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专访:中国赴德投资“渐入佳境”

来源:新华网
2010年12月12日17:33
  中国赴德投资“渐入佳境”——访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首席行政官普法费尔

  新华网柏林12月12日电(记者 韩墨)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首席行政官米夏埃尔·普法费尔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近三年来,中国对德国直接投资发展迅猛,不仅数量上节节攀升,其投资质量、专业水平和经营能力上也显现巨大进步。

  “过去相当一段时间,中国在德国每年只有4到7个直接投资项目。2008年是个转折点,有21个项目付诸实施。而到了2009年,这个数字转眼就翻了两倍,”多年从事经贸研究的普法费尔早已习惯用数据说话。

  “2009年中国在德国的"绿地投资"项目为65个。这个数字看起来不多,但如果我告诉你,它在当年所有国家对德同类项目中排名第二,你便会明白它的意义,”普法费尔说。所谓“绿地投资”,是指外国公司在东道国“从零做起”,按照当地法律组建企业或分公司,而不是通过并购当地企业进入海外市场。

  普法费尔执掌的联邦外贸与投资署是2009年初由德国对外贸易局和政府投资促进署合并而成的,是德国政府负责对外贸易和对内引资的专门机构。它在欧洲、美洲、亚洲等地均有办事处,旨在为希望进入德国的外国投资者提供免费的决策咨询和支持。

  “记得在2009年,我们有时会在一星期内接待多个中国投资团队。他们到访的目的只有一个——寻找赴德投资的机会,考察德国的市场环境,” 普法费尔说。

  他告诉记者,眼下大约有800多家中国企业在德国设立了公司或办事处。“中国企业对于进入德国愈发显得信心十足,而德国也正成为中国企业家眼中最具吸引力的欧洲投资地。”

  普法费尔援引德国中央银行今年的统计报告说,2008年,中国对德投资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逆势上扬,比2007年上涨33%,比2003年则增长264%。

  增长的不仅是数字。普法费尔说,中国企业的投资决策能力和投资质量也在发生深刻变化。“以前,中国企业对德国法律和市场缺乏了解,没有意识到在陌生国度投资经营的复杂性,多家公司以失败告终。如今,多数中国投资者在进入德国前,都会聘请专业的咨询公司和律师团队对投资的方方面面展开详尽分析。他们既重视细节,也着眼长远,”他说。 普法费尔说,从投资区位和行业上看,中国企业也在逐步转型,从最初集中在港口城市从事远洋贸易向德国其他主要行业和经济功能区扩展。

  “最早一批"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大多聚集在汉堡地区,主要从事港口贸易和物流。如今,它们的经营领域不断扩展。慕尼黑周边有很多中国公司投资太阳能、风能,因此那里是德国可再生能源行业的高地。而在鲁尔工业区和法兰克福等地,中国企业则瞄准金融业、信息通讯和机械制造等当地优势产业。”

  普法费尔说,德国作为欧洲最大的市场,拥有首屈一指的基础设施、适宜的创新环境和完备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更重要的是,德国在机械制造、医药化工、可再生能源等领域拥有大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中国企业进入德国,有助于提升产品质量和研发水平,建立遍布欧洲的商业网络,获得属于自己的国际品牌和声誉。与此同时,这些投资也拉动了德国的经济和就业,为德国创造了价值。这完全是互利共赢,”他说。

  不过,普法费尔也指出,与美国、荷兰等国相比,中国在德国的投资尚处于起步阶段,不少企业都是第一次将触角伸向海外,根底较浅,缺乏经验,投资规模也比较小。

  “中国现在的累计投资额仅排在所有在德投资经济体的第28位。当然,它的上升势头非常强劲,我可以断言,在不远的将来,中国将升到这个排行榜上很高的位置,” 普法费尔说。
(责任编辑:黄珊)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