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女婴被弃后身患白血病 求骨髓两个家来认亲(图)

来源:广西新闻网-南国早报
2010年12月14日13:47
陈冬梅和梁家母亲的血样。
陈冬梅和梁家母亲的血样。

鉴定中心的工作人员正在签收血样。
鉴定中心的工作人员正在签收血样。

  本报记者 姜锋 文/图

  32年前,已有4个儿子的玉林人陈某,捡回了一名可爱的女婴——陈冬梅;如今,身为人母的陈冬梅不幸患上了白血病。为寻求同体骨髓配对移植,陈家人连日来奔波忙碌,通过互联网和实地走访等方式寻找陈冬梅的生身父母。

  功夫不负有心人。《“生身父母啊,你们在哪里?”》(详见本报12月9日第14版报道)一文见报后,不少读者致电本报表示关注,而玉林的杨家和梁家则是来认亲的。经过照片的比对和陈冬梅当年的随身物品的核对,梁家认为陈冬梅就是他们当年舍弃的女婴。12月13日,梁家母亲的血样、陈冬梅的头发和口腔黏膜样被送到广西金桂司法鉴定中心做鉴定。

  关爱电话不少

  热心读者陈先生看了本报的相关报道后来电称,他出生在陆川,目前在桂林工作。看了报道后,他希望给陈冬梅提供一些帮助。他说,陈家人在寻亲过程中,应尽可能地挨家挨户集中走访住在那个路口(捡到陈冬梅的路口)附近的居民,多拜访上了年纪的人;找到宁安里村和晏定村当时的村委负责人,或许可以得到一些寻亲的蛛丝马迹。

  陈先生还说,1979年他在玉林读中学,曾在郊区的路口见过两次女婴被遗弃事件,“我个人认为,如果父母抛弃了亲生骨肉,他们应该就居住在遗弃地点的附近,而且还会在隐蔽的地方看着有人把弃婴抱走。所以,陈家人要集中走访附近的居民”。

  一名桂林的读者来电表示:“虽然我不能为陈冬梅提供寻亲的线索,但是我可以为她提供一些物质上的帮助,帮她渡过难关。”

  令人惊喜的是,还有两名B型血的读者来电,表示只要骨髓与陈冬梅的配得上,他们愿意无偿捐献。此外,还有很多读者来电,表达了对陈冬梅关爱和支持。遗憾的是,至12月10日下午下班前,记者虽然接到二三十个电话,但是未接到任何关于提供寻亲线索或认亲的电话,想起急寻生身父母的陈冬梅,内心不免有些沮丧。

  两家人来认亲

  峰回路转,寻亲终于有了眉目。10日下午临近下班,一个突如其来的电话,令记者兴奋不已——家住玉林的杨先生称:“32年前,我父母曾遗弃一名女婴,要认亲。”杨先生介绍,他有3个姐姐、两个妹妹,加上他,家里有6个孩子。当家里的第7个孩子降生后,因为贫困而无力养活,父母只好遗弃刚刚出生3天的小妹。杨先生说:“我父母虽已年过花甲,但每当提起这事,还是泪流满面,内疚不已。”

  据介绍,几年前,杨先生一家曾认过亲,但未能如愿。这一次,他们认亲的态度非常谨慎。

  因为时隔32年,杨家人已不记得遗弃女孩的月份。11日上午,杨先生到小妹出生的医院去寻找当年的出生记录,但医院的档案留存时间没那么久远,未能找到任何信息。随后,杨先生又与陈冬梅的伯父陈志达联系,继续商榷认亲一事,得知当年随陈冬梅一起遗弃的物品与杨家的不太吻合,杨先生一家暂时放弃了认亲,寻亲一事再次陷入僵局。

  直到11日晚7时多,也就是稿件刊发后的两天,记者再次接到一个认亲电话——曾住原玉林地区宁安里村的梁先生(现住玉林市)来电,称要联系陈冬梅认亲。与此同时,梁先生的三妹上班时看到了本报的报道,发现报纸上陈冬梅的照片与自己的大姐非常像,并上网比对,认为陈冬梅十有八九是父母32年前遗弃的小妹。在记者的帮助下,梁家人与陈家人取得了联系。

  梁先生说:“我母亲在报纸上看到陈冬梅的照片后,哭得很伤心。”

  正做DNA鉴定

  12日下午,记者见到陈冬梅的四哥时,他握着记者的手连连感谢。“南国早报的覆盖面广,报道的信息量大且感人,才有人联系我们认亲。”“四哥”说,梁先生的3个妹妹与他们见了面,并核对陈冬梅当年的随身物品,基本确认陈冬梅就是梁家舍弃的女婴。

  仅仅通过陈冬梅的随身物品,还不能确定她就是梁家舍弃的孩子。13日上午,梁先生的母亲走进玉林市一家医院采集血样,由“四哥”送来南宁进行DNA鉴定。

  当日下午,“四哥”将梁先生母亲和陈冬梅的血样送到广西金桂司法鉴定中心进行鉴定时,麻烦又来了,即陈冬梅几天前曾输过血液,此举将影响DNA的鉴定结果。为了保证结果的真实性,该中心的工作人员提出,重新采集陈冬梅的头发样和口腔黏膜样,再做DNA鉴定。10个工作日之后即可确定结果。

  在鉴定中心工作人员的指导下,陈浩跑回医院完成采样工作,再次送往鉴定中心。

  

(责任编辑:news1)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