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新经济增长极正崛起 山城加速融入环渤海经济圈

来源:经济参考报
2010年12月15日03:11
通化市区。资料照片
通化市区。资料照片

 佳木斯车站。资料照片
佳木斯车站。资料照片

七台河风景。资料照片
七台河风景。资料照片

  记者近日在东北采访了解到,以高速公路、铁路建设为主要内容的“交通快速化”战略正在全面推进,让位于东北东部的诸多山城加速融入环渤海经济圈。一个新的经济增长极正在崛起。

  “东边道”带动区域合作升级

  吉林省通化市委书记张安顺告诉记者:“东北东部13个市(州)都与朝、韩、日、俄等国有着密切的贸易往来,物流越来越大,交通瓶颈日益突出,东北东部铁路这条贯通东北三省、直通大海的‘黄金通道’的建设与开通,将有力推动各市向大海靠近。”

  自从首届圆桌会议2009年在丹东召开以来,东北东部城市区域合作已取得一系列实质性进展,以铁路、公路建设为主要内容的“交通快速化”,推动东北东部加速融入环渤海经济圈。

  据介绍,2011年6月和10月,东北东部铁路通化至灌水段的快速铁路、通化至丹东高速公路两大交通工程将分别竣工。通丹铁路全线建成通车后,通化市到丹东港360公里,比现有的绕行沈阳的铁路缩减320公里。

  “正在实施的‘交通快速化’战略,让通化市处于交通末梢、受制于交通瓶颈的局面正在改变。”通化市市长田玉林认为,随着通沈、通丹、通长、通集、梅沈高速公路和通丹铁路、通化机场、通化陆港等“六路一场一港”交通物流工程的陆续建成,将把通化融入环渤海“2小时经济圈”,成为东北东部重要的交通中心和经济区域。目前备受关注的通丹高速公路、通丹铁路已经开工建设,依托丹东港建设的通化陆港也已全面启动。届时,东北东部部分城市将以通化陆港为依托,发挥仓储、保税物流和国际中转等功能,通化将成为带动腹地和周边的货物中转中心。

  “通丹经济带”初步成形

  目前,通丹高速、铁路累计完成投资过半,通化陆港建设全面启动。以东北东部铁路、通化至丹东高速公路、丹东港等通边达海大通道为主轴,以通化、丹东、白山、本溪等东北东部城市为节点的“通丹经济带”建设全面提速,把这些曾被深山密林阻隔的城市贯穿成一线,构建东北东部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总投资31.08亿元、全长52.3公里的通丹高速公路(通化段)已全线施工,截至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14亿元,完成路基工程580万立方米,占工程总量98%;完成桥涵工程桩基14.8万立方米,占工程总量77.9%;隧道工程已完成工程总量的91%。通化市市长田玉林说:“工程完工后,通化至丹东的公路里程将由现在的340公里缩短为249公里,行车时间将由原来的6小时缩短到3小时。”

  通丹铁路(通化至灌水段)正线全长181公里,其中通化段61公里,总投资20亿元。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15.12亿元,主线征地拆迁工作基本完成,桥墩、路基建设基本完工,工程隧道全部贯通,预计10月开始架梁铺轨。通丹铁路全线贯通后,通化至丹东的铁路里程将由目前的635公里缩短为320公里,通化将成为吉林省距黄海出海口最近的城市。

  东北东部城市多年来被深山密林阻隔,交通、人流、物流、信息流不畅导致发展中各自为战,区域间产业分工、配套没有形成有效互补和资源效益最大化。通丹经济带建设将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优势互补、利益共享原则,全力打造冶金、医药、食品和农产品加工、装备制造、新型建材、煤炭和电力能源等六大新型产业基地,积极整合区域内的特色旅游资源,努力把通丹经济带建成东北东部新型产业基地、重要物流中心、特色旅游目的地、中国北方最美的边境带、宜居创业首选之区和可持续发展的示范区。

  通丹经济带位于东北亚腹地,处在南接辽宁省沿海经济带、西连沈阳经济区、中贯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北靠哈大齐工业走廊的战略要地。它的建设有利于加快吉林省开发开放步伐,打通吉林省东南部大通道,构建开放合作的新格局;有利于增强东北东部区域经济实力,形成支撑和带动东北加快振兴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有利于拓展资源开发利用空间和构筑良好的生态屏障,促进东北地区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推进沿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确保边疆边境地区繁荣稳定。

  全方位合作抱团出海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东北东部13个城市着眼于区域一体化这一经济发展趋势,开始了“携手合作,共推发展”的探寻。丹东市发展改革委主任胡昌礼说,东北东部13个城市在东北所占分量很重,城市数量占东北三省省辖市的1/3,占地面积占东北三省区域总面积的31%,2008年地区生产总值达5457亿元,占东北三省地区生产总值的19.3%,通过推进区域经济合作,从而带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具有重大的意义。

