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上海苏州河首次大规模清淤 或现废弃炮弹及文物

来源:解放网-新闻晚报
2011年01月07日14:19

  苏州河中心城区段大规模疏浚底泥

  清泥时,个别河段或短时水质黑臭

  制图 任萍

  □晚报记者 石凯峰 报道

  昨天,随着几艘挖泥船在梦清园边的水上开始集体作业,苏州河市中心城区段底泥疏浚工程正式全线启动,标志着沉睡百年的苏州河黑臭底泥在建国后将首次进行大规模疏浚。据上海市水务部门介绍,整个疏浚工作约历时半年,期间个别作业段短时可能出现水质黑臭现象,工程人员将严格执行河道底泥随挖随运,确保对周边居民的影响降到最低。

  真北路桥往东河段都将疏浚

  苏州河底泥疏浚工程是整个苏州河综合整治工程的一部分,也是苏州河综合整治三期工程中的重要内容。

  先前苏州河综合整治一、二期工程的实施已初见成效,干流主要水质指标达到景观水要求,部分河段又现鱼虾。但由于苏州河市中心城区段大量淤积严重的黑臭底泥长期未得到全面彻底疏浚,使得苏州河进入市中心城区后,水质指标溶解氧明显下降,直接影响了苏州河鱼类等水生物的繁衍、生长和水生态修复。为全面提高苏州河水体质量,实现远期整治目标,市委市政府全面启动以苏州河底污泥疏浚和防汛墙改造为重点内容的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三期工程。

  据市水务局副局长朱石清介绍,此次苏州河底泥疏浚工程范围选取在苏州河黑臭底泥淤塞最严重的中下游段,从真北路桥段开始疏浚到苏州河河口,共计16.4公里。疏浚工程总土方量约130万立方米,将采用12台液压定位桩挖泥船同时作业,力争于6月底前完成,平均每天疏浚外运约8000立方米将创下苏州河疏浚历史之最。

  河道底泥随挖随运不会过夜

  不过,朱石清也提醒说,由于苏州河长期没有疏浚,经年累月淤积的黑臭底泥成分复杂,个别作业段短时可能出现水质黑臭现象,加上苏州河上桥梁众多,一些河道下埋设的管线位置也很难确定,本次工程存在很多不利因素。

  对此,水务部门多方征集施工方案,将努力减少底泥疏浚对周边市民生活和出行的影响,以及可能带来的水体二次污染。 “我们将严格要求工程人员做到河道底泥随挖随运。 ”朱石清表示,工程将使用140艘300吨运泥船来回驳运,所有污泥全部运往新建成的南汇老港底泥填埋场,不会在苏州河过夜。在开挖过程中,工程人员将在挖泥船开挖区域设置防污围栏,尽可能减少因开挖造成的浮泥及其他漂浮物对水体造成的二次污染。

  为防止污泥的气味在运输过程中散发,施工单位还为所有运泥船专门加装顶篷系统,底泥运输实现全封闭运输;针对苏州河沿线桥梁多,桥下管线多等实际情况,12台挖泥船中专门配备两台专业用于桥底疏浚的反铲式挖泥船,采取反铲进入开挖方法,控制抓臂高度,防止抓臂触碰撞伤桥体。

  鲫鱼、扁鱼有望现身苏州河

  据了解,本次疏浚工程将赶在今年汛期前完成,施工单位每天的作业时间为早上6时—晚上8时,尽量不打扰周围居民的日常休息。

  “工程结束后,苏州河水质将更加稳定,河道内鱼类生物的种类也有望增加。 ”据苏河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专家透露,最新一次苏州河生物调查显示,上游河段苏州河鱼类品种有30多种,进入上海市中心城区后,目前仅存10种,且都是一些杂食性、耐污染性强的小型鱼类。

  大规模底泥疏浚完成后,苏州河将维持在景观水水质标准,配合苏州河沿岸初期雨水收集系统逐步覆盖,河水自净能力明显提高,包括鲫鱼、扁鱼等大型鱼类将出现,水中生物链品种将明显增多。

