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考场点兵 人生如战场,政坛如考场。
为官当政,好似一场大考,国内国外、大事小情,就像一道道考题,勤勉、善治,可以“考场”得意,得分高者更得民心。
国际社会这个大考场,不仅有 应试者, 出题人同样可以左右大局。大人物能出大题,但小人物未必出不了难题。种种逆境和困惑,种种创新和叛逆,小人物们的遭遇形成合力,也会为政府和官员制造难题。
出题人 最坚韧 智利矿工
最无畏 印度小贩
最叛逆 阿桑奇
最妖娆 俄女间谍
最伤感 伊朗石刑女
应试者 最点背 奥巴马
最艰险 李明博
最郁闷 辛格
最摇摆 菅直人
最抠门 卡梅伦
不抛弃不放弃 智利矿工感动全球 33人,69天,在地下的日子,从痛苦、绝望到求生、获救,一场“不可能完成的营救”完美落幕。原本只是一次普通下井作业,却突遭横祸,成为“生死之战”。如何将被困者从地下大约700米处救出来,是对智利政府的考验。整个营救就像一部大片,这里有普通人的懦弱,有对生的渴望,也有求生的智慧和谋略。33名矿工展现出常人难以想象的坚强、耐心和冷静,让他们成为2010年最坚韧的 出题人。
智利时间10月13日零时10分,当“凤凰号”救生舱升出地面,首位升井矿工阿瓦洛斯跨出舱门的那一刻,现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阿瓦洛斯抱起哭泣的小儿子拜罗的一幕,令全世界动容。
但在69天前灾难发生时,没有人会想到,这些普通矿工能让全世界感动。
黑暗中寻找逃生通道 一切毫无预兆。8月5日14时,智利北部圣·何塞铜矿井下突然传来巨大轰鸣声,紧接着浓密的烟尘从井口喷出。等强烈的震动平静下来,地面人员发现,主隧道和通风口都已经完全被坍塌的岩石封堵,和井下的通讯也完全中断。而在井下,还有一支33人的采矿小组。
营救人员开始挖掘探井。但由于岩层不稳定,先后7次尝试都宣告失败。两个多星期过去了,希望越来越渺茫。
在暗无天日的井下,矿工们却从一开始就没有放弃希望,相信自己终将重见天日。塌方发生时,矿工们没有被滚落的岩石砸伤,却因浓烟而看不到任何东西。他们在黑暗中呼唤、摸索,排成队伍,凭记忆寻找用于逃生的通风隧道。当发现逃生通道也被堵时,他们意识到,唯一可做的便是积极自救,等待救援。
食物配给分工明确 54岁的工头路易斯·乌尔苏亚带领兄弟找到井下一处避难所,这里存储着食物和水,但这只能维持两天。
乌尔苏亚很清楚,他们正位于地下700米处,即便是最先进的救援挖掘机器也不会立即找到他们。为让有限的食物维持得更久,矿工们开始实行食物配给制:每人每两天仅能分到两勺金枪鱼罐头、一口牛奶和半块饼干。
此外,乌尔苏亚还委派3名有经验的矿工去周围打探,寻找任何可能求生的机会。矿工们很快绘制出周围地形图,这为后来的地面救援行动提供了很大便利。有医疗等特殊技能的矿工被指派不同的任务,确保所有人都能在获得救援前存活下去。
完全与世隔绝,被困在暗无天日的地底,所承受的心理压力之大常人难以想象。此时,最年长的老矿工戈麦斯开始组织矿工们祈祷,宽慰焦虑的年轻人。
希望正一天天走近。被困两周后的一天,矿工们听到了头顶岩层传来钻井声,而且 声音越来越近。8月22日凌晨,距离避难所20米隧道内的岩石开始剥落,来自地面的探井打通了!矿工们立即将早已准备好的求生字条用胶带绑在探杆上,上面用红笔写着“我们33人都在避难所内,全部安好”。这个字条,让智利举国上下立即振奋。
许多人自愿最后升井 虽然探井已经打通,这个直径仅有一个拳头大小的通道只能用于输送救援物品。而要穿过近700米不稳定的岩层,把所有矿工安全救出,是一项更加艰巨而耗时的任务。
负责开凿救生井的工程人员估算,打通达到被困者所处深度可能需要数月时间。
地面救援人员开凿救生井时,井下矿工们也不能坐等,他们要清理凿井时产生的700吨到1500吨的碎石。为此33名矿工被分成3班,轮流工作8小时,完成清理碎石任务。
盼到了救援,矿工们依旧团结。当食物经过细细的管道传到井底时,工头坚持要等所有33人的补给都到齐之后再一起享用。等到救援搭载舱准备就绪,救援人员开始草拟出井顺序,许多人都自愿提出最后升井。
在漫长的等待中,矿工们表现出的乐观和坚强令地面救援专业人士赞叹。一位医疗专家感慨说,从被困第一天起,这些矿工就做好了等待漫长救援的准备,他们组织严谨,团结合作,“都不需要我们告诉他们该怎么做”。
接下来,就是吸引全球目光的升井时刻。经过22小时井然有序的营救,当最后一名矿工,工头乌尔苏亚升至地面时,他听到雷鸣般的掌声,看到了喜极而泣的人们。
智利总统皮涅拉和玻利维亚总统莫拉莱斯在现场迎接着矿工的归来,后者的左翼立场和前者右翼背景间的政治分歧似乎已不重要。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也通过媒体高呼:“我们与智利在一起!”
