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北京治堵10年:2001年大雪堵车开创堵车生活

来源:新京报
2010年12月13日02:35
  截至目前,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已突破470万辆,但仍以平均每日2000辆左右的速度增加,高峰日达4000多辆。

  面对愈演愈烈的交通拥堵问题,昨晚,北京市治理交通拥堵综合措施公布,今日开始征求民意。其中包括拟合理调控单位和个人年度小客车增长速度,抑制小客车过快增长。

  北京的交通拥堵问题,何以变得愈演愈烈?

  2001年

  大雪堵车开创堵车生活

  1996年交通拥堵由“点”发展到“线”,这一时期主要方法是修路。

  2001年12月7日,一场大雪造成“世纪大堵车”。这也是北京市民第一次直接感受到堵车给生活带来的冲击。当天雪后路面结冰,全市车辆寸步难行,下班时间很多人被堵在了路上,只能步行回家。

  至此,北京进入拥堵的时代,不但上下班高峰时段堵,其他时间也出现了堵车现象。那场大堵车,让北京的交通管理部门认识到,必须建立综合的交通运输体系,并对拥堵问题进行综合治理。

  据北京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原副局长、总工程师段里仁回忆,北京最早的交通拥堵发生在1984年,拥堵主要发生在老城区的十几个交叉路口。1996年,再次发生交通拥堵,发展到了20多个交叉路口和包括二环在内的7至8条道路,交通拥堵由“点”发展到“线”。这一时期,北京市应对交通拥堵的主要方法是修路。例如,二环、三环都在这期间实现了全线建成通车。

  2003年,北京市交通局升格为交通委员会,由北京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局长担任委员会的副主任,至此才将北京市的道路规划、建设、公交运营及路面管理等纳入统一的机构管理。

  2005年

  公共交通优先应对堵车

  北京的交通问题是“城市化、现代化、机动化进程中多重矛盾产生的,根本问题是城市规划的问题”。

  “进入21世纪后,北京机动车数量还在逐年增加,而城市道路系统已不具备扩张可能,在这种大背景下,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系统缓解拥堵成为共识,这一阶段城市交通发展的总体策略是道路和公共交通系统基础设施的建设。”3E交通系统专家徐康明说。

  有城市规划专家认为,中国许多城市的交通拥堵,“病根”在于不科学的城市规划。早在2004年,为了解决交通拥堵,北京市起草了《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并获得国务院批准。《规划》提出“两轴-两带-多中心”城市空间新格局的规划总体战略。

  2005年以来北京市确立了公共交通优先的发展战略,来应对堵车。北京提出发展公共交通系统“两定四优先”,首次明确公共交通的社会公益性定位。

  段里仁介绍,此前北京公共交通曾长期投资不足。住建部城市交通工程技术中心副主任马林介绍,城市公共交通投资占交通基础设施总投入的比例只有维持在50%以上,才能够确保公交系统的顺畅运转。

  “十一五”期间,北京市公共交通投资占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比例为45%,仍未达到上述目标。直到“十一五”末期,才实现了公交投资的真正跨越。2009年,北京交通基础设施总投资741亿元,其中公共交通投资427.4亿元,占70%。2010年交通基础设施总投资预计将达到800亿元。

  2007年

  外地人购车“解禁”增速倍增

  2007年前,北京机动车增长年均18万辆左右,2007年允许非户籍人口购车上牌,机动车增长速度倍增。

  2007年3月之前,“背车户”是存在于北京二手车交易市场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外地户口不能在京买车时,有北京人借出身份证帮助购车,因此被称为“背车户”。

  2007年3月3日,北京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宣布,在京暂住人员买机动车将不再受户籍限制,暂住人员只需凭身份证和暂住证即可办理购车手续和北京牌照。“背车户”由此消失。

  统计显示,当时北京机动车的保有量近250万辆。在京外地人口已达364.9万人。汽车业内人士表示,放宽对外地人购车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当时处于低迷期的汽车消费市场。

