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全国扫黄打黑 > 全国扫黄打黑消息

媒体回顾2010年政法工作:“扫黄风暴”力度空前

来源:法制日报
2010年12月19日07:21

  2010年,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一年;也是我国政法各项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要进步、积极成效的一年。

  这一年,全国各级政法机关和广大政法干警全力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认真履行法定职责,保持了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为巩固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成果、全面完成“十一五”各项目标任务提供了有力保障。

  回眸2010年,“八大亮点”浓缩了一年来我国政法工作取得的新业绩。

  亮点1: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

  【回眸】2009年底,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召开会议,研究决定在全国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12月18日,中央政法委召开全国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对三项重点工作作出部署,省、市、县三级党政主要领导和政法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悉数参加。三项重点工作在全国各地迅速组织开展起来。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社会矛盾凸显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任务艰巨繁重。面对形势的深刻变化,政法工作还存在诸多不适应,必须着力解决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更好地掌握政法工作主动权。

  三项重点工作———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的生动实践,从北到南、从东到西,在各地深入扎实地开展,成为今年政法工作的最大亮点。

  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抓源头,清积案,建机制,强基层,努力化解老矛盾,有效预防新矛盾,形成依法有序表达诉求、及时有效解决问题的社会环境。各级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探索建立“诉调对接”、“检调对接”、“公调对接”机制,司法行政系统开展“人民调解化解矛盾专项攻坚活动”,化解了大量矛盾纠纷。

  推出“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机制,建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积极落实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破解“两新组织”和互联网虚拟社会管理难题……各地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解决突出治安问题为突破口,以创新体制机制为保障,积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进一步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体系。

  公正廉洁执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政法工作的生命线。各地政法机关在提高执法能力、细化执法标准、强化执法管理监督上下功夫,网上执法办案、执法质量考评、执法档案制度的建立,进一步提高了开放、透明、信息化条件下的执法公信力。

  各地全力推进的三项重点工作,不仅深刻地改变了政法机关的行为和形象,更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了幸福与安康。

  亮点2:司法体制改革整体推进

  【回眸】今年10月1日,旨在规范法官刑罚裁量权的两个指导性文件《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试行)》和《关于规范量刑程序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正式在全国范围内试行。这意味着刑事案件审判中,量刑活动从“估堆”走向量化,从模糊走向清晰,从难以评估走向可以估算,法官量刑的裁量权向着更加规范,量刑过程向着更加公开大大迈进了一步。

  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统一部署下,政法机关和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我国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工作呈现出整体推进、扎实有序、成效明显的良好态势。中央确定的60项改革任务,两年来已累计完成48项。

  “今年先后召开了8次领导小组会议和专题汇报会,及时研究解决改革中的重大问题。同时加强了对改革事项的调查研究,广泛听取人民群众、专家学者和政法机关、基层一线的意见,保证了相关改革项目的如期完成。”中央司改办有关负责人介绍说。

  回首今年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的历程,人们看到:政法机关在优化司法职权配置、加强执法司法监督、确保执法办案质量、维护公民合法权益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形成了量刑规范化改革、完善刑事诉讼证据制度、完善律师制度等多项改革意见。针对长期困扰司法机关的人财物保障难题,加快了政法经费保障体制改革、司法机关职务序列改革、政法干警招录培养体制改革的步伐,形成了相关意见,有的已经开始实施。提高司法效率,维护司法公正,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人民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亮点3:涉法涉诉信访积案评查

  【回眸】河北整合资源,整合力量,探索建立政法机关联合接访中心,实施一站式接待、一条龙办理、一揽子解决的工作模式。目前,天津、辽宁、江苏、河南、湖北、重庆、陕西、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地已经在省一级建立了联合接访中心,一些重点地市依托当地信访接待大厅,实行了政法机关联合接访,既方便了群众,又提高了工作效率。

  今年3月底,中央政法委召开全国深入推进涉法涉诉信访工作现场会,对全国政法机关集中开展涉法涉诉信访积案清理评查活动作了全面部署。这是深入推动社会矛盾化解、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促进公正廉洁执法、努力实现社会和谐稳定而采取的重大举措。

