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社科院:亚洲经济成全球引擎 要警惕出头代价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1年01月13日00:40
  中新社北京1月12日电 (记者 赵建华)中国社科院12日发布的《亚太蓝皮书》指出,2011年亚洲经济会因全球经济放缓而减速,但它引领全球复苏的基本格局不会改变。同时,亚洲经济可能将不得不为率先复苏支付“代价”。

  亚洲经济成为全球复苏的引擎

  2010年是全球经济开始复苏的第一年,但复苏乏力、发达国家增长缓慢。相比之下,新兴市场经济体尤其是亚洲经济保持了强劲增长,成为全球经济复苏的引擎。

  根据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预测,2010年OECD国家的平均增长率为2.8%、失业率高达8.3%。相比之下,2010年亚洲经济(不包括日本)的平均增速可达8.2%到9.4%,相当于OECD国家的三倍。

  2011年,亚洲经济增速或将放缓。蓝皮书认为,迄今为止,亚洲经济的率先复苏具有一定的“人为色彩”,政府经济刺激政策发挥了很大作用。亚洲经济缺少最终消费市场的特征,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与欧美市场“脱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同时,由于主要发达国家2011年的经济增速都将明显放慢,全球贸易增长率和OECD国家的进口增速,预计今年都会下降。这对高度依赖出口的亚洲经济来说,无疑是一个坏消息。

  蓝皮书表示,包括日本在内的亚洲国家货币,都可能面临汇率升值压力,这会削弱亚洲出口增长的空间。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亚洲一直是全球资本流动的目的地,多数亚洲国家的货币呈升值态势;今后亚洲国家的加息预期,也会加剧国际热钱流入与汇率升值趋势。

  主要国际经济组织已普遍下调了2011年亚洲经济的增速预测。即便如此,亚洲经济仍将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它引领全球经济复苏的格局不会发生变化。

  亚洲经济或将支付的“代价”

  由于发达国家主导全球经济的格局,没有随国际金融危机发生根本性改变,蓝皮书认为,亚洲经济可能将不得不为率先复苏支付“代价”。

  亚洲需要支付的“代价”包括:短期内,将面临遏制通胀与热钱流入的两难困境;长期内,有可能需要承担一些国家转嫁债务的风险、推迟改革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模式的进程。

  因通货膨胀压力加大,亚洲新兴市场经济体不得不选择紧缩性经济政策,这会放慢经济增速;亚洲国家如果提高利率,就会促使热钱进一步流入,推高资产价格和通胀率。尤其是在美国重启数量宽松货币政策后,外部通胀输入的压力更大。越来越多的亚洲经济体不得不采取政府管制手段。

  蓝皮书指出,过去两年间,国际资本向亚洲地区的持续流入还带来了“不确定性”:一旦发达国家经济回归到正常状态,资本的大规模流出就有可能发生;被推高的资产价格泡沫将面临崩溃的风险。

  此外,作为出口导向型模式的代表,包括日本在内的亚洲国家积累了巨额外汇储备,蓝皮书提醒说,一旦美元贬值成为现实,亚洲国家将是最大受害者。
(责任编辑:黄珊)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