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警惕党员队伍群体分化中的“裂变”效应

来源:人民网
2011年01月17日15:56
  改革开放之后,伴随着社会群体多元化和两极分化,党员队伍也出现多元分化和贫富悬殊的现象。

  马克思主义认为,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社会各阶级、阶层的利益关系,决定着政治发展的具体方向、进程和方式。以经济地位差异为表征的党员队伍的群体分化,对党组织会产生一定的“裂变”作用,影响和制约着党的团结统一。

  高度的价值认同是党团结统一的根本,而利益认同则是前提和基础,即党员自觉自愿将个人利益统一于党和国家利益之中。这可称之谓集体利益优位原则。奉集体利益优先的利益认同,并不是无条件的,其内含着正义、绩效的价值,内含着对个人合法权益的尊重,即社会主义事业不允许停滞不前,不允许失衡发展,不允许假公济私。如果社会发展停滞、利益结构失衡、贪污腐败盛行,那么党内保持高度的价值认同是不可能的。党员队伍分化对党内价值认同的削弱,必须引起足够的警醒。

  党内和谐关系受制于利益关系,正如每个社会利益群体都有自身的利益诉求一样,党内的不同群体也都存在各自的利益需求。在现实社会条件下,利益主体意识的觉醒与强化使许多党员仍以个体利益为标准进行行为选择和利益取舍。领导干部党员群体、国有大中型企业高层管理者党员群体中的部分人不希望失去现有利益,还会利用权力资本和政策资源扩大这种利益,并阻挠损害现有利益的各种改革举措;贫困者党员群体没有共享到改革开放的成果,反而成为利益的受损者,就会对党内既得利益者乃至对党组织心怀不满;其他群体也同样怀有各自的利益诉求。当党内贫富差距、利益矛盾加大时,党内平等关系就被利益关系所遮蔽,职位上的等级序列和经济上的贫富差距会造成事实上的不平等,党内隔阂加大,直接影响党内关系的健康发展,进一步加大党内的思想分化和阵营分化,更不利于党内民主的有序发展,危及政治稳定。

  在执政条件下,党内利益秩序依赖于社会利益秩序,社会利益秩序依赖于良好的制度体系。针对利益失衡引发的利益冲突,要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健全政治体制以大力发展人民民主,健全经济体制以清除市场经济发展的制度障碍,健全分配体制以调控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利益关系的协调。

  一个政府通过尊重权利表明,它承认法律的真正权威来自于这样的事实,即对于所有人来说,法律确实代表了正确和公平。只有一个人看到他的政府和公共官员尊敬法律为道德权威时,即使这样做会给他们带来诸多不便,这个人才会在守法并不是他的利益所在时,也自愿地按法律标准行事。在所有承认理性的政治道德的社会里,权利是使法律成为法律的东西。法律公平、正义地对待每一个人,对权利的尊重至关重要。同理,党章等党内法规公平、正义地对待每一个党员,对党员权利的尊重也至关重要。如果党员权利得不到尊重,党章也就得不到尊重,党章的效力就得不到保障,不遵守党章等党内法规的现象就会普遍化。这就是党内不民主的根源。

  以惩治群体性腐败为重点,严防党内派别活动。在利益分化条件下,为巩固党内团结,必须加强党风行风政风建设,以遏制群体性不正之风;加强法治建设、规范权力运行、完善监督体系以防范党内腐败;铁腕治权、治贪、治腐,严厉打击、惩治群体性腐败现象,严防派别组织的滋生。 (来源:学习时报)
(责任编辑:侯俊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