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太原1月1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实施资源整合,进行煤企重组,中国煤炭行业全面转变发展方式,挺进“大矿时代”,严格安全生产,保障能源供应。矿工地层深处奉献光和热,阐释劳动最光荣。
新年第一天,中央台记者兵分多路,深入山西焦煤集团官地煤矿,直击井下生产生活。下面我们连线正在矿上采访的记者徐江帆。
主持人:先给我们说说你现在在矿上看到的情况?
记者:好的。我现在在官地煤矿的侯车大厅,100多上早班的工人正在这等候,过一会儿他们就要从这里坐上像小火车一样的轨道电机车,深入井下的工作面开始采煤。因为今天是元旦嘛,集团公司和煤矿领导也来到这里向矿工祝贺新年,还和大家一起合唱了歌曲《祝你平安》。我们也把自己带来的新年礼物一台台收音机发给了矿工。当然这个不能带到井下,得先由工作人员保管。
主持人:那在下井前,矿工还有没有其它的准备工作呢?
徐江帆:有的,而且还非常复杂。今天早上6点,工人已经冒着寒风来到矿上。 我们来到的时候正赶上煤矿综采三队在开班前会,这是每次下井前一项雷打不动的内容。会上还要搞三讲,他们的三讲是讲任务、讲安全、讲培训。先分配当班的工作,再针对不同的工种讲安全操作流程、注意事项,最后的培训除了传达上级的精神外,最主要的还是进行安全生产方面的教育。接下来大家还合唱了自己作词作曲的安全歌,进行了安全宣誓。班前会结束以后还有两项重要工作一换衣服,二是领矿灯和自救器。为了防止起静电,工人把自己的衣服全部脱下来,换上矿上提供的全棉的秋衣秋裤、绒衣绒裤和外面的矿工服,然后再穿上雨鞋、戴上矿工帽。自救器是一个手掌大的方盒子,可以持续不断地为一个人提供40分钟的氧气。还有就是他们戴的安全帽,上面有一个和一元硬币差不多大的电子芯片,矿工告诉我说,这是用来进行安检的,也是矿工的身份证,下井前先通过摄像机录入身份信息,出井后再进行确认,确保不把人遗忘在煤矿井下。
我们这次来采访的官地煤矿有50年历史了,现在的年生产能力是400万吨,在80年代,是亚洲单井口产量最大的矿井。刚刚过去的2010年,这里没有发生过一起人员死亡事故。稍后在8点30分左右,我的几位同事还将继续在260米深的矿井下边为听众朋友做现场报道。
(责任编辑:kaimeng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