  各地坚持边排查边化解,逐案落实包案领导、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员,逐案查找症结、制定措施、明确时限,综合运用法理情等多种手段,既注重解决法律诉求,又积极化解“法度之外、情理之中”的问题,努力做到案结事了,息诉罢访。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容易滋生腐败和发生违规违法的案件,各地客观公正地进行审查评议,认真查找问题,分清是非,依法处理。

  9个月来,经过各级政法机关的努力工作,化解息诉了一批案件,评查纠错一批案件,全国涉法涉诉信访总量保持稳中有降的趋势。目前,政法各系统信访案件终结机制已初步建立起来。

  亮点4:执法办案全程录音录像

  【回眸】今年5月30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和司法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和《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两个证据规定”对司法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特别是死刑案件,提出严把事实关、证据关、法律关、责任关,确保把每一起刑事案件都办成铁案,以经得起法律和历史的检验。

  “‘两个证据规定’的出台,有利于侦查人员、检察人员、审判人员强化程序证据意识,提高死刑案件的审判质量,进而防范冤错案的发生。”社会各界对此普遍认同。

  在执法办案中,确保认定事实和采信证据上不出任何差错,这对司法人员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于是,在讯问、拘押、庭审、监管场所实行全程录音录像,成为今年各级政法机关大力推行的一项重要工作。

  为了完善法庭记录方式,保护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促进司法公正,最高人民法院于今年8月印发《关于庭审活动录音录像的若干规定》。规定明确要求,人民法院开庭审理第一审普通程序和第二审程序刑事、民事和行政案件,应当对庭审活动全程同步录音或者录像。

  从2006年3月1日开始,最高人民检察院在全国逐步推进讯问职务犯罪嫌疑人全程录音录像,如今这项工作已在全国检察机关普遍推开。最高检有关负责人表示,要进一步落实讯问犯罪嫌疑人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制度,完善对执法办案活动的监督制约机制。

  细心的人会发现,在北京、上海、江苏、山东、浙江等地,一线公安民警都会随身携带“执法警务通”,全程记录执法过程,不仅维护了老百姓的权益,也有效保护了民警自己。

  亮点5:“扫黄风暴”力度空前

  【回眸】家住北京“天上人间”附近的杨大爷得知,“天上人间”因涉黄被整顿,他连声叫好。近一段时间,不少群众明显感受到:淫秽色情犯罪活动有所收敛。这一变化的背后,是从今年6月开始,一场打击淫秽色情的“扫黄风暴”席卷全国,并取得初步成效,全国10月份涉黄案件同比下降18.4%,北京市涉及卖淫嫖娼的警情下降幅度达56%。

  今年6月13日,全国公安机关启动“2010严打整治行动”。随即,全国治安系统组织开展以打击卖淫嫖娼、淫秽表演等淫秽色情违法犯罪活动为重点的打击黄赌毒专项行动。为了实现打得“稳、准、狠、深”,公安部从全国抽调专业侦查人员,组成27个暗访组,对北京等4个直辖市、河北等20个省(区)的651家娱乐服务场所进行集中暗访检查。结果令人惊诧:虽然各地都在“扫黄”,但娱乐服务场所内卖淫嫖娼、淫秽表演等问题依然突出。7月27日晚,全国公安机关雷霆出击、集中行动,打击淫秽色情违法犯罪活动的“扫黄风暴”迅速席卷全国。

  互联网“扫黄”行动也在同时进行。今年以来,公安机关全警联动、综合整治,集中开展了打击网上赌博和网上淫秽色情犯罪专项行动,取得了突破性战果。经过公安机关持续不断的清理整治,网上违法信息传播势头得到了有效遏制。

  今年警方给人留下较深印象的战役还有:开展打黑除恶、打击电信诈骗犯罪、打击拐卖儿童妇女犯罪等专项行动,形成对假币、假发票、银行卡犯罪围剿之势,让百姓更加安居乐业。

  亮点6:警民互动进入微博时代

  【回眸】今年11月22日夜,柬埔寨发生严重踩踏事件,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如果发生了踩踏应该如何应对?23日11时12分,河北省公安厅官方微博“公安网络发言人”第一时间发布踩踏事件中的防范措施和自救方法。这条微博很快就引起了网友关注,短短三四个小时,就有数千条转发。

