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 沈阳日报

把握主题建言献策 服务大局推动振兴(组图)

来源:沈阳日报
2011年01月14日06:06

提高环境承载力 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民革沈阳市委员会主委 王垂杰

  以北京、上海为代表的大都市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了种种问题,一些问题如今在沈阳已不同程度的显现,如:中心城区人口密度过大导致环境承载力降低;老龄社会带来的经济与社会压力增大;能源消费量急剧攀升导致大气污染加剧;道路拥堵现象严重等。

  为提高沈阳的环境承载力,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我们建议:一要科学调控人口密度。应依据沈阳城市人口承载能力,适度规划人口总量,科学调控人口密度。尤其要重点疏解市中心过密的人口,把不适宜市中心的建筑迁移到周边卫星城,适当分散中心城区的压力,形成组团式城市发展模式。二是进一步做强县域经济,大力发展生态区县,建设优美乡镇,创造有利于就业、创业和安居的良好环境。提升农村地区的整体经济和社会保障水平,缩小贫富差异。三是进一步完善城市管理设施。进一步加大城市交通、医疗、教育、养老、保险、基础设施投入比例,完善城市服务设施,扩大就业范围,增加就业岗位,增强城市管理承载能力。四是搞好生态建设,保护、恢复生态环境。全力保护水资源、土地资源、湿地资源和森林资源,使生态功能得到良性发挥,使沈阳在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进程中,真正达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做好“十二五”规划组织实施工作

  民盟沈阳市委员会副主委 刘长荫

  市政府已组织编制了《沈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请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为全面完成沈阳“十二五”时期各项目标任务,避免出现“重规划编制、轻规划实施”倾向,特提出五点建议。

  一是“十二五”期间,沈阳应进一步完善经济运行机制,深入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着力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发挥规划的调控功能,坚持规划的动态调整和适度完善都应履行相应的法律程序,坚决维护规划的稳定性和权威性。二是沈阳编制完成总体规划后,应尽快完成各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并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注重政策的协调衔接,保证实现规划目标有相应的配套政策。三是全市各级政府应健全规划实施的目标责任制,把总体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贯穿到各专项规划、城区规划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年度计划中,通过规划引导全市各城区、各领域、各行业的协调有序发展。四是沈阳应制定和完善有关规划实施的意见办法,对“十二五”规划各项指标,尤其是有关民生的指标应进行预警监测,跟踪规划实施过程。五是加大规划宣传力度,营造实施规划良好氛围。

  加快发展公共租赁住房

  民建沈阳市委员会副主委 谷野

  希望政府在提升沈阳综合竞争力的同时,加快发展公租房,让更多的大量中等偏下收入居民、外来务工人员和新毕业的大学生等“夹心层”群体安居乐业,构建和谐沈阳。第一,将公租房建设纳入沈阳“十二五”规划。沈阳应通过发展公租房,完善沈阳住房供应体系,培育住房租赁市场,满足中等偏下收入家庭基本住房需求。第二,鼓励多层面投资建设公租房,给予政策支持。政府应搭建公租房建设融资平台,鼓励企业、民间投资建设公租房。第三,优先安排公租房建设,做到合理配置。公租房建设用地应纳入政府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并确定可占比例,优先安排,重点保障。第四,合理设计公租房面积,确定租金标准。公租房建设可分单套住房和集体宿舍两种。公租房的租金标准实行政府指导价,其基准价格和浮动幅度由价格主管部门会同住房保障部门、投资商协商制定,报市政府批准。第五,规定申请标准和租用期限,发挥应有作用。公租房合同期限一般应以3至5年为宜,合同期满后,承租人仍符合规定条件的,可以申请续租。第六,沈阳可学习和借鉴其他城市的成功经验,出台符合沈阳实际的公租房政策制度,形成政府主导、金融支持、企业运营、居民参与的共建机制。

  推进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

  民进沈阳市委员会副主委 罗光祥

  近年来,沈阳积极推进学前教育,城区基本普及了学前三年教育,农村的学前教育也有了发展。但是,全市的学前教育仍是教育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