地震、原油泄漏、恐怖威胁、飞机坠毁……全球媒体关注的焦点事件中,几乎一大半都是令人揪心而不安的消息。因此,当33名勇敢的矿工经历了69天的地下“炼狱”生活,重见天日时,全世界的人们为他们的获救而喜悦,为他们的勇敢而感动。本报记者 谢来
声音 从被困第一天起,这些矿工就做好了等待漫长救援的准备,他们组织严谨,团结合作,都不需要我们告诉他们该怎么做。
智利医疗专家:
我们曾做出承诺,永不放弃。我们坚守了承诺。希望矿工们的范例永远长存,他们展示了智利的团结。
智利总统皮涅拉:
牵动全球的营救直播让全世界的人们为之振奋,人们不仅赞叹手术般精准的营救,更敬佩被困者的坚强和毅力。
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
各国媒体放弃了对争议、丑闻、八卦和政治的追求,他们不惜版面向世界发布矿工升井的消息。至少在13日,全世界都因为33名矿工而团结。
团结起来力量大 印度小贩告赢政府 出身贫寒,为求生存,上街卖货,这样的小贩哪里都有,但能告倒政府的小贩不是哪里都能见到。对于印度上千万艰苦谋生的城市小摊贩而言,2010年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年,在这一年里,他们就用告倒新德里市政府的行动告诉世人,弱小的个体团结起来,也能捍卫自己的权益。这是法治的体现,也是勇敢的表达,出题者中,他们最无畏。
印度有1000万街头小贩。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街头小贩一样,他们大多贫穷、弱小,一个简陋的小摊,就是他们生活的全部。尽管因为城市的需要而存在,但他们也常常因为给城市带来的一些问题而成为被排斥、甚至被驱逐的对象。2010年,印度的小贩们开始行动起来,对这一不公正说不。他们将政府告上最高法院……
团结起来,便不再弱小。印度小贩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向每一个城市人、向每一个城市管理者发出振聋发聩的呼声我们的确存在需要改正的问题,但我们同样拥有不可剥夺的权利!
国家荣耀的“受害者” 让印度小贩团结起来争权益的,是印度政府的一次“形象工程”举措。2010年10月,该国迎来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国际体育盛会英联邦运动会,来自71个国家的6000多名运动员,在新德里展开竞技。然而,印度虽赢得了国家荣耀,但新德里的一个弱势群体街头小贩却为此付出了“代价”。
为了在英联邦运动会期间展现一个整洁的市容,印度首都新德里的有关当局早在运动会开幕前几个月就开始驱逐街头小贩。新德里政府宣称,在路边做生意的菜贩、鞋匠、熨衣摊以及其他“非法”出售食物和衣服的无照小贩都对英联邦运动会构成了“重大安全威胁”。小贩们也曾向政府表示过抗议,但他们得到的答复是:小贩的利益将在运动会后才能获得考虑。
10月5日,一份非政府组织的报告估计,新德里市由于英联邦运动会而遭到驱逐的商贩达到了1万人,他们不得不为生计而挣扎。
新德里小贩的遭遇只是这个印度弱势阶层命运的冰山一角。印度全国目前有超过1000万街头小贩,活跃在孟买、新德里、加尔各答、晨奈、班加罗尔等大城市。绝大部分街头小贩都是贫困的当地居民、失业的工人或者来自其他地区的农民工。在印度传统的社会阶层划分中,街头小贩长期被视为地位低下的人群。城市人总“对小贩充满敌意,尤其是城市管理机关,白领阶层以及富人们,这并不是当前印度的一个新现象”。《印度快报》报道说。
不再沉默的弱势群体 然而,这一次,当印度小贩们原已贫苦的生活再度受到不公正的挤压时,他们爆发了。在英联邦运动会前夕的一次驱逐小贩行动中,一名小贩被警察逮捕,在被关押期间,他遭到了虐待,最终导致心脏病发身亡。这一事件引起了大规模的抗议。街头小贩普拉巴卡尔·肖说:“我们有选民卡,我们也是这个城市的市民,也应当成为英联邦运动会的一部分。”
肖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的身后有印度小贩的一个全国性组织印度全国街头小贩联合会。在多次与新德里政府交涉无果后,街头小贩联合会决定拿起法律武器来捍卫自己的权益。2010年6月,联合会代表印度全国的500个小贩组织,一纸诉状将新德里市政府告上了印度最高法院。
“我们决心挑战过时的法律、僵化的政策和威胁到街头小贩生计和民主权利的种种做法和态度,”在解释状告新德里市政府的原因时,联合会协调员辛格这样表示。联合会项目官员萨尔玛也说:“我们没有别的选择,只有叩响最高法院的大门。”
这是一场艰难的斗争。在最高法院作出裁决之前,已有不少小贩被赶出了新德里。但正义最终站到了小贩的一边。在提交诉状4个月之后的10月20日,印度的小贩们终于等到了最高法院鼓舞人心的判决:
“街头叫卖是宪法保障的权利,小贩诚实经营的自由和尊严不可剥夺!”