  北京市交通委官员前不久曾表示,2007年前北京机动车增长年均18万辆左右,2007年允许非户籍人口购车上牌,增长速度倍增。2007年年均增25万辆,2008年38万辆,2009年51万辆,2010年约75万辆(相当于上海机动车总量的一半)。正如一位专家所言“别以为北京是吹不破的气球”,应该加以调控。

  2008年

  尾号限行及错峰多管齐下

  尾号限行曾被视为北京最重要的交通管理措施之一。2008年起至今,延续奥运时的单双号临时管理措施,北京机动车“看号上路”两年,限行的效果正在被迅速增长的机动车数量抵消。

  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08年北京平均每月增加3万辆车;而今年上半年,每月新增5.75万辆,一天要新增2000辆。尾号限行的效果很快被猛增的机动车数量抹平。

  但对尾号限行本身,事实上,自从实施之日起就一直存在争议。一家创投公司总裁王兰通过测算得出,每车每年限行成本为2380元。限行措施人为压制机动车出行,造成了交通拥堵改善的假象,诱导了更多的购车需求。

  今年4月初,北京出台了新一轮尾号限行等多项缓堵措施,其中包括81万人错峰上下班。当日,市区早晚高峰拥堵路段均有所上升,早高峰拉长了半小时,拥堵路段一度高达90余条。

  政策实施后,质疑声四起。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教授史其信说,大家现在反映效果不明显,是因为车太多,再明显的效果也被抵消了。如果车少一半,错峰的效果就可以很明显地反映出来。

  2010年

  限购车多次被提起

  10月20日,面对“首堵”评论,北京官员首次公开表态,将采取措施控制机动车数量。

  9月17日,一场小雨让北京在晚高峰时段发生了9个小时的大堵车,拥堵道路达143条,市交管局的电子拥堵路段图几乎全线“飘红”,网友戏称那一刻的北京是一个“立体停车场”。10月18日,北京小雨,拥堵再次上演,整个三环路又成了一个活动的停车场。

  严峻的拥堵形势下,控制机动车数量的意见在多种场合被再次提出。10月,国务院智库为北京交通支招,提及一定要控制小汽车消费。

  10月20日,面对“首堵”评论,北京官员首次公开表态,将采取措施控制机动车数量。而此前,北京对机动车一直是“不限制购买,但引导合理使用”。

  11月30日,市委书记刘淇表示,国务院已原则同意北京市关于治理交通拥堵的方案。

  截至12月5日,全市机动车保有量达到471.1万辆。2.1万辆的增量仅用了一周时间,这种情况在往年年底的车辆增长中从未有过。近期,传言将“限购”,北京汽车销售火爆。

  12月6日,北京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到,将制订防止机动车过快增长的措施,并研究利用经济手段,控制机动车污染和解决重点拥堵路段交通拥堵问题。

  声音

  限制购车“变奏曲”

  ●2006年11月

  北京市交通委副主任刘小明:“北京并不担心机动车的保有量,更关注的是如何引导机动车的合理使用。”

  ●2008年11月

  北京市发改委副主任王海平:“北京市委市政府觉得采取控制机动车总量,限制购买、限发车牌的办法是不合适的。”

  ●2009年10月

  北京市交通委主任刘小明表示,北京近期不会出台限制机动车购买的相关政策。

  ●2010年10月

  国务院智库为北京交通支招,有国务院参事认为,全城都是小汽车,用车无限制,使用成本太低,未来五年一定要控制小汽车消费。

  ●2010年10月20日

  北京市规委相关负责人透露,正在研究有关交通规划的一揽子计划,包括控制机动车数量政策也在研究之列。

  ●2010年12月7日

  市委书记刘淇表示,北京交通治堵方案已获国务院原则同意,将尽快修改完善后,抓紧征求意见。

  ●2010年12月12日晚

  北京市治理交通拥堵综合措施公布,开征民意。其中包括拟合理调控单位和个人年度小客车增长速度,抑制小客车过快增长。

  据公开报道整理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刘泽宁 
(责任编辑:刘晓静)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