格在2009年上涨。
据记者了解,房地产调控从2003年业内耳熟能详的121号文件就已经拉开序幕。当年6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意图是通过调控把住信贷、土地两个闸门,以降低房价。
到了2005年,房价上涨成为了“两会”热门话题之一。一个月之后,“国八条”祭出。到2006年初,房价继续一路上涨。“国八条”出台的一周年,2006年5月17日,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六项措施出台———这部“国六条”延续“国八条”的调控思想,但偏重于“结构调整”。此后,国土、金融、税收、建设等九部委的“国15条细则”等多个文件陆续出台。
在房地产调控措施及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房价涨幅在2008年出现了明显的下降。
2008年年初,货币政策从“适度从紧”改为“从紧”。受内外环境的影响,房地产投资迅速减少,房地产市场进入观望状态,成交量日减,房价也有所下降。
2008年下半年,随着金融危机的影响扩大,贷款利率和准备金率“双率”齐降,货币政策再度从“从紧”向“适度宽松”转变。2009年,中国楼市迅速地走出低迷,房价持续攀高。
2009年年底,为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国四条”出台,各部委陆续出台调控细节,力求稳定房价。
2010年4月27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简称“国十条”),被称为“史上最严厉的调控政策”。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张晓蕊
专家观点
中国房地产学会副会长陈国强
不能单以“房价”论调控
很多购房人都表示,调控政策密集出台,自己感觉到房价并没有降多少。其实,房价并不能当成调控的唯一评判指标,比如调控后的成交量一直在下降,土地市场趋于理性,供应模式、结构等都是评价调控的指标。调控后,开发商也很清楚自己身处的环境,不同企业都有不同的应对策略。
单从房价来看,我们一般说的都是成交均价,但是房地产的地域性很强,又受到整体经济环境和内外部因素的影响。不同区域的表现都是不同的。今年,通州地区之前透支的涨幅回落,而一些新开盘区域如房山、大兴等等低价开盘入市也是调控效果。
年底,一些城市的限购政策将到期,这是今年调控政策组合拳的其中一个,但是应该说是一个临时政策,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这样的政策对上海、北京这样的一线城市影响有,但有限。在这些全国性城市,有很多购买力十足的人,有全款支付的能力。此外,这种政策还挤出了很多本没有刚性需求,但是面对政策有些恐慌的购房人,害怕在更多的政策叠加下,以后买不了房,加紧入市。我个人认为,限购这样的政策在北京还会延续。
房地产行业的情况相较于其他行业更为复杂,在目前通胀预期的局面下,调控难度显得更大。房产被很多老百姓认为是可以抵御通货膨胀的产品,这一点在现实中无法否认。这也是调控下,有些城市依旧量价齐升的原因之一。很多人在通胀预期下,把资金投向房产,这使得房产保值的投资属性明显。
购房者说等不了了
朱小姐从毕业起就开始在北京工作、生活,至今已有7年。今年7月,朱小姐在南三环买了一套房子。
新京报:为什么在今年这个调控年买房子,怎么下决心出手买房的?
朱小姐:因为是刚性需求啊。来北京这么多年一直租房子,2008年年底受到金融危机影响,房价有下降的趋势,2009年年初我们就开始看房子,但是总是期待再等等、再降降,一直就没下决心,之后又一路涨起来了。当初看的有些房子卖1.8万元,现在都3万多了。但是因为我们要结婚,所以今年8月咬牙买了一套。
新京报:有了房子后,你的生活有什么变化了吗?
朱小姐:工作7年,现在相当于一贫如洗了,没有存款,为了交首付还借了点钱。我们的月供8000块钱,虽然是两个人,但是负担也挺重的,不可能说一方不工作。不过有个房子,感觉安定点。
新京报:调控年买房子,不怕房价下跌吗?
朱小姐:买房的时候2.4万一平米,觉得虽然是城南,但是三环地带再降也有底线,我们当时合计了,因为是自住,降到2万左右一平米也能接受,但是再低情感上就很难忍受了。
今年调控年,这个小区后期开盘价格低于年初的一期开盘,也有业主闹事。每平米降了2000多,虽然产品不大一样,但是还是降了点。不过我们自住,就不考虑这么多了,至少通货膨胀预期下保值了,不然以后更买不起了。
应对举措
11月3日:住建部等通知,禁用公积金贷款投机性购房。
9月29日:多部委出台巩固房地产市场调控成果措施。
4月17日:“新国十条”出台。国务院发出《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通知要求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实行更为严格的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
4月15日:国务院提出,贷款买二套房首付不得低于50%。
4月11日:银监会提出,银行不得对投机投资购房贷款。
(责任编辑:刘士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