“不能因为路边摊贩贫穷、无组织,就让他们应享有的基本权利处于混乱状态,也不能用不断变化的行政规划来决定他们的基本权利。”
小贩权益拷问执政者 12月10日,印度全国街头小贩联合会再度将敦促政府保护街头小贩生计和民主权利的备忘文件递交内政部,并于当天在印度各地发起示威活动。联合会协调员辛格批评说,在最高法院作出支持小贩权益的裁决后,各级政府还在继续偏袒大开发商、大商场业主,并未显示出对最高法院裁决的尊重。
未来,印度小贩维护自己合法权益之路注定还会很曲折,但他们通过自己的行动,已经将一个涉及公平与正义的命题沉甸甸地摆到了印度政府的面前。小贩们大声疾呼,政府应当通过有效的立法,对侵犯街头小贩人权的行为实行“零容忍”,实实在在地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本报记者 马晶
VOICE 由于门槛低,投入低,摆小摊是因贫穷涌入城市的人们谋生的自然选择,无论他们做什么,是理发、卖杂志,卖冷饮还是驱蚊片,他们都满足了这个城市重要的需求,他们不是乞讨者,他们是让市场变得活跃起来的服务商……街头小贩为城市经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应当使他们也分享经济成果,成为经济增长的一部分。
印度媒体评论
印度城市今天的混乱状况并不是因为街头小贩,而是因为印度毫无规划的快速现代化进程,以及并未将贫困人口包括进来的城市发展计划。应当将非正式经济部门融入整个宏观经济发展中。每个社会体系都必须迎合其成员的需求,让他们能够生存。
印度全国街头小贩联合会协调员阿宾德·辛格
作者:马晶
泄密之王引爆外交“9·11” 颠覆美国全球形象,不用扔鞋,不用烧国旗,只要把他们的秘密公之于众。维基解密创始人阿桑奇半年之内公布几十万份美国秘密战争和外交文件,令美国政府在盟友和国际社会面前颜面无存。尽管阿桑奇的做法依然有争议,但他剑走偏锋,不走寻常路,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场外交“9·11”。39岁“泄密大王”的举动证实,叛逆与年龄无关。
有人说他是这个时代最伟大的黑客,是旧秩序的破坏者。也有人说他是怪人,是强奸犯。他是《时代》周刊的年度人物候选人,也是令美国政府恨得咬牙切齿的“泄密者”。
自称揭秘改变世界 “你的解密成果确实改变了这个世界?”
“是的。”
短促有力的回答,出自阿桑奇保释出狱后接受采访时说出的豪言。
尽管遭遇了性指控、国际刑警组织的跨国追捕和数天牢狱之灾,但阿桑奇却有一种“虽百死犹未悔”的冲劲。16日晚些时候,阿桑奇获得保释。他走出法庭,向等候在那里的媒体和支持者展示手中法律文件,同时誓言会继续公开政府秘密文件。“再次呼吸到伦敦的新鲜空气真好,”他说,“我希望继续自己的工作。”
迎接他的,是众多追随者。在他们看来,这名肤色、发色皆苍白如幽灵、面容清癯,声音坚定有力的39岁男子拥有改变世界的力量。
迎接他的,同样还有欧美多国政府的憎恶。尽管阿桑奇入围《时代》年度人物评选,但他已经是美国的全民公敌,对美国人来说,他与恐怖分子一般无二;加拿大总统哈珀的前顾问汤姆·弗兰那表示,“阿桑奇应该被暗杀。如果他消失了,世界上许多人都会高兴。”
频繁揭秘变美国公敌 令阿桑奇成为美国公敌的,正是他创办的维基解密。
维基解密的成功源自于2009年的一次泄密。2009年4月,阿桑奇前往华盛顿,披露了一份美军2007年的战斗视频。这段视频拍摄自在巴格达执行任务的美军阿帕奇直升机驾驶舱,视频显示,机组成员反复向地面人群射击。事件最终导致路透社摄影记者和他的司机被射杀。这起意外使维基解密和他的创始人进入了主流媒体的视野。
此后,维基解密开始与《纽约时报》、《卫报》和《明镜周刊》合作,提供信息在这些媒体发表,来获取维基解密的影响力。
今年夏天,维基解密公开了近十万份关于美国阿富汗战争的秘密文件。这批被称为“阿富汗战争日记”的秘密文件,记载了美军在阿富汗的“丑闻”。
10月,维基解密又将40万份美军关于伊拉克战争的秘密文件公之于众,维基解密称公布这些文件是为了“取下美国为两场战争冠上的光环”。
11月,维基解密继续与美国“杠上”,他们公开了20多万份美国驻外使领馆向国务院发回的电函。在阿桑奇被捕入狱前后,共有几十万份美国外交电报公之于众,同时在世界五大新闻媒体的密切合作下,那些最有价值的信息被筛选出来,并被迅速译成多国语言广为传播。
11月底,维基解密通过推特网宣称,“未来的一个月将出现一个新世界,全球历史将被重新定义。”但阿桑奇还没来得及缔造这个新世界,就接到了国际刑警组织的“红色通缉令”。
从小站在弱势者一边 阿桑奇的黑客天分从小就展露无遗。16岁时,他创办了自己的第一个黑客组织“颠覆国际”。该组织入侵了一些美国最敏感的政府电脑系统,包括核武器实验室。这个“尝试”给他留下了无穷尽的后患,警方时常登门调查,令阿桑奇和家人惶惶不可终日。阿桑奇的妻子也因此带着孩子与他分居。
但解密的念头却从此在阿桑奇心里扎根,并于2006年以维基解密的形式出现。《纽约客》在一篇讲述阿桑奇经历的文章中写道,阿桑奇希望看到的是一个没有秘密的世界。为了这个理想,他不在乎与强大的对手对抗。
《纽约客》试图从阿桑奇小时候的经历来解构他的叛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阿桑奇的这种理想其实来自于他更小时的经历。阿桑奇的继父布雷特·阿桑奇回忆说,“他从小就是个尖锐的孩子,有坚定的是非观念。他永远站在弱势者一边……”
这,或许就是阿桑奇以一人之力对抗美国的原因吧。本报记者 颜颖颛
VOICE
《时代周刊》为什么把扎克伯格(Facebook创始人)评为年度人物?这既不能展示我们的洞察力,也不能展示我们的先见之明。2008年,如果你评扎克伯格,无可厚非。但是今年,阿桑奇才是真正的主角。如果说扎克伯格改变了全世界交流的方式,那么阿桑奇实际上是改变了世界的进程。
《基督教科学箴言报》
“你们是否认为美国外交部门的信息如水晶般纯洁?你们这样认为吗?如果谈到民主,那就应是全面完整的民主。为何阿桑奇先生会被关进监狱?这是民主吗?在我们俄罗斯乡下有这么一句谚语:光责怪别人家的牛哞哞叫,却以为自家的牛会不做声。我想对我们的美国同仁回敬一粒冰球。”
俄罗斯总理普京
作者:颜颖颛
美俄谍战 “辣妹”蹿红 查普曼在社交网站“脸谱”上写下了自己的“座右铭”如果你能想得到,你就可以做得到;如果你能梦得到,你就可以把它变成现实。那么,这位美俄谍战中蹿红的“辣妹”是在追逐什么梦?是捞取更多情报,还是赢得更多名与利?
