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电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2011年将“大兴水利强基础”。水利部部长陈雷近日表示,今后将奋力推进水利改革发展新跨越。
回首2010年,“水”是难以回避的一个关键词。江西圩堤决口,西南特大旱灾,从南到北大片良田受灾、部分群众生活困难……
水灾地区如何防止溃堤重演?受灾群众生产生活是否完全恢复?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重访了江西、吉林、福建等重灾区。
江西唱凯:1000多名孩子在租借民房上课
今年6月21日晚,江西第二大河流抚河唱凯大堤决口,洪水席卷了抚州市唱凯镇等4个乡镇10多万人口,10万亩农作物绝收,成为今夏全国最严重的洪涝灾区。据抚州市水利局介绍,当地政府筹集资金正加固大堤。预计明年3月底汛期到来前,唱凯堤及对岸的中州堤可完成除险加固任务。
12月份的唱凯镇,路上运粮车辆川流不息,农民们正忙着卖粮。记者发现,大堤修复和群众生产基本恢复,但灾区内上千孩子“上学难”仍待解决。临川区教育局有关人士表示,大堤决口造成多个乡镇中小学被淹,全区中小学形成新危房1558间。江西教育部门依靠拨付资金和民间捐资,完成了不少校舍维修加固。但目前仍有11所学校1000多人还在租借民房上课,拆除重建仍需时日,资金缺口较大。
灾后,罗针镇顾家小学校舍被列为D类危房不得入住,目前全校百余名学生散落在三幢民居的6个房间里上课。记者看到,“教室”几乎门对门,声音夹杂在一起,学生听讲吃力。因为没有围墙,周边到处是水塘,学生的安全也让人担心。
“学校多次打报告要求新建校舍,但上百万元资金一直难落实。”该校校长何文斌坦言,“我担心孩子们要在民房里学习很多年。”他呼吁相关部门和社会对灾区教育给予更多关注。
福建泰宁:群众盼“就业援助” 解决长远生计
12月28日,在震耳的鞭炮声中,福建泰宁县朱口镇受灾村民李春梅,以传统民俗方式喜迁新居。初步估计,全县元旦前将有1200多个受灾户搬进新房。
在今年6月的两场特大洪灾中,李春梅的家和全镇2700余户农房一起被洪水吞噬,无家可归。全省400多万人受灾,倒塌房屋6万多间。
“房子总价22万元,扣去政府补助,自己需自筹5万元首付。”李春梅说,余款13万元由政府协调向银行贷款,月供1500元,“问题不算大”。
根据福建省要求,大部分受灾户要在春节前搬进新居。为此,省政府对一般重建户给予1万元补助,每个特困户补助1.5万元,基层政府配套安排补助资金。截至12月10日,全省已搬迁2786户。
福建省副省长张志南说,灾后重建不是简单的重建,而是通过重建推进城乡一体化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记者发现,对“高标准”的新居建设,群众很期待,但一些仍在外租房的受灾群众,则盼望尽快入住新居。他们担心标准太高,成本会提高,建设速度也慢了。
一些搬进新居的群众,则盼政府帮扶“再送一程”。在泰宁县东山村,村民肖振钦说,灾前盖新房时就欠债3万元。灾后统一重建新居又要举债10万元,偿还压力太大。他盼望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加大补助力度,并给受灾群众一些劳务和技术培训,提高就业技能,解决长远生计。
吉林桦甸:失地农民今后的生产生活成问题
入冬以来,几场大雪把吉林桦甸市木箕河洪灾的水毁场景埋起来,但残存的水闸上仍看得见被洪灾卷来的大量秸秆。
手指远处在积雪中起伏的河堤,镇党委书记刘勤信说:“重修的大堤,防洪标准是50年一遇。”
据了解,今年7月的特大洪灾共造成桦甸市25条主要河道丧失防洪能力,目前9条已完成清淤并重新筑起堤防,其他工程正全面展开。副市长孙全仁说:“明年主汛期前,所有列入计划的水毁工程将修复完毕。”
吉林省水利厅长宿政说,特大洪涝灾害导致全省直接经济损失巨大。洪灾过后,全省规划水毁修复工程4000多项,其中1038项已开工,另有1100多项已经或正在审批过程中。
但一些干部仍然心存担忧。刘勤信说,水利工程虽修好了,但占全镇耕地十分之一的水毁田很难恢复,失地农民今后的生产生活成了问题。
当地农民王念珠的院子被冲毁,院内一个铁制的玉米仓仍然部分悬空,家里部分被冲毁的农田已变成“石头田”,见不到土了。“听说镇里准备安排失地农民去打工,大家都盼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