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政协委员建议:全国联网建科研诚信跟踪记录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1年01月17日17:44
  在一次约3万名科技人员的调查中,认为我国论文发表中“抄袭剽窃”、“弄虚作假”比较严重或相当严重的人高达45%左右。

  从两年前的“汉芯一号”到近期成为热点的伪造学历和工作经历,学术腐败甚至催生了一些“产业”……我国的学术腐败问题,已引起国际学界的关注。治理科研学术腐败已经刻不容缓。

  在今天上午举行的市政协大会发言中,阮康成委员代表其他几位委员发言,痛批科研学术腐败现象:“1981年,著名生化学家、九三学社前辈邹承鲁院士在《科学报》上发表文章,首次公开向科研学术中的腐败宣战。近30年过去了,现状如何?我们做了一些调研,其结果让我们感到震惊,学术腐败非但没能得到很好的遏制,反而有花样翻新、愈演愈烈的趋势。”

  1、论文抄袭 学术腐败重灾区

  现在我国SCI论文总数,位列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但其中数据造假、剽窃、抄袭严重, 论文的质量和可信度堪忧。

  阮康成说,近年来,造假者的队伍中已不乏大学校长甚至院士等高端人士。 如某重点大学的一位院长(院士)与合作者发表的8篇论文均存在剽窃、抄袭实验数据等问题, 反论文抄袭软件走红,举办《反论文抄袭软件》培训班收入颇丰等,也可反映学术腐败之严重。

  据阮康成委员透露,“某大学2名讲师通过假造数据,在一个国际杂志上发表了70篇论文,可谓造假之最;一篇在1986年发表的医学论文,竟先后被25人抄袭,在此后的十几年里,又被发表了16次,可谓剽窃之最。”

  2、科研成果 伪造、虚假、夸大

  阮康成透露成果造假与伪造学历:

  - 前两年的“汉芯一号”,被誉为“我国芯片技术的重大突破、重大成果”,实际是将美国公司芯片,磨掉原标志,加上自己的标志而成。

  - 某大学国外招聘引进的院长,为了抬高身价,在履历表中将获得博士学位的时间整整提前了5年,明明只是美国大学的助教,却写成了“终身教授”。

  不久前由于一位名人的博士学历涉嫌造假,网上议论纷纷,却产生了一个颇为意外的效果:据传,一些老总、甚至还有官员悄悄地修改了履历表、删去了博士、硕士等头衔。

  3、学术腐败 催生腐败“产业”

  阮康成委员还对科研活动中的经费浪费与腐败深恶痛绝,他说——

  - 某一高校自爆横向经费使用潜规则,项目负责人能获利项目经费的50%左右。

  - 某省农科院研究人员竟将12.6万元的科研经费装入腰包,用来购买私家车等。

  至于科研中大手大脚、仪器非进口不买,试剂非进口不用等浪费现象,更是广泛存在。

  “学术腐败甚至催生了一些"产业"。如论文买卖,目前已有"枪手"、"论文服务公司"等提供论文的撰写、发表等一条龙服务,并已成为一个相当规模的产业。据报道,2009年度销售额可高达1.8亿元-5.4亿元。据揭露,有一个中文核心期刊,一年就敛财上千万元。”阮康成委员说,科研评奖和成果鉴定中的腐败也不容忽视。“我国的学术腐败问题,已引起国际学界的关注,也使我国的科研诚信在国际上受到置疑。”

  4、治理科研学术腐败 刻不容缓

  “治理科研学术腐败已经刻不容缓。”阮康成委员建议——

  - 通过全国联网,由相应部门对单位和个人进行科研诚信跟踪记录,并将该记录作为必考因子,纳入项目申请、验收、职称评定等。如有不良诚信记录,在相关科研活动中应受到相应的限制和惩罚。

  - 成立独立的“学术腐败防范机构”。该机构的任务是研究相关政策、理论,为制定相关法律、制度、规范、对策等提供依据和咨询;处理各种相关举报,涉嫌学术腐败事件;监督和指导科研单位的学术腐败防反工作。

  - 对学术腐败必须“零容忍”;加大惩戒力度,增加“腐败成本”,充分发挥其威慑作用;对科研单位领导建立相应的问责制。

  - 建立公正、公平、科学的成果鉴定和评奖机制。评审机制等应与国际接轨。行政领导一般不纳入专家遴选范围;对评审专家、特别是对首席专家建立问责制。

  - 提高学术期刊编辑人员的素质,加强审稿把关,结合技术手段(反论文抄袭软件等)封杀抄袭、剽窃的论文。加大对学术期刊的经费投入,改变目前学术期刊自负盈亏,只能靠收版面费、广告费维持办刊的窘况,做到“中薪养廉”。本报记者 江跃中 潘高峰 (来源:新民晚报)
(责任编辑:侯俊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