今年6月底,美国宣布逮捕了10名在该国长期从事间谍活动的俄罗斯人。这其中包括“辣妹”间谍安娜·查普曼。
现年28岁的她通晓俄、英、德、法四种语言。被捕前,她出入纽约曼哈顿上流社会,结交商界巨贾和政界名流;她在美国拥有一家资产200万美元的网络地产公司;她常去古驰和普拉达的名品店购物,流连于高级夜场。
在美国联邦调查局看来,这一切都是伪装。
查普曼接受过严格的特工训练,为俄罗斯海外情报局服务。她被派往美国,力图渗透进美国政治圈。
美俄当局经过一个月的协商,终于达成交易,互换被对方逮捕的间谍。于是,查普曼与同伴在7月回到俄罗斯。
俄罗斯国内掀起一股“查普曼热”。很多报纸用整版篇幅连续报道查普曼前男友们的“口述实录”。
10月,查普曼被总统梅德韦杰夫授予国家最高勋章。她是少数获得这项殊荣的年轻人。
之后,俄罗斯基金服务银行宣布,他们已聘请查普曼为该公司总裁顾问。
11月,查普曼成为俄罗斯著名男性杂志的封面人物她佩戴银色大耳环,身着黑色为主的蕾丝内衣,配以吊带裤袜。手上戴着透明黑色长手套,右手持有一把银色手枪。
接受媒体采访时,查普曼表示,自己并不怀念美国,愿意享受当下。
观察人士指出,当今世界,美国极力确保自身话语权不被弱化,俄罗斯则力求拓展生存空间,于是美俄在一些领域展开争夺。明争引发的冲突,不时出现;而暗斗制造的紧张,当有查普曼的案例为证。不过,在美俄这场比拼中,查普曼成了名利场上的赢家。本报记者 颜颖颛
VOICE
安娜·查普曼:我把男人分成三种类型:第一种只想和你玩玩,这种男人最好对付;第二种想拥有被爱的感觉,这种男人应付起来有点难度;第三种不仅想被爱,还想在对方心中占据独一无二的地位,这种男人最难对付,但却是我最喜欢的对手。( 颜颖颛 )
“石刑女”火 伊朗上火 国际人道主义组织“阿瓦兹”的执行主任里肯·帕特尔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如果伊朗一开始判处阿什蒂亚尼其他刑罚而非石刑的话,可能国际社会不会这么大的反应。“就是因为石刑太少见,又很残忍,我们才要反对它。”
2010年,伊朗女士阿什蒂亚尼有了新称呼石刑女。
称呼的由来则要追溯至数年前。
2006年5月的一天,阿什蒂亚尼被带上法庭。她承认自己在丈夫去世后,同两名男子发生了不正当关系。法庭判处其99下鞭刑。4个月后,另一家法庭经重新审理后,认定阿什蒂亚尼“通奸”和“谋害亲夫”,判罚由鞭刑改为石刑。
执行石刑时,受刑人的身子被埋到土里,只露出脖子以上部分,等待被投掷而来的石块击中,直至最后毙命。
法庭判决后,阿什蒂亚尼一直被关在大不里士的监狱。
直到今年年初,阿什蒂亚尼的儿子向媒体求援,声称母亲被冤枉,此事迅即在全球范围内引起关注。
法国总统萨科齐的妻子布鲁尼专门写信谴责石刑,表达对阿什蒂亚尼的支持。结果,伊朗媒体予以强烈抨击,称布鲁尼是“娼妓”。
而伊朗官方则认定阿什蒂亚尼是罪犯,对她的审判是伊朗司法问题和内政问题,外人无权干涉。
12月11日,伊朗官方电视台播出了阿什蒂亚尼的受访片段,她在纪录片中讲述自己与“奸夫”合谋杀死亲夫的细节。
对此,国际人道主义组织“阿瓦兹”的执行主任里肯·帕特尔认为阿什蒂亚尼或许是被迫承认杀夫的。据帕特尔分析,石刑女一案肯定会对伊朗的形象产生负面影响。不过,“好在伊朗已意识到这一点,尽管表面强硬,然而却在此案上作出了妥协”。
帕特尔称,11月3日原本是执行石刑的日子,结果没有执行。最近又传出伊朗高层对石刑判决不满的言论。这些都说明外界压力在起作用。本报记者 张乐
VOICE
我呼吁伊朗总统内贾德允许巴西为这位女士提供庇护。如果我和伊朗总统之间的友谊和我对他的尊敬还值点钱的话,倘若这位女士引起了世人的不适,那么我们愿意接收她。
巴西总统卢拉
作者:张乐
