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艺术惠民“双百万”工程成果展演晚会现场
即将过去的一年,是沈阳文化事业亮点频现的一年:有的人通过“双百万”艺术惠民工程学会了唱歌、跳舞;有的人在《我那呼兰河》和《天幻Ⅱ》的演出中体会到了艺术的真正魅力……这些文化事件在沈阳文化发展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
你还记得2010年的沈阳发生了哪些重要的文化事件吗?相信很多人都会有着清晰的回答。他们有的人通过“双百万”艺术惠民工程学会了唱歌、跳舞;有的人在《我那呼兰河》和《天幻Ⅱ》的演出中体会到了艺术的真正魅力;有的人终于能站在舞台上放声歌唱;有的人比以前更加热爱读书……这些都是2010年的沈阳带给他们的收获,而这些文化事件也在沈阳的文化发展进程中添上了重重的一笔。在此,本报盘点出2010年沈阳文化发展的十大盛事。
之一: “双百万”,受惠市民达182万人次
今年4月23日,沈阳“双百万”艺术惠民工程开幕。“双百万”艺术惠民工程由百万市民艺术培训工程和百万市民艺术共享工程组成,免费为市民提供文化大餐。沈阳音乐学院、沈阳师范大学戏剧学院、沈阳大学音乐学院等艺术院校参与其中,为市民免费进行艺术辅导。沈阳评剧院、京剧院、杂技团、话剧团、演艺集团等剧团为市民免费演出,让市民欣赏专业艺术。到目前为止,百万市民艺术共享工程受惠市民达182万人次,百万市民艺术培训工程达62万人次,专业院团演出265场,市区(县)两级群文单位演出809场。这一艺术惠民工程还被评为“2010年度国家文化创新工程项目”。
之二:评剧《我那呼兰河》获“文华大奖”
沈阳评剧院创排的大型现代评剧《我那呼兰河》在2009年文化部举办的第三届地方优秀剧目展演出中,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拿下了金奖的第一名;在2009年12月的第十一届中国戏剧节上,又以票数第二的好成绩获得了优秀剧目奖;今年在第九届中国艺术节上,以排名第二的成绩获得了“文华大奖”,冯玉萍获得“文华表演奖”。
之三:《潘作良》获中美电影节特别大奖
省北方联合影视集团出品的电影《潘作良》抓住潘作良本人的生活和工作细节,把信访干部勤政为民的工作态度以及工作智慧体现得淋漓尽致。该片入围华表奖优秀影片后,再获得全国“五个一工程”奖。近日,荣获2010年中美电影节特别大奖“杰出社会贡献电影金天使奖”。
之四:“天幻Ⅱ”轰动沈城
沈阳杂技演艺集团倾力创排的情景杂技秀《天幻Ⅱ太阳鸟》在“沈杂”剧场进行了20多场演出。这是沈阳杂技演艺集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打造国际文化品牌、创作艺术精品剧目、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又一力作。该剧以沈阳新乐遗址出土的木雕鸟为原型创作。
之五:“红诗沈阳”成为沈阳又一文化品牌
今年3月起,“红诗沈阳”活动掀起一股红色文化热潮。4月13日,市委宣传部举办的“红诗沈河”展演活动在沈河区岸英小学进行。在现场,无论是岸英小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诵,还是来自各界代表的表演,都是精彩纷呈。在“红诗沈阳”活动中,参与者年龄最大的有七八十岁,最小的仅六七岁。这个被群众广泛参与的活动已成为一个新的文化品牌。
之六:“第二届全民读书月”再掀群众读书高潮
4月23日至5月23日,沈阳第二届全民读书月在中山公园拉开帷幕。整整一个月的时间开展了17项重点活动,46项主体活动,百余项群众读书活动。其中包括名人名篇音乐朗诵会等。“名家讲坛”活动更是邀请了纪连海、王金战、周海宏、王立群、傅佩荣、袁岳等知名学者来沈讲学。
之七: “沈阳首届市民合唱节”成市民的节日
作为“百万市民艺术共享工程”重要组成部分的首届市民合唱节,自8月中旬合唱节举办以来,全市各地区、各行业先后组织群众歌咏活动200余场(次),民间的合唱团队自行组织活动近千场(次),群众参与歌咏活动十分广泛。合唱节期间,全市各区县(市)共举办了20场预赛活动,有260支合唱团队参加,被百姓誉为“市民的节日,合唱的盛会”。
之八:《盛京赋》出版
作为沈阳地铁开通庆典重要活动之一,选定清帝乾隆专门为陪都盛京(今沈阳)创作的《盛京赋》,重新翻译出版,以繁体线装本、简体平装本两种形式面世,这在国内尚属首次。
之九:“郎朗”成沈阳“城市形象大使”
8月29日晚,从沈阳走出去的年轻的国际钢琴家郎朗,用他精湛的演奏技巧为家乡人带来了一场钢琴音乐会。郎朗用他的实力展现了自己的人气,他还接受了市政府的聘请,成为沈阳市“城市形象大使”。
之十:沈阳发掘出“瓮城遗址”
“盛京城德盛门瓮城遗址”,是2007年5月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大南街与南顺城路交汇处(现沈河区国税局“综合办税服务楼”)进行考古勘探时,发掘出的一处地下建筑遗址。
本报记者蓝恩发 见习记者朱思奇
(责任编辑:Newsh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