  ◎相关链接

  制水泥陶粒技术 此次尚无法运用

  晚报讯 早在10年前,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经对苏州河底泥的开发利用做过充分研究,得出两项成果,一是将淤泥制成水泥;一是将淤泥制成陶粒。两项研究在实验室里被证明完全可行,前一项技术更是给上海贡献了10万吨的优质水泥,但由于受到种种因素制约,此次无法应用到清淤产生的河底泥当中。

  当年项目负责人之一张雄教授说,当时学校的混凝土材料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上海建筑集团合作,对苏州河底泥进行生产水泥熟料技术研究,一年后开发出完整的技术,并充分利用当时苏州河走马塘段清淤的河底泥,在吴淞水泥厂得以产业化。可惜的是,由于本市开展治理污染工作,吴淞水泥厂不久即已关闭,这项技术并没有得到长久的运用。另一项成果是对“淤泥制成陶粒”的研究,虽然目前技术成熟,但这项研究并未实现过产业化。

  张教授解释,如果进行相关生产,就要考虑原材料的后续问题,苏州河底泥的数量毕竟有限,等用完之后,材料就会“断档”。无论是制成水泥还是陶粒,都会涉及到淤泥的运输、堆放和环境污染问题,规模较小的厂往往很难提供足够的堆放场地,对周边环境的可能污染更是影响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 “要想使这些研发成果充分产业化运用,还需要政府的相关扶持政策。 ”

  (记者 李征)

  底泥中有点啥?

  可能有废弃炮弹、被弃文物

  记者 石凯峰

  晚报讯 昨天,听闻苏州河要疏浚河道底泥了,一些市民好奇地提出疑问:“这些在河底埋了100多年的淤泥,里面到底都有点啥? ”

  据相关学者介绍,在抗战时期,苏州河一些河段沿岸都曾是战场,不排除会有废弃的炮弹,枪械深埋在河底。 “不过,这些废弹在河水里浸泡了数十年,理论上都应该没有药性了,即使被挖掘机打捞上岸,也不会造成危险。 ”但市水务部门还是做好充分准备,确保工程安全,参建各方专门制定爆炸物处置应急预案,一旦在淤泥中发现有废弃炮弹危险品,将第一时间通知公安、消防等部门,将危险品尽快转移,以防发生意外事故。

  一些上了年纪的市民也说,文革时期,有不少上海市民担心家中珍藏的文物可能会带来灾祸,纷纷丢进苏州河。对此,市水务局表示,挖泥船在作业时,抓斗每次捞起的淤泥都有2吨重,如果其中掺杂一些小件的文物,可能难以发现。 “如果淤泥中掩埋的物体过大,例如是一只大箱子。我们会根据预案,请有关部门和专家前来鉴别、处理,在安全施工同时,尽量为考古和文保做贡献。 ”

  底泥如何应用?

  建议变成水泥厂燃料

  记者 俞陶然

  晚报讯 昨天,“苏州河市中心城区段底泥疏浚工程”正式启动,所有挖出的污泥将被运往新建成的南汇老港底泥填埋场。那这些污泥在填埋后,还能派什么用场呢?对此,市政协常委、上海国翔科技(集团)公司董事长郭翔博士提出 “把苏州河污泥变成水泥厂燃料”的构想。今天上午,郭博士透露,他投资建设的“污泥改造”厂房已在嘉定投产,运行了半年,“实践证明,把苏州河污泥变成燃料是可行的。 ”郭博士说。

  郭翔在2005年参加政协委员调研时,了解到城市生活产生的粪便经被净化处理后,留下成吨的污泥,而这些污泥或填埋或排放到水域,给环境带来潜在威胁。于是,他萌生把大粪污泥转变成燃料的想法。在市科委的支持下,郭翔率领团队攻克难关。 2007年,成熟的“人造煤”问世了。浦东水泥厂长时间试烧后表明,这些“煤”是可以利用的能源,热值比较稳定。

  去年,在市政协、市水务局的推动下,郭翔的企业在嘉定区建厂投产,将来自嘉定区污水处理厂的水泥和环卫部门提供的垃圾残渣转变成燃料,运往本市的一家水泥厂和外地的砖窑厂。在投产实践的基础上,郭翔提出将苏州河污泥转变成燃料的建议。他表示,苏州河含水底泥预计在1亿吨左右,如果只是填埋,治标不治本,可以在技术成熟后,逐步对它们进行转化处理。

(责任编辑:黄海)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