“蜜月”结束 奥巴马妥协中前行 2010年是奥巴马总统任期的第二年,考验刚刚开始。“蜜月期”结束后,这位新总统支持率就从上任之初的64%跌至2010年末的46%。2010年,奥巴马不再顺风顺水。医改方案艰难通过,但紧接着就遭遇最严重生态灾难墨西哥湾漏油,居高不下的失业率让总统和民主党成为“受气包”,终于在中期选举中丢了多数派地位,就连换换心情打打篮球也被肘击破嘴缝针。这一年,奥巴马的考卷难度大,运气不太好。
医改法案 面临重重挑战 2010年3月23日,白宫迎来历史性的一天。美国总统奥巴马在此正式签署医疗保险改革法案,将美国民主党人多年为之努力的全面医改目标变成现实。
“今天,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尝试,经过一年多的争论,医疗保险改革已成为美国法律。”奥巴马说:“从现在开始,我们铭记一条核心原则,那就是每个人都应有基本医疗保障。”这项法案将使美国人医保覆盖率从目前的85%升至2014年的95%,基本实现全民医保。
但还没等到2014年法案的全面实施,一位联邦法官就在12月裁定,奥巴马医改法案中有关强制公民购买医疗保险的条款违反宪法。这是联邦法院首次裁定医改关键条款违宪,也是法案签署生效以来遭遇的首个重大挫折。
而这或许还只是个开始,中期选举中“咸鱼翻身”的共和党人将在奥巴马剩下的两年任期内,通过法律诉讼谋求撤销或更改医改法案的部分条款。
突发漏油 奥巴马遭遇指责 然而还有更多麻烦是意料之外的。
4月20日,英国石油公司(BP)在墨西哥湾的一座钻井平台爆炸并沉入海底,致使海底输油管破裂,大量原油开始外泄。近3个月后,BP才完全控制漏油,至此已有490万吨有毒原油泄漏进墨西哥湾。由此引发的污染恐数十年也难以消除,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生态灾难。
为了应对这场灾难,奥巴马先后三次亲临墨西哥湾视察救灾进展,并宣布暂停近海石油开采,同时成立事故调查小组和两党委员会制定安全标准。在奥巴马的施压下,BP同意拿出200亿美元设立赔偿基金。
即便如此,由于漏油迟迟未被控制,指责奥巴马应对迟缓的声音越来越大,有人将其和当年小布什总统对飓风卡特里娜的消极态度相提并论。
茶党崛起 中期选举失利 一边忙着“堵漏”,一边要给复苏乏力的经济鼓劲。
奥巴马连续大手笔的经济社会政策出台同时,政府财政赤字依然居高不下,全美经济复苏乏力,失业率达到10%左右。
一如过往,民众将对经济低迷的愤怒情绪都发泄到总统和执政党头上。最直接的表达来自右翼草根群体“茶党”。4月15日,全美数百个城市爆发“茶党”抗议活动。就在奥巴马的办公室外,聚集了上千名示威者,他们的标语牌上写着“不要奖励错误的行为!”“停止大政府!”
最终,在中期选举中,茶党为共和党积聚大量人气。民主党不仅在中期选举中落败,将众议院拱手让给共和党,还在全美的地方选举中败下阵来。
务实主义 妥协让双方得利 中期选举结束一个月后,奥巴马选择了“妥协”。他宣布了一份经济刺激计划,一改以往支持对富人增税的主张,同意延长布什时期政策,对所有收入阶层群体减税,以换取共和党人支持他提出的“失业救济法案”延长13个月。
不少民主党人认为奥巴马让步过多,这使得他在自由派民主党人中的支持率从中期选举前的88%滑落到79%。有政治分析人士猜测,“两头不讨好”的奥巴马是否还有2012年竞选连任的机会?
对此,美国《时代》杂志评价称,推出全面减税法案,表明奥巴马适时地采取了务实主义,他能够根据政治气候的变化作出调整。
美国林恩大学政治历史学家罗伯特·沃森教授接受记者电邮采访时也指出,减税法案或许不受部分民主党人欢迎,但却是明智之举,也是奥巴马仅有的选择。通过“各让一步”双方都得到了想要的。如果一直僵持下去,将是一场政治灾难。
2011年应试:需要刚柔并济 失去国会支持的奥巴马接来下该怎样走棋?
