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9日,佛山市五区同时举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首批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对账折发放仪式。图为省委常委、副省长肖志恒为村民发放存折。
2009年4月20日梅州平远县农民在县社保局踊跃登记参保。
《方案》解读 一、《广东省新农保三年全覆盖工作方案》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新农保是国家出台的一项重大惠农政策,省委、省政府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为了加快新农保在我省的实施步伐,让广大农民尽快享受到这项政策带来的实惠,我省研究制定了《广东省新农保三年全覆盖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并于2010年11月23日经省政府常务会议讨论和原则通过。
根据我省地区发展不平衡、农村居民数量多、基层财政负担重的特点,《方案》提出按照“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采取“三步走”的总体思路推进新农保全覆盖:第一步,着力解决60周岁以上农民的养老问题,用三年的时间实现60周岁以上的农民全覆盖;第二步,着重组织45周岁以上农民参保,三年内覆盖率达到70%以上;第三步,积极引导、鼓励16-44周岁的农民参保。
按照分类指导的原则,积极推动珠三角地区尚未实现新农保全覆盖的广州、佛山和江门加快工作步伐,力争在2011年实现全覆盖。加强对粤东西北地区的督导,落实目标责任制,确保2012年实现全覆盖的目标。
二、新农保三年全覆盖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2010年,全省领取养老保险待遇的60周岁以上农民达到213万人,45周岁以上农民参保人数达到448万人,新农保覆盖率达到30%;2011年,领取养老待遇的60周岁以上农民达到376万人,45周岁以上农民参保人数达到749万人,新农保覆盖率达到60%;2012年,60周岁以上农民基本落实社会养老保障,45周岁以上农民参保人数达到1149万人,新农保基本实现全覆盖。
三、实施新农保三年全覆盖有什么重要意义? 加快推进新农保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我省有农村人口5000万,“三农”问题事关社会和谐稳定,事关党的执政地位。农村稳,则社会稳,农民安,则政权安。近几年国家实施了一系列惠农政策,去年,又出台了新农保政策,这些都是促进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决策。
加快推进新农保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注重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来谋划发展,把增加居民消费作为扩大内需的重点。新农保制度全覆盖后,全省585万60周岁以上的老年居民,每人每月至少可以领取55元基础养老金,每年至少增加收入660元,全省合计可增加农民收入38.6亿元,这笔钱可以直接转化为现实的消费。更为重要的是,全面建立新农保制度后,农民消除了养老的后顾之忧,改善了预期,增强了消费信心,对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扩大内需,必将产生强大而持久的动力。
加快推进新农保是落实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迫切需要。建立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基本内容之一,去年我省按照国家部署,选择了10%的县区开展新农保试点。今年又将试点范围扩大到23%,但按原来的推进速度,我省实现新农保全覆盖还需要7年时间,时间跨度过长,必然会影响新农保政策实施的公平性,会造成部分农民因迟迟享受不到新农保的实惠而对政府产生不满,直接影响社会和谐。目前还没有开展新农保的地区的农民都热切期盼,强烈要求政府加快推进,公平享受国家普惠政策。
四、新农保三年全覆盖主要工作措施? 《方案》对各地开展新农保三年全覆盖工作提出了要求:主要是抓紧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要求。要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工作目标责任制,完善检查、督导、考评和奖惩制度。要落实财政补助,做好各项补贴资金的测算,按照规定把新农保资金列入年度财政预算,确保财政补贴资金按时足额到位。要努力拓宽资金筹集渠道,把解决农村贫困老年农民参保作为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的重点内容,充分利用社会筹集资金资助贫困老年农民参保;要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政策宣讲、印发宣传单的宣传手段和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深入宣传新农保政策,广泛动员农民参保。要提高新农保经办服务水平,加强经办能力建设,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安排专职人员负责新农保工作,每个乡镇至少安排一名专职人员经办新农保业务,农村要聘用新农保协办员,形成县、乡镇、村三级新农保经办服务网络。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覆盖全省、连接各地经办机构以及相关部门的信息管理系统,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规范和统一新农保业务;要规范基金收支管理,实行财政专户管理,并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基金安全。
