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武汉12月26日电(记者田建军)26日是世界里程最长、运营速度最快的武(汉)广(州)高铁正式开通运营一周年。短短一年间,武广高铁改变了沿线百姓生活,为沿线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催生出“高铁经济”,加速了鄂湘粤广大地区经济融合。
武广高铁北起武汉,南至广州,把沿线武汉、长株潭、珠三角三大城市圈连成一片,是中国“四纵四横”快速客运网中京广高速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开通以来,武广高铁安全运行近4000万公里。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千里南国半日还,”全长1068.6公里的武广高铁,设计运营时速350公里,全程运行时间由此前的6小时大大缩短为3小时。
“高铁经济”反映最快、最直接的是沿线旅游业的“井喷”。武广高铁开通运营后,原需一周左右的鄂湘粤跨省游,变成了一至两天的“短线游”,“坐高铁、去旅游”成为沿线旅客的时尚选择。沿线地区旅游主管部门和旅游企业争相推出高铁游线路。
今年前三季度,湖北省接待游客同比增长43.4%,旅游收入增长51.6%。其中武汉市今年春节首次出现游客量“进”大于“出”现象。
伴随着旅游业的“井喷”,武广高铁的开通,还推动了沿线生产要素的快速流动和产业升级,促进了沿海产业加速向内地转移,区域经济融合和发展趋势明显。
早在武广高铁开通前,珠三角地区的投资商就瞄准高铁商机,纷纷深入湘鄂沿线进行投资布局,催生了沿线投资热。今年以来,又有大批广东客商到湘鄂两省投资房地产、加工制造、旅游、餐饮等产业,加速沿海产业向内地转移。
咸宁是湖北的“南大门”,武广高铁的开通使这个城市找到了经济发展的新坐标。除大力发展旅游业外,快速承接沿海产业转移成为咸宁新的战略支点。
今年前三季度,直接从武广高铁开通受益的湖北武汉、咸宁两市GDP同比分别增长15.7%和15.9%,高铁经济效益凸显。
“高铁将时空距离拉近,有利于珠三角产业向内地纵深转移,将总部基地放在珠三角,把生产基地转移到中部核心区,咸宁将成为沿海地区转移产业的重要目的地。”咸宁市委书记黄楚平说。
位于高铁两端的武汉、广州两市也研究制定了促进产业转移的相关政策措施,在轨道交通、现代服务业、制造业和纺织业等12个领域展开合作,首批项目24个,总投资达117.6亿元。专家推算,武广高铁拉动沿海产业向内地转移的规模将达到千亿元。
“过去30年的发展重点是沿海东部地区,未来30年的发展重心则是中部地区,而中部的龙头在湖北。”广东省商业经济学会秘书长王先庆表示,在武广高铁带来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冲击下,鄂湘粤地区经济融合步伐将大大加快,带动新一轮区域经济大发展。
(责任编辑:黄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