  签订的框架协议中明确提出,根据一体化发展要求,消除地方保护壁垒,逐步建立起非排他和无歧视的共同市场,促进生产要素在区域内的合理流动。特别是在加强各市(州)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的衔接,推动区域内部关联产业相互衔接;共同推动东北东部铁路、城际高速公路和海陆空联运港等物流大通道建设;探索建立有利于促进区域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服务体系;构建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协作机制等方面,要取得突破。

  记者调查了解到,目前虽然各市(州)在各自省内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上明显加快,但跨区交通基础设施仍不能满足合作发展的需要。有关人士建议要充分把握国家编制东北地区综合交通运输规划的机遇,在城际铁路、省际高速公路、新航线开辟等方面,加强合作,积极向国家争取,尽快形成往来便利,物流通畅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进一步改善发展的支撑保障条件。

  2010年5月,东北东部(12+1)区域合作总部大厦奠基,首倡东北东部协作的丹东市以此作为实施“西进东联”战略、加强与东北东部城市区域合作的一项实际举措。根据圆桌会议签订的一系列合作协议,13个市(州)进一步加强在规划、物流、工业、农业、旅游、商贸、金融、科技、环保、媒体等领域的合作,完善东北东部区域合作圆桌会议机制和部门间、行业间合作协调机制,打造利益共同体,形成区域优势,在更大范围内提升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的整体竞争力。

  佳木斯:打造东北沿边开放桥头堡

  □记者 石庆伟 王晓明 范迎春 沈阳报道

  我国沿边开放的升温,给地处中俄经贸合作前沿地区的佳木斯市带来发展新契机。佳木斯借力一系列开放政策,不断加快对外合作步伐,全力打造东北地区沿边开放的桥头堡。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佳木斯市克服金融危机及俄方市场政策调整等不利因素影响,转变贸易增长方式,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26 .0亿美元,同比增长63 .3%。2006年至2009年间,佳木斯市已累计实现对俄贸易总额44.6亿美元。

  佳木斯地处黑龙江、乌苏里江和松花江汇流的三江平原腹地,拥有5处国家一类开放口岸,隔黑龙江、乌苏里江与俄罗斯远东地区隔江相望,是我国最东端的城市。随着《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联邦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合作规划纲要》的签署实施和中俄跨江铁路大桥建设的推进,佳木斯在东北东部城市群中地位凸显。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中俄之间唯一的跨境(江)桥梁———同江铁路大桥,目前正在全面加快相关建设准备工作。

  同江铁路大桥位于黑龙江省同江市与俄罗斯犹太自治州下列宁斯阔耶之间,由中俄双方共同出资建设,设计年过货能力2100万吨。

  同江市委副书记王金介告诉记者:“大桥建设准备工作整体进展顺利,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哈尔滨铁路部门目前已经派出20多人组成的建设筹备组进驻同江,组织相关施工设计工作,中俄双方将效仿原油管道建设经验,各自建立一个封闭区,设置海关、边检等,便于人员和货物过往,提高工作效率。因为开工需要江面冰层厚度达到1米以上,预计明1月中下旬将开始正式施工。”

  该桥建成后,将使东北的同江铁路与俄远东地区至西伯利亚铁路运输大动脉相连,成为沟通俄罗斯与中国及其他亚太地区国家的便利交通走廊,由此将形成中俄在满洲里、绥芬河之后的第三条双边铁路运输大通道。

  围绕同江中俄跨江铁路大桥的建设,同江市正在规划建设一个占地31.5平方公里的桥头经济开发区,着力构建集港口运输、仓储、加工、制造、保税和现代物流于一体的对俄合作基地。

  与此同时,开发保护黑瞎子岛的相关工作也在启动,黑龙江省有关方面已开展制定相关的开发保护规划。

  俄远东地区的木材、石油储量分别占俄罗斯总储量的五分之一以上;铁、金、铝等贵重金属资源也十分丰富。随着中俄合作战略升级及俄对外开放步伐加快,中俄合作前景广阔。

  近年来,佳木斯市加快口岸基础设施建设,突破开放的硬件瓶颈,实现对俄贸易稳定快速发展。目前,佳木斯市初步形成了对俄水运、陆路、空中立体交通通道,总运输能力约400万吨,是我国对俄开放口岸最多的城市。

  佳木斯还与相关港口签订建设国际仓储物流项目意向协议,东北东部铁路佳木斯境内的前抚铁路,不久也将全线竣工通车,哈尔滨至佳木斯铁路客运专线、抚远机场年底前也将实现开工建设。