  沈阳应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强化政府责任,推进学前教育优质普惠性发展。建议政府应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尽快建立地方性法规,将学前教育纳入公共服务体系,使学前教育健康、合理、规范地发展。一方面保障学前儿童接受高质量、普惠性的学前教育;另一方面从根本上解决有章不循、责任落实不力的问题。在建立公共服务体系的层面上,应对幼儿教育机构进行合理布局,建立稳定的幼儿园办园保障体系。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应加大投入,扩大学前教育的普惠性资源。加强管理,扶持和引导民办幼儿园健康发展。保障权益,建设稳定的高素质幼教师资队伍。健全学前教育质量评估和监督体系,将学前教育全口径纳入教育督导和教研管理。以教育部门为主,协同工商、物价等部门建立常规性的督导评估制度。对有严重安全隐患、教学中有严重小学化倾向等有害幼儿身心健康的办学问题,实行一票否决制,确保幼儿园保教质量不断提高。

  完善基本医疗服务体系 发挥中心城市服务功能

  农工党沈阳市委员会主委 赵午

  随着沈阳经济区配套改革的推进实施,沈阳应进一步完善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切实发挥中心城市的服务功能。

  有关完善沈阳市基本医疗服务体系的建议是:成立沈阳市医药卫生协调委员会,统筹沈阳地区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发展。应借鉴北京市的经验,成立由政府主要领导负责牵头的规划及协调机构,统筹沈阳地区的卫生事业发展;加快推进沈阳经济区社保一体化和医保互认的步伐。按照省政府的意见及沈阳经济区综合配套改革的进程,八城市社保一体化及医保互认政策在2011年启动实施。沈阳作为中心城市应规划先行,抓紧启动;提升沈阳市综合类大医院及品牌专科医院的基本医疗服务能力;增强沈阳市作为区域医疗卫生中心的发展后劲。应统筹考虑中心城市和周边城市的医疗需求,统筹考虑中心城市和全省医疗资源布局的关系,加快建立层次清晰、布局合理的中心城市医疗服务体系,促进沈阳市医疗机构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中国医科大学、沈阳医学院等高等院校和市医学会等作为医学教育平台的作用,使沈阳成为经济区的医学教育中心、医学继续教育和进修基地,从而覆盖全省、辐射东北,为沈阳经济区卫生体系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推进沈阳再制造产业发展

  致公党沈阳市委员会主委 裴达树

  沈阳每年产生的废旧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机床等机电产品数以万计。随着这些废旧设备、系统、设施甚至零部件的不断淘汰,再制造资源越来越充裕。

  为进一步推进沈阳再制造产业的发展,我们建议:要加强再制造技术创新。加快再制造重点技术研发与应用,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开展产、学、研联合攻关,建立工程制造研究中心和再制造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通过国外先进技术与国内成熟适用技术的衔接,形成再制造关键设备生产研发体系;要鼓励再制造企业专业化发展。希望政府积极引导一些有条件的修理企业优化组合,用绿色再制造的理念改造传统的维修行业,建设专业化再制造企业群;加快再制造产业发展的支撑体系建设。建立再制造旧件回收体系,建立再制造产业发展标准体系,推动再制造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再制造产业发展的政策保障措施。按照《循环经济促进法》的要求,组织编制再制造产业发展规划。完善促进再制造产业发展的法规政策,培养专业人才;加强对再制造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政府应建立再制造产业发展协调机制,及时解决再制造产业发展中的问题,促进再制造产业健康发展。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容忽视

  九三学社沈阳市委员会副主委 庄严

  近年来,随着沈阳“文化大市”建设的深入推进,农村公共文化事业虽有所发展,但仍不尽如人意,文化事业滞后于经济发展已成为影响全市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制约因素。