沃森教授拿出历史的范本:1994年,克林顿上任两年后的中期选举中,民主党同样败给共和党,但克林顿聪明地应对这次失败,既没有在所有的问题上反对共和党,也没有事事让步。因此沃森教授相信,奥巴马也需要效仿克林顿的做法,一方面走中间主义路线,得到共和党的支持,同时坚决保护美国中产阶层的利益,如医疗改革法案,教育改革,创造更多就业机会,让自己的政治根基稳固,为2012年竞选连任铺路。本报记者 谢来
VOICE 今天,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尝试,经过一年多的争论,医疗保险改革已成为美国法律。从现在开始,我们铭记一条核心原则,那就是每个人都应有基本医疗保障。
奥巴马在医改法案通过后说。
奥巴马犯了一些错误。在墨西哥湾漏油事件中,虽然奥巴马做得很多,但一贯冷静的处事态度令民众认为他过于置身事外,为他的公众形象减分不少。
美国林恩大学政治历史学家罗伯特·沃森
即便奥巴马的2010年经历了各种波折,我还是愿意给总统的工作打80分(满分100)的成绩。医改法案通过,经济刺激措施出台,9万多美军从伊拉克撤出。奥巴马竞选时的大多数承诺都已经或正在兑现。
罗伯特·沃森
半岛硝烟弥漫 “推土机”路艰险 天安号沉没、延坪岛交火,2010年,朝鲜半岛的“火药味”有点浓。李明博也成了一位坐在“火药桶”上的韩国总统。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朝韩局势,让这位自称“推土机”的总统度过了最紧张、也最艰险的一年。
2010年,当被称为“推土机”的李明博迎来其总统任期的第三年的时候,他也许没有想到,这一年,自己的“推土机”会在“战火”里走一遭。其自上台以来推行的对朝强硬政策,终于被一颗“鱼雷”引爆。
一颗“鱼雷”引爆半岛 2010年3月,李明博迎来了一个看似平静的春天,韩国经济正在从危机中复苏,朝韩关系虽胶着但也算相安无事。但是,3月26日晚9点45分许,韩国西部海域的一声水中闷响却彻底打破了半岛的平静。韩国海军第二舰队司令部所属的“天安”号军舰在白翎岛西南方1.8公里海域爆炸沉没,这令整个韩国、乃至全世界都陷入了迷惑和震惊。
在这起被韩国媒体称为该国海军史上“最大惨案”的事件中,“天安”号104名官兵仅有58人生还。4天之后,李明博亲自抵达朝鲜海岸炮击射程内的白翎岛,会见了部分失踪人员家属。此后,李明博又在全国电视讲话中洒泪哽咽,并誓言要彻底查清天安号事件。尽管如此,此时的李明博仍然措辞谨慎,告诫舆论“不要轻率预判”。
然而,“天安”号沉没的原因虽是一团迷雾,朝韩之间的“口水战”就已开打。事发后,韩国军事情报部门立即把朝鲜列为头号怀疑对象。这也导致李明博立即转向强硬。4月21日,李明博在谈及“天安”号事件时也不无暗示地表示,朝鲜是“最好战的势力”。而朝鲜则对韩国的怀疑予以坚决否认。在激烈交锋中,朝韩关系陷入全面冻结。
5月下旬,韩国公布调查结果,指认“天安”号沉没原因是“朝鲜鱼雷攻击”。但韩国舆论对此存在很大分歧,许多年轻人不相信平壤发起袭击。7月9日,安理会就天安号事件通过的主席声明也没有明确谁发动了袭击。
惟一的对朝反击方式 面对“找不到的敌人”,此时的李明博选择了以频繁演武的形式来应对危局。7月底,韩美两国在东部海域举行了名为“不屈意志”的大规模联合军演。8月5日至9日,韩国军队在西部海域单独举行了反潜军事演习。8月16日,韩美在韩国境内举行名为“乙支自由卫士”的联合军演。9月27日,韩美又开始在黄海举行为期5天的反潜联合军事演习。10月15日,韩国和美国空军再次举行为期6天的大规模联合空中演习……
韩国媒体称,自“天安”号事件后,韩美军事演习每月一次,其密度之频前所未见。
但是,李明博“以威吓求安全”的方式却并没有为朝鲜半岛带来安定。11月23日,正当韩国在延坪岛海域附近进行射击演习时,延坪岛遭到朝方密集炮击,造成包括平民在内的4名韩方人员死亡,十余人受伤。这一事件让已经高度紧张的朝韩关系进一步拉紧了弦。炮击事件发生后,李明博立即在地下掩体召集了紧急安保长官会议,并指示“要果断回应朝鲜挑衅”。
此时,紧迫的韩朝关系已经让李明博几乎无牌可打,惟有继续强硬到底。11月29日,李明博发表公开讲话,声称朝鲜若继续“挑衅”将付出代价,而韩国政府将按计划大力实施国防改革,组建强有力的军队。
韩朝对抗越激烈,就越迫使李明博加快向美国靠拢。而面对“喊战却绝对不能战”的地缘政治现实,联合军演也就成了 惟一的对朝反击方式。
11月底,韩美再度在黄海举行联合军演,这一次,美国不顾周边国家的质疑,派出了“华盛顿”号航空母舰。而韩国除了在韩朝争议的“北方界线”附近加强兵力部署,12月16日,韩国军方又宣布,将在延坪岛海域举行火炮实弹射击演习训练。
东北亚陷入安全迷局 李明博也显示出了更为强硬的对朝姿态。他先是“称赞”韩美军演对朝鲜造成重大压力,此后又在12月9日发表演说时称:“(朝鲜半岛的)统一已经越来越近。”媒体分析指出,在朝鲜半岛局势高度紧张之际,李明博此番表态令人震惊。而在韩国宣布将在延坪岛海域演习后,半岛另一方又传来“斩钉截铁”的对抗声,火药味再度弥漫东北亚……
2010年,当韩朝持续对抗终于引爆了半岛“火药桶”,李明博可谓经历了最艰险的一年执政路。他的“推土机”,不仅“推垮”了韩国国民的安全感,更将东北亚进一步拉入安全迷局。本报记者 马晶