  近年来,佳木斯市先后规划建设了十几个对俄加工园区,开辟了上百平方公里的对俄经贸科技基地。根据《中国东北地区同俄罗斯远东及西伯利亚地区合作规划纲要》,佳木斯市充分利用俄罗斯远东地区丰富木材资源优势,建设占地100公顷的木材加工园区,年加工能力100万立方米,使木材加工园区和沿边口岸优势互补,形成加工产业链条。

  佳木斯市还与俄罗斯远东一些城市建立友好关系,经常性互访和举办各类经贸、文体交流活动。全市在俄远东从事商贸、劳务、实业的人员已达到2万多人,在境外建企业30多家,投资总额超过2500万美元。

  佳木斯市副市长吴颖钦告诉记者“中俄同江铁路大桥建设和黑瞎子岛开放开发,给佳木斯带来重大历史机遇,今后佳木斯将进一步发挥对俄合作优势,重点打造沿边开放重要桥头堡和枢纽站,为对俄经贸科技合作战略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沿边开放已成为东北振兴战略新热点。北起佳木斯,南至丹东、大连的东北东部沿边沿海开放新格局正在形成。

  国家发展改革委东北振兴司巡视员王树年认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沿海开放取得巨大成就,“十二五”时期,我国政府将把沿边开放提升到新的战略高度;东北东部在全国沿边开放中具有重要位置,将成为对俄、对朝合作的前沿阵地,推动东北进一步全面走向振兴之路。

  七台河:非公经济崛起 培育“北方温州”

  □记者 范迎春 王晓明 石庆伟 沈阳报道

  位于黑龙江省东部的七台河市,一直是国有煤炭产业“一柱擎天”,经济结构单一,发展迟缓。但是从2007年以来,这个市G D P增幅连续3年居全省第一,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了两年翻一番。

  七台河市委书记杜吉明说:“七台河市经济得以跨越式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到2009年,七台河的非公经济能够占全市经济总量的62.1%,黑龙江省民营企业纳税前十名中有3户来自七台河市。

  近年来,七台河市委、市政府积极为非公经济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人人是环境、处处是环境、事事是环境”成为一个共识和行动准则。把七台河市培育成“北方温州”,成为七台河上下共同的目标。

  在优惠政策方面,七台河市提出:只要符合国家规定,只要有利于发展,只要有利于改善民生,就一定“给足、给够、给到位”,鼓励和吸引非公企业到七台河市投资兴业。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七台河市累计制定出台扶持非公经济优惠政策350多条,仅近3年全市用于支持非公企业的资金达4亿多元,用于奖励非公企业纳税大户的资金2000多万元,最多的企业获得140万元重奖。

  七台河市规定:对新上的生产加工型企业,土地出租时按租金额度等额予以扶持,根据企业投资规模最长可享受50年资金扶持的优惠待遇;企业新增固定资产投资最高可得到12%的配套资金扶持;新上的固定资产投资在500万元以上的企业,3年内按新增实缴税金100%给予扶持;财政开支单位征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新创办的企业最长可免收5年。

  七台河宝泰隆煤化项目已经形成煤焦、甲醇、粗苯、焦油、柴油、沥青、针状焦等系列产品,被誉为黑龙江省循环经济发展的“领头羊”。6年来,这个民营企业累计得到1.3亿元的无偿资金扶持。

  近年来,七台河市建设了新兴区等9个工业园区,投资建设了占地2600公顷的经济开发区,使其成为各类企业加快发展的孵化器。在服务方面精减审批事项、简化审批程序,建成了政务服务中心、五个分中心和22个街道服务中心为框架的三级网络服务平台,原来需要10多个工作日、跑几个部门的审批服务事项,现在只进一个大门,一般不超过一到两个工作日就能办完。

  为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七台河市领导率先以个人工资折为企业担保,同时鼓励动员企业干部联名担保,乾丰能源公司因之得到9000万元的贷款,98万吨焦炉项目建设得以顺利进行。近年来,七台河市金融机构累计为中小企业放贷65亿多元。

  在监管方面,七台河市出台了《行政机关领导问责暂行办法》等60多项制度,保护非公企业发展。通过明察暗访等多种形式,严查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不利于经济发展的行为。2008年以来,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共查处破坏经济发展环境案件18起,处分党员干部24人,其中6人被移交司法机关。

  优良的发展环境激发了域内外客商投资兴业的热情和信心,使七台河市非公经济迅速崛起。到2009年,这个市非公经济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达到62%,纳税超千万元的非公企业达到30户,纳税超亿元的非公企业达到4户,全市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北方温州”的梦想正在一步步实现。

  

(责任编辑:张勇)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