  今年2月底,广东省肇庆警方在网上首开微博,直播“警察故事”,聆听坊间民意。随即,广东21个地级市及江苏、北京、山东、河北等地警方也相继开通了官方微博、微博群,开启了警民互动的新窗口。目前,已有500余家公安机关在新浪网开设了微博。网友将一系列公安微博统称为“围脖110”。有评论认为,警方开微博拉近了警民距离,实现了市民和警方的零距离接触。

  江苏常州天宁警方在微博上悬赏10000“Q币”缉拿犯罪嫌疑人、厦门杀害女儿抛尸大海的狠心父母被网友协助警方缉拿归案……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公安微博”不仅在推行警务公开、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方面起到作用,更在侦破刑事犯罪案件上体现出了威力。

  “织围脖”与网民互动悄然出现在法院。10月8日,上海各级法院在全国法院系统首开微博,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向社会发布各类信息。

  权威人士认为,从政法机关普遍设立新闻发言人有效引导舆论,到政法机关纷纷开通微博,问政于民、互动交流,说明政法机关以多种顺应潮流的方式,搭建民意沟通的平台,网络问政渐成常态。

  亮点7:深化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回眸】今年11月27日、12月4日和11日,30多万监狱劳教人民警察先后走进考场,参加全国监狱劳教人民警察执法大培训、岗位大练兵活动统一考试,标志着“双大”活动已进入考核验收阶段。今年1月司法部部署开展全国监狱劳教人民警察执法大培训、岗位大练兵活动以来,广大监狱劳教人民警察履职能力进一步增强,执法行为进一步规范,职业道德进一步强化,民警队伍的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

  深化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落实执法司法为民措施,推进政法事业发展,仍然是今年政法机关的主旋律。

  人民法院面对持续增多的诉讼案件,深入开展“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实践活动,通过加强立案信访窗口建设、完善司法救助机制、写好裁判文书、推行巡回审判等扎实有效的便民措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法院工作的新要求、新期待,较好地维护了社会公平正义。人民检察院开展“恪守职业道德、促进公正廉洁执法”主题实践活动、“反特权思想、反霸道作风”专项教育活动,全面提高检察队伍的思想素养、道德素养和职业素养,不断提升检察机关社会形象和执法公信力。公安机关加速推进公安信息化建设、执法规范化建设、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理性、平和、文明、规范已成新时期人民警察的执法理念。司法行政系统扎实开展监狱劳教人民警察执法大培训、岗位大练兵活动,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工作者”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法律援助便民服务”主题活动,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作出积极贡献。

  亮点8:世博亚运安保万无一失

  【回眸】今年10月31日晚的上海,华灯璀璨,分外动人,随着246面参展方旗帜的徐徐落下,运行184天的上海世博会终于精彩落幕;12天后的广州之夜,五星红旗在珠江海心岛冉冉升起,为期15天,由45个国家和地区、9700多名运动员参加的第16届亚运会拉开帷幕。无论是世博会还是亚运会,安保工作的答案只有一个:圆满!

  时间跨度长达184天,参观客流超过7000万人次。上海世博安保这一旷日持久的战役,比拼的已不单单是人力、财力和物力,还包括机制、意志乃至理念。世博期间,上海4.7万名警察全天候冲锋在一线,对各类犯罪持续保持了强有力的打击。安保与服务相辅相承,上海政法部门推出一系列惠民便民措施,让广大群众充分体会到了他们的诚意、善意和努力。

  世博安保的万无一失,也离不开“环沪护城河”机制。当上海世博会在黄浦江畔精彩演绎时,江苏、浙江等周边多个省联动,政法综治干部挥洒着汗水,他们严之又严、细之又细,为上海世博会筑起了一道坚固的外围安全屏障。

  在广大公安民警辛勤汗水的浇灌下,亚运安保也摘得了平安“金牌”。广东警方投入大量的安保力量,落实水陆空立体防控措施,确保亚运会开闭幕式的万无一失。

  本报北京12月18日讯

(责任编辑:杨建)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