VOICE 李明博政府实施的对朝强硬政策与当前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存在直接关联。卢武铉政府继承了金大中的阳光政策,主张对朝和解,李明博上台后,完全推翻了阳光政策的主旨,把朝鲜的无核化作为朝韩交流的前提条件和对朝政策的基础。
目前,天安号事件和延坪岛炮击事件给韩国民众造成的心理冲击还没有过去,在这样的情况下,韩国的对朝立场不会有大的调整。韩国一方面不希望局势进一步恶化,另一方面,面对朝鲜的威胁,韩国只能依赖美国的核保护伞、依靠美韩同盟来确保自身安全,其政策回旋空间并不是很大,因此,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朝韩问题专家于迎丽
作者:马晶
下属贪污 辛格清誉蒙污点 诚实良好的口碑曾使印度总理辛格在政坛中与众不同,被誉为印度“最清廉”的政治家。然而,2010年印度政坛风波不断,令辛格“有点烦”。在新德里举行的英联邦运动会虽然一波三折,最终顺利闭幕。但是,随后爆出的电信腐败丑闻为辛格的清誉蒙上了阴影。下属贪污,作为一国总理的辛格也难辞其咎。面对在野党的压力和民众的批评,印度总理辛格度过了郁闷的一年。
78岁的印度总理辛格今年有点烦。他所执掌的印度政府不仅风波不断,年底爆出的电信丑闻还辛格历来的清廉之誉蒙上了污点。
英联邦运动会有点烦 辛格政府经历的风波首先要从一件体育盛事说起今年10月在新德里举行的英联邦运动会。
印度将这届运动会视作在国际舞台展示形象的一个好机会。然而,就在距英联邦运动会开幕不到一个月之际,相关筹备工作和安全保障还是一团糟。运动会筹备工作不力成为了舆论关注的焦点。
9月25日,就在英联邦运动会开幕前一周,印度各大媒体在头版头条报道了总理辛格与政府数位部长的高级别会议。会上,向来温和的辛格打断了体育部长吉尔的工作汇报,怒气冲冠地表示不满。他甚至伸出双臂,用肢体语言来表达愤怒。
忙乱过后运动会顺利闭幕 然而,更加令辛格政府感到头痛的是媒体频频爆出的运动会组委会腐败丑闻。
印度反腐机构中央调查局7月30日发布报告称,英联邦运动会的建筑工程存在大量问题,包括使用劣质材料、伪造相关施工合同等。据《印度斯坦时报》估计,腐败导致印度政府在英联邦运动会上至少多花了60亿美元。
英联邦运动会结束后,辛格亲自下令严查整个过程中的账目情况。
随着对英联邦运动会特大贪污腐败案件的不断深入调查,几乎每天都有新内幕被曝光。据不完全统计,仅在项目投标这一过程中,所涉及的违规金额就高达数百亿卢比。
印度政客将这届运动会比作宝莱坞歌舞片的婚礼场面,热闹而混乱,越是临近婚礼越发忙中出错。不过等到仪式举行的最后时刻,就会“船到桥头自然直”。经过一系列的紧张忙碌,英联邦运动会如期顺利闭幕,还算成功。
电信腐败案拖辛格下水 英联邦运动会带来的风波尚未平息,另一个更大的腐败丑闻又震动了印度全国。
2010年11月,印度媒体披露,2008年印度电信部长拉贾以低于市场的价格违法发放2G手机运营牌照,以使部分电信运营商受益。
印度联邦审计总署16日提交的一份报告证实说,拉贾此举可能给印度政府造成高达390亿美元的巨额损失。
在这一腐败丑闻曝光后,印度反对党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反腐败浪潮。随着更多细节的披露,人们开始对其中的一些环节产生更多质疑。
据报道,早在2007年拉贾出任电信部长之初,就有人发现了问题。
《印度斯坦时报》的报道称,辛格不但知道拉贾的事,还劝过他。从目前公开的辛格与拉贾的通信看,当时辛格确实建议拉贾,对运营执照采取竞价拍卖的形式销售,但拉贾依然我行我素,没有听从辛格的建议。
2008年11月,时任印度司法部长的斯瓦米致信总理辛格,要求辛格批准就2G牌照丑闻一事对拉贾提出起诉,这一请求石沉大海。
此后,斯瓦米又四度致信辛格,也没有收到确实的答复。许多议员表示,他们也曾就2G牌照丑闻致信总理辛格,但是根本没有获得任何回应。
媒体分析认为,辛格政府之所以迟迟没有严查拉贾,是因为拉贾所在的政党是国大党得以维持执政地位的有力盟友。如果得罪该党,可能危及执政联盟的稳定。
“最廉洁政治家”蒙污点 印度舆论和在野党批评说,恰恰是辛格的这种“不作为”纵容了拉贾的无法无天,造成了巨额国家资产的流失。
11月16日,印度最高法院就此事举行听证会,直接将批评的矛头指向总理辛格,并表示“(总理的)这些不作为和沉默令我们感到担忧”。
18日,印度最高法院再度要求总理辛格就此作出书面解释。印度媒体指出,由最高法院出面严厉指责行政首脑,这堪称印度法治史上的“破天荒之举”。
11月20日,辛格就腐败事件首次公开表态说,如果操作过程中确实存在违法行为,相关责任人将受严惩。“无论谁做了错事都将受到惩罚。任何人都不应怀疑这一点。”辛格说。
同一天,辛格还向印度最高法院出具了11页书面证词,宣称他本人并无渎职行为。
尽管包括在野党在内的各方都肯定辛格是个正直的人,也没有任何证据显示辛格涉案,但是,辛格“最廉洁政治家”的声誉仍然由于这场惊天腐败丑闻蒙上了污点。本报记者 马晶
VOICE 有报道称,人们认为辛格总理不是和丑闻毫无联系,而是非常冷静地容忍了这种骗局。不管这个报道是否正确,公众的愤怒集中在总理身上,恼怒于他没有根除腐败的根源。《印度快报》
