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亲民者民亲

来源:人民网
2011年01月17日14:23
  管子曰:“道之纯厚,遇之有实,虽不言曰"吾亲民",而民亲矣。”是说,为政者对待老百姓,只要纯朴淳厚,多办实事,即便不说自己爱民,百姓也会亲近他。

  判断为政者是否为民,有一个很简单的鉴定方式,那就是看老百姓是不是得到了切实的实惠,是不是发自内心的去亲近他。

  焦裕禄为什么受到老百姓的崇敬,因为他为人民鞠躬尽瘁。他参加革命工作以后,特別是担任领导干部以后,始终继承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身不离劳动,心不离群众,艰苦朴素,永葆劳动人民的本色。他严于律己,坚决反对特殊化,坚持同破坏党的组织纪律等一切不正之风作不懈地斗争。他诚恳待人,时刻想着人民群众,爱护人民群众,关心人民群众,热情帮助人民群众解决具体困难,始终和广大人民群众保持最密切的联系,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贴心人。

  不仅当代县委书记如此,古代有的县官亦然。宋代范仲淹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襟怀爱民,世代受到了人民的敬仰。天禧五年(1021年),范仲淹被调往泰州海陵西溪镇做盐仓监官——负责监督淮盐贮运转销。他很快发现,当地多年失修的海堤,已经坍圮不堪,不仅盐场亭灶失去屏障,而且广阔的农田民宅,也屡受海涛威胁。遇上大海潮汐,甚至水淹泰州城下,成千上万灾民流离失所。官府盐产与租赋,都蒙受损失。为此,他上书给江淮漕运张纶,痛陈海堤利害,建议在通州、泰州、楚州、海州沿海,重修一道坚固的捍海堤堰。对于这项浩大的工程,张纶慨然表示赞同,并奏准朝廷,调范仲淹做兴化县令,全面负责治堰。但治堰工程开始不久,便遇上夹雪的暴风,接着又是一场大海潮,吞噬了一百多民工。一部分官员,认为这是天意,堤不可成,主张取缔原议,彻底停工。事情报到京师,朝臣也踌躇不定。而范仲淹则临危不惧,坚守护堰之役。大风卷着浪涛冲到他腿上,兵民们纷纷惊避,官吏也惊慌失措,范仲淹却没有动,他有意看看身旁的同年好友滕宗谅,宗谅正从容不迫地评论着一段屹立的堤堰。大家发现他两人泰然自若,情绪也安稳下来。经过范仲淹等人的努力坚持,捍海治堰又全面复工。不久,绵延数百里的悠远长堤,便凝然横亘在黄海滩头。盐场和农田的生产,从此有了保障。往年受灾流亡的数干民户,又扶老携幼,返回家园。人们感激兴化县令范仲淹的功绩,都把海堰叫做“范公堤”。兴化县不少灾民,竟跟着他姓了范。

  然而,现实中有少数领导干部,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经受不住物欲横流的冲击,摆脱不了名利的羁绊。或因贪图虚名,为政不顾实际情况,劳民伤财换取政绩,虽然职务上得到了升迁,但却落下了长久的骂名;或因贪图享乐,化公为私,铺张浪费,花天酒地,言行上自视高人一等,在同志面前摆一副臭架子,在老百姓面前以“父母官”自居,完全脱离了人民群众,表面上威风凛凛,实际上成了孤家寡人;或因利欲熏心,疯狂敛财,致使身陷囹圄,甚至葬送性命。《沉思录》中记叙了不少此类的典型的确令人沉思。有的人嘴上喊着是“人民的公仆”,行为上却是凌驾于群众之上的“官老爷”,从而使老百姓心目中公仆的“牌坊”轰然坍塌。凡此种种,不能亲民,何以能让民亲?!

  为政者不妨学学《沉思录》,尤其是让那些不把自己当“公仆”的领导干部重新找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钥匙。以范仲淹为榜样,以焦裕禄为楷模,始终把官位看成是报效国家、奉献人民、服务社会的平台,情系百姓,心忧天下。时刻牢记,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官”不是炫耀的资本、谋利的工具,而是党和国家赋予的神圣职责和崇高使命。一个人的官德不是随着职务和地位改变而改变,而是“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的千锤百炼。锤炼不够,德行不高,为人民服务便是一句空话,最终失去干事创业的平台。为什么在同样的社会条件下、在同样的岗位职务上,有的人能洁身自好、清正廉洁,受到了人民群众的交口称赞,而有的人则身陷泥潭、腐化堕落,遭到人民群众的辱骂和唾弃?主要原因就在于官德修养不同、思想境界不同。领导干部只有不断修炼官德,牢记“两个务必”,才能从根本上拒腐防变,一尘不染,发扬好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古往今来,一个时时从百姓利益出发,切切实实为百姓办实事、办好事,全心全意为百姓排忧解难、谋福祉的为政者,必定能赢得民心,也自然会受到百姓的赞誉。

  (河南省邓州市人大常委会 孙中林)
(责任编辑:侯俊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