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 法制日报

一听见哪里吵架闹事就坐不住 马有信“说事”30载乐此不疲

来源:法制日报
2011年01月05日08:53

本报记者周文馨本报通讯员李鹏年

  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土门当地,把“调解”称为“说事”,身为古浪县工商联土门分会会长兼调委会主任的马有信也因“说事”而家喻户晓。30年来,被他说得“云开雾散”的民间纠纷多到连他自己都记不清。如今,年近花甲的他仍在“说事”,并乐此不疲。

  马有信笑称自己已经养成了“爱管闲事”的习惯,“一听见哪里吵架闹事自己就坐不住。”

  是什么支撑他参与到民间纠纷的调解中,而且一调就是30年?面对记者的疑问,马有信的回答简单朴实:“万事和为贵。我希望大家和和气气的发家致富。”

  就是这一点纯朴的念头,他30年如一日奔波在纠纷现场,凭借自己积累起来的调解经验,获得当地群众的认可,亲切地尊称他“马爷”。

  地处古浪中部的土门镇,是一个传统的商贸古镇、沙海码头、驼队基地,来自各地的商贾在此汇合,成就了商贸流通业的兴盛。2008年,古浪工商联土门分会成立调解委员会,有二十几年“调龄”的马有信就任调委会主任。

  武威市司法局局长蔡多学告诉记者,在马有信和调委会成员的耐心调解下,上访、闹访事件、群体械斗逐年下降。

  在30年的“说事”生涯中,马有信慢慢形成了自己的调解“三板斧”,概括起来就是“先各打五十大板,再按法律规定分析定责,最后促成和解。”马有信介绍,为了做到合法合理又合情,他还在闲暇时候通过看电视、听广播来给自己充电。

  “双方当事人掐在一起不肯让步,因为都感觉自己是占理的一方。如果不能先挑出各自的错误让其做出让步,后面的调解就没办法进行。”马有信介绍说,等双方心理上放松后,再根据法律条文进行简单定责。待双方当事人感觉理亏并有接受调解的意向时,再跟当事人讲道德,将传统美德灌输给当事人,保证调解协议能够在双方心甘情愿的前提下履行,冰释前嫌重归于好。

  在成功调解一些突发性、群体性大事的同时,马有信还当起了“娘舅”。一些不孝敬老人的子女在他的开导和教育下,自愿承担起赡养老人的义务;因妻子不满丈夫赌博而准备离婚的家庭,在他的劝说下重归于好,经营的蔬菜店生意兴隆……

来源法制网——法制日报)
(责任编辑:Newshoo)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