本届印度政府,尤其是中央政府相对较为清廉。辛格在这次电信丑闻中最受人诟病之处在于行动迟缓,其深层次的原因可能是辛格为了平衡执政联盟中的党派利益和确保政府稳定。由于在野党的批评声和民众的不满,这一丑闻势必对辛格的执政基础造成冲击。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马加力
作者:马晶
施政摇摆 菅直人陷政治困境 今年6月,当菅直人取代鸠山出任日本首相时,日本舆论曾寄望这位性格火爆的新首相展现出不同于鸠山的领导力,带领日本走出在内政外交上面临的困境。然而,半年过去了,菅直人也未能摆脱上任后支持率急剧下滑的怪圈,而其在施政方针上的犹豫摇摆相较他的前任甚至有过之无不及。
12月17日,一份新鲜出炉的民意调查显示,日本首相菅直人领导的内阁支持率已跌至21%,创下内阁成立以来的新低。虽然还有不少人对菅直人内阁半年前刚上台时接近70%的高支持率记忆犹新,然而,日本媒体已经开始用“菅直人内阁垮台揭开序幕”等标题来报道政局。
半年来,作为首相,菅直人不可谓不努力,但是,他在内政外交方面的犹豫不决和失误不断使他尝到苦果。民调显示,日本民众对菅直人内阁的不满主要集中在“外交问题处理不力”、“内阁成员频频失言”、“改善经济措施不到位”、“首相没有领导力”等问题上。
12月份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日本工业产值持续第五个月下滑,失业率也上扬至5.1%的高位。日本经济欲振乏力令高达80%的日本民众怪罪首相“没有切实应对现在的经济形势”,批评菅直人内阁没能解决财政危机和社会保障问题。
在外交方面,由于菅直人内阁在中日撞船事件中一味地采取强硬态度,非但没有能使问题迅速得以解决,事态的长期发展还导致日中关系恶化。虽然菅直人政府恢复了日美关系的“蜜月期”,但日美解决普天间机场搬迁的问题依旧悬而未决。而菅直人在处理日俄“北方四岛”争端上的表现也没有让民众感到满意。
最令菅直人头痛的是目前他在政策推行方面面临的重重压力。民主党内尖锐的权力斗争使菅直人处于四面楚歌的境地。在野党更是看准了菅直人内阁混乱的态势开始穷追猛打。面对众参两院分别由民主党和在野党控制的“错位国会”局面,菅直人只能徒然叹息自己受到国会的“束缚”。
12月12日,菅直人在与支持者进行交流时声称,自己上任至今一直处于“试用期”,希望今后能更多地表现自身特色。有分析人士指出,菅直人内阁目前所面临的困境只能用“一团乱麻”来形容,就算费尽力气打开了一头,另一头便又出现一个“死结”。本报记者 马晶
VOICE 菅直人半年来执政表现可以用“没有章法”形容。他的许多想法都很好,但经常半途而废,没有成形的执政规划。由于菅直人执政理念模糊,使得他为提振支持率而经常采取一些短期的政策行为。在外交政策上被强硬派“劫持”,失去了民主党原有的特色。
中国国际关系研究院霍建岗
作者:马晶
力排众议 卡梅伦举改革大旗 今年3月,卡梅伦带领保守党成功翻盘,成为英国历史上最年轻的首相。上台伊始,卡梅伦就推出严厉的财政紧缩方案,招来一轮轮罢工和学生抗议,出身贵族的卡梅伦,面对巨额赤字这个难题,最主要的方法就是“抠门”。
“我在英国当首相都没有专门的厨师为我做饭,只能去内阁蹭饭。不仅如此,每年收入全部公开。每周还要去下议院接受质询,回来时脸上几乎都是口水。我要是进了老百姓家、抱着他们哭,第二天《泰晤士报》的标题会是"英国首相以无耻的眼泪换取选票"。而《太阳报》的标题则会是"英国首相和私生子相认"。”
这是卡梅伦今年11月份访华期间,在北大演讲时对自己首相身份的调侃。在经济萧条时期走马上任的卡梅伦恐怕很难想到,当首相的压力这么大。
英国议会下院12月9日下午以323票赞成、302票反对的微弱优势通过了大学学费上限上涨的议案。根据这项议案,从2012年开始,英格兰的大学对本国及欧盟国家学生所收学费的上限将由目前的每年3290英镑大幅上调至9000英镑(约合人民币9.4万元)。为抗议这个法案,英国的大学生一个月内已经四次走上街头表示反对。
作为卡梅伦上任以来“最严苛”削减公共开支计划的一部分,学费上涨法案的获批无疑令卡梅伦政府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10月20日,上任不到半年的卡梅伦公布英国60年来“最严苛”的削减公共开支计划。计划决定大砍社会福利,并在2020年前把退休年龄提高到66岁。拥有“铁饭碗”的公务员群体成了最大受害者。未来四年,约50万公务员将失去工作,相当于公务员系统总人数的十分之一。
对于执政党来说,削减公共开支是一个“艰难的决定”,因为这必然触动利益阶层,并引发民众的抗议,轻则支持率下降,重则政权不保。但如果不做出这个决定,用卡梅伦的话说,“我们无法逃避或任其发展,我们承担不起这样的代价。”
尽管这个决定会“影响我们未来几十年的生活方式,”卡梅伦依然毫不犹豫地举起了削减公共开支的改革大旗。本报记者 颜颖颛
VOICE 卡梅伦就像一辆超负荷运转的汽车,他对英国的爱是以这样一种方式来体现严苛的节俭计划和高效的执行力。这后面,是一颗重振英国的雄心。
美国《时代周刊》
作者:颜颖颛 (来源:新京报)
(责任编辑:刘士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