  加强沈阳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应建立长效机制,制定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发展规划;应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领导。明确政府及文化主管部门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直管”与“监管”职能,对于“不在位”、“在位不到位”的部门要“补位”,明晰职责,保证政令畅通;应拓宽投资渠道,使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有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市和区县(市)财政投入要适度向乡镇倾斜,使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每年有较大增长;应加强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进一步加强区县(市)图书馆、文化馆、乡文化站和村文化室建设。对农村文化设施的流失情况进行一次认真清理,对于被挪用的应限期归还和恢复文化功能;应配好专职干部,切实纠正文化专职干部不专职的问题;应制定政策法规,保证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可持续发展。出台“沈阳市进一步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制定农村基层文化设施管理、使用办法。

  挖掘沈阳文化底蕴 振兴文化创意产业

  台盟沈阳市委员会副主委 赵文江

  沈阳是区域中心城市,也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同时,作为国家文化体制综合性改革试点城市,沈阳应充分挖掘城市文化底蕴,抓住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机遇,明晰产业定位,聚集优势资源,振兴文化创意产业。

  第一,应整合资源,创意包装清文化并推进市场化。沈阳融汇了满、汉、蒙等民族的文化特色,可以“清文化”为传统文化根基,进行创意包装并推向市场。在沈抚同城后,把“一宫三陵”与赫图阿拉城作为清文化的硬件依托,全力打造特色文化。第二,发挥优势,打造富有特色的文化产业集聚区。要突出各个文化产业基地的差异性,避免同质化和形成内部恶性竞争。第三,提升素养,培育和招纳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应在高校推进学科交融,大力发展创意型人文教育,依托文化产业聚集区,开发创意产业实训基地。通过举办设计大赛、交流讲座、展览等形式,使学生发挥和展示特长,使高校成为沈阳文化创意产业的孵化器。第四,在全运会的规划、筹备、运营中,应把全运会作为关东风情的展示窗口,并把场馆设计、建设与沈阳未来发展战略相结合。不仅全运会的开、闭幕式可以有形式和内容的创新,全运会的总体创意、细节工作也应富有地方特色。

  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

  沈阳市工商联副主席 李振林

  2005年、2010年,国务院先后出台了《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即“非公经济36条”)、《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即“新36条”),为非公经济发展排除了一个个障碍。

  建议沈阳市尽快出台配套措施,制订“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的中长期规划”。提出未来5到10年沈阳引导民间投资的总体水平和投向产业、行业的发展目标,以及相应的政策和工作措施。出台落实“新36条”的实施细则。建议拓展非公经济发展空间。重点清理与“非公经济36条”内容相违背的法规和政策,做好“非公企业投资指南与相关政策规定”的汇编工作,分发给民营企业。取消垄断行业不合理的各项附加条件或限制性要求,简化审批程序。建议改善和拓宽融资渠道,为民间投资提供资金支持。鼓励、支持银行和金融机构开展以无形资产质押贷款,大力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建立适合中小企业需求的多层次的金融服务体系。搭建非公企业融资平台,支持非公企业发起设立融资性担保公司,为民间投资提供融资性担保和再担保。应健全投资服务体系,为民间投资营造良好的环境,营造有利于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良好氛围。

  高度关注民情 切实改善民生

  无党派人士、辽宁大学出版社社长 董晋骞

  目前,沈阳广大市民非常关注的是物价、房价、收入、就业、就医和养老等方面的问题。保障改善民生既要有为民之心,又要有惠民之策。

  因此建议:经济增长应与居民收入增长同步。在“保增长”之后,政府应更加注重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使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相匹配。将税收的增长转化为福利、工资的增长,使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进而拉动消费;将税收增量更多地用来改善民生,完善社会保障,返还于民生;保障性住房服务配套设置应跟上。

  应该在保障性住房集中地区,着力建设良好的基础设施和小型的产业发展区。积极为居民提供良好的交通、教育、医疗和就业服务,形成良好的社区,真正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加大公共财政对医疗的投入。沈阳应加快医疗改革的步伐,完善国民健康政策,加大政府对医疗的投入,从有利于群众及时就医、安全用药、合理负担出发,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让每个人都享有基本医疗保障。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让每个人都看得起病,真正实现“病有所医”。

  本版稿件由记者韩然、李莉、李海英、孙全、韩冰、肖春苹整理
(责任编辑:Newshoo)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