老有所养,初尝甜头喜开颜 “这存折,比儿子的抚养费还及时!”平远县农民李大爷每个月最高兴的就是去镇里的银行查询他的新农保养老金发放存折,他每月的养老金有100多元钱。几十年靠着种地为生的李大爷现在不但生活费有着落,还存了不少“零花钱”。
虽然在我省珠三角地区,农民老有所养并不是新鲜事。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深圳、珠海、东莞等有条件的地区陆续开展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经过10多年的探索,目前珠三角地区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中山六市已经全面建立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但是在我省大多数经济欠发达地区享有社会养老保障还是农民的一个梦想。
2009年底,我省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在韶关市曲江区等14个县区开展了第一批新农保试点,目前试点地区农民参保人数达到200万人,其中有53.26万老人领取了养老待遇;今年10月我省又有第二批22个县区陆续开展了新农保试点。至今年11月底,全省农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人数达到834万人,比2009年底增加了469万人,增长1.3倍,领取待遇人数从110万上升至173万,增长58%。如今,我省农保制度覆盖面已由珠三角向全省覆盖,实现了历史性的大跨越。
中山大学社会保险学系主任、我省著名的社保专家申曙光教授说:几千年来,农民都是养儿防老,但新农保的实施,终结了“养儿防老”的时代。
加快新农保步伐催声急 今年11月中旬,仁化县丹霞街道五尾村老马屋村民小组40多户村民提出动议,要求罢免该村民小组长的职务,原因是该村民小组长参加了五尾村新农保工作会议后,没有及时在村民小组中进行传达,影响了村民参加新农保。当今,早参保,尽快享受新农保的优惠政策,已经成为未列入新农保试点地区农民的强烈呼声。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我省新农保试点工作。省委常委、副省长肖志恒多次组织有关部门对我省加快推进新农保工作进行专门研究,还亲自带队赴宁夏、海南学习考察兄弟省、区新农保全覆盖的经验和做法,提出了我省力争三年实现新农保全覆盖的总体思路。2010年11月23日,省政府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广东省新农保三年全覆盖工作方案》。按照这个方案,到2012年,全省新农保基本实现全覆盖,60周岁以上的农民基本落实社会养老保险,45周岁以上的农民参保率达到70%以上。
肖志恒副省长对我省加快新农保步伐给予了高度评价:实现新农保三年全覆盖,是省委、省政府根据中央部署和我省实际,顺应全省农民群众的要求和期待所作出的重大决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是落实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迫切需要。
积极探索创广东特色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农保处处长阙广长介绍,我省在进一步加快推进新农保步伐的同时,还要积极探索创新,创广东特色。据介绍,在前一阶段的试点中,我省已经有一些做法在全国领先,得到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高度评价。如今年7月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进一步做好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工作的意见》,在全国率先规定将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并入新农保,促进农村构建统一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同时规定单列计提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费用并列入征地成本,确保社保费用落实;设立了被征地农民基础养老金并规定了最低缴费标准,确保了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待遇的提高。这些做法,被誉为在全国具有重大借鉴意义的创新。云浮市新兴县通过对缴费年限超过15年的农民提高参保补贴标准和基础养老金标准,鼓励中青年农民早参保、长缴费,也受到了国家新农保工作评估组的充分肯定。特别是他们运用商业保险作为新农保补充的尝试,在全国属于首创,引起了兄弟省市的浓厚兴趣。
据悉,为确保到2012年实现全省新农保制度全覆盖,我省还将分类指导各地开展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在全省构建城乡居民一体化的养老保险体系。
梅州精神熠熠生辉奋勇争先全面实施新农保 梅州地处粤东北山区,经济欠发达,农业人口多,全市8个县(市、区)中,有3个县属国家重点扶持县。梅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新农保工作,树立“小财政办大农保、办好农保惠民生”的理念,把它作为推动绿色崛起、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2009年3月30日,该市平远县率先在全省山区县启动新农保试点工作,其他各县区也迅速开展了新农保工作,很快在全市掀起了新农保工作的热潮。至今年12月21日,全市参保人数达49.6万人,保费收入12多亿元。在不久前召开的全省新农保三年全覆盖工作会议上,肖志恒副省长对该市奋勇争先,率先在我省经济欠发达地区全面启动新农保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并要求各地要向梅州看齐,他说:“梅州市能做到,其他市也应该能做到。”
经济欠发达地区开展新农保工作,财政压力还是比较大的。在重重困难面前,梅州市各级党委、政府坚持民生优先,把新农保摆上党政工作的突出位置上狠抓落实。“宁可少建一栋楼、少修一条路,也要把新农保办好”已经成为梅州市、县区党委、政府领导的共识;勒紧裤带办农保成了熠熠生辉的梅州精神。为了保障财政补贴资金按时足额到位,他们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试点县由市、县两级财政把所需负担资金列入财政预算,未列入国家试点的县区则由市、县两级财政按年度财政支出的1%安排。按全市2009年财政支出96.9亿元计算,今年市、县两级财政将要投入9690万元。同时,他们还拓宽筹资渠道,实行“政府投入一点、单位筹集一点、社会赞助一点”的方式,设立了农保统筹救济资金,共募集资金近1000万元,专项用于帮助困难群体参加农保,并把帮助困难群体参加农保列入扶贫开发“双到”重点工作之一,今年以来共资助全市551个贫困村的1.8万人参加了新农保。目前,试点县含中央、省补贴后每月养老金最高为152.1元,最低为87.4元;非试点县最高为118.1元,最低为53.4元。
新兴创新全国首创勇于创新造福于民 新兴县是禅宗六祖的故乡,属于欠发达山区县。县委、县政府把新农保试点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县长江壮宏要求有关部门要珍惜试点县的机遇,真抓实干,勇于创新,争当全国新农保工作的示范县。按照这样的要求,新兴县在开展试点的过程中,坚持先行先试,大胆创新,受到了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新农保工作评估组和省领导的高度评价。
针对有不少中青年农民认为自己还年青,养老问题不迫切,因此参加新农保的意愿不高的问题,他们出台了《〈新兴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行办法〉补充规定》,规定参保人连续缴交15年养老保险费后,从第16年开始,县财政在原补贴的基础上每人每年增加参保补贴50元;在达到领取养老保险待遇条件时,基础养老金每月增加补贴10元。这项政策的出台,大大调动了中青年农民的参保积极性。国家新农保工作评估组今年9月到新兴县进行检查评估时,对新兴县出台的这项政策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是对国家和省新农保政策在建立激励机制方面所进行的积极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推动中青年农民参保,新兴县还在如何发挥商业保险的作用方面进行了探索,县财政投入100多万元,为5万多名中青年农民购买了商业意外伤害保险。国家新农保工作评估组对此也给了很高的评价。肖志恒副省长在全省新农保三年全覆盖工作会议上指出,新兴县的探索和创新,值得各地学习借鉴。
新兴县在新农保试点中的探索和创新,是建立在县委、县政府“造福于民”的理念上的。如为解决好低收入家庭、孤寡老人等困难家庭和特殊群体的参保问题,防止出现“保富不保贫”的现象,对重度残疾、低保、五保对象按每人每年100元的标准为其代缴养老保险费;独生子女户和纯二女户对象(已落实结扎措施)参保缴费后县财政按每人每年给予100元的补贴。通过这些扶持政策,真正实现了应保尽保。至今年11月,县财政共支出新农保补贴资金791.24万元,其中基础养老金447.48万元、参保补贴343.76万元。农民参保人数达到19.24万人,参保率达到了80%多,提前完成了省下达的试点任务。
开平经验众口交赞及早谋划组织,率先实现全覆盖 开平市于今年10月获批成为第二批新农保试点后,积极组织实施,进展迅速,目前全市有30.7万名农民参加了新农保,参保率达99.8%,在各试点县区中率先实现了全覆盖。“早”、“重”、“简”是他们开展新农保试点工作的“三字真经”。
早在今年3月,开平就开展了调研,及时研究制定了试点办法,9月初开展了市、镇、村三级培训。由市级组织各镇(街)和村委会干部600多人进行培训,并派出人员到各镇(街)对基层干部进行培训,再由镇(街)干部到村一级对其他干部进行培训。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于10月22日正式启动了试点。
开平市十分注重对新农保的组织领导和投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在全市重要会议上提出要大力抓好新农保工作,并层层签订工作责任书。冯立坚书记、黄耀雄市长亲自到基层进行督办,四套班子的其他领导也分别带队深入到基层一线检查指导和组织协调,实行市领导联系镇(街)、镇(街)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组干部包户四级联动机制,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对他们这个做法,肖志恒副省长在全省新农保三年全覆盖工作会议上给予了高度评价。为了确保试点工作的顺利推进,他们公开招聘了74名素质较好、文化程度较高的农保工作人员补充到经办机构和基层,并在全市226个村委会建立了村级劳动保障服务站、配备劳动保障协理员,搭建了市、镇、村三级服务平台。在财政较为困难的情况下,今年仍安排了财政补贴和工作经费共2000万元。
以便民利民为出发点,开平市在经办上做到了“三简”。简化表格:将原来的一人一表参保模式整合为一户一表。简化手续:参保人只须核对参保表内相关信息,由家庭代表缴费并签名确认,即可完成参保手续。简化流程:针对农村公共服务基础仍较薄弱的问题,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网络的作用,从征收环节入手,由村级代收,各个邮政储蓄网点再查验收缴,让老百姓不出村就能办理参保,不出镇就能办理缴费并领到养老金。(刘茜 李晓丹)
作者:刘茜 李晓丹 (来源:南方日报)
(责任编辑:周径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