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赵阳
1月20日,春运进入第二天。
尽管天空中下着小雪,可这并没有阻挡住人们回家的脚步,上海火车站广场熙熙攘攘的人群便证明了这一点。
下午两点整,按照约定的时间,在上海火车站附近的一条小巷子里,《法制日报》记者见到了李军(化名):中等个儿,一件再普通不过的黑色羽绒服、一条灰色的布裤子、一双过时的旅游鞋,就是他一身的装束。
“为了工作方便。”看着记者有些吃惊的表情,李军笑了笑说。
其实,李军的真实身份是上海市公安局治安总队的一名民警。春运期间,为了有效打击票贩子,上海市公安局成立了治安行动队,李军便是27名成员中的一员。
“放松一点,跟我走。”记者还没来得及和他握手,李军就下了命令。
拐出小巷,沿着广场路直行大约三四百米,李军拽了拽记者的衣服,在一家小超市的门口停下了脚步。
“看前面那三个人,”顺着李军的眼神,记者看到,前方大约一百米处的一个电线杆下,3名男子在交谈着什么。
“我们从上海站广场一直盯到这儿。”李军低声地说,他们身上有票,很可能要交易。
就在记者赶到上海火车站前的半小时,李军和其他队员们刚刚抓住一个“黄牛”。
在上海火车站广场,一个形迹可疑的“黑衣”男子引起了李军的注意:左顾右盼,时不时靠近急于买票的旅客。凭着多年的经验,李军确定,此人就是一个票贩子。
果不其然,“黑衣”男子搭上了一名拖着行李箱的旅客。几分钟后,“黑衣”男子把旅客带到了一个僻静的地方,正当他从旅客手里接过钱的时候,李军和行动队的队员们如从天降,突然出现在了他的面前。从“黑衣”男子的身上,李军找出了5张热点地区的火车票。
一个小时过去了,时间指向了三点,电线杆下的3名男子并没有离开的迹象。李军躲在暗处一直死死地盯着他们。
此时天空中的雪花变成了雨滴,滴落在我们的身上。
“冷不冷。”打着哆嗦的记者问。
“习惯了。”说这话时,记者见到,李军的眼睛一直盯着3名男子。
根据以往的经验分析,春运高峰时,购买火车票的旅客将大量涌向各铁路预售地站点,这也是倒卖火车票违法犯罪活动的高发时期。从1月15日开始,李军所在的治安行动队便开始了打击票贩子的行动。
大约二十分钟后,3名男子走到了马路对面的一家商场门口,李军紧紧地跟着他们,绕了个圈子,来到了一个可以直接盯住他们的地方。
为了抓住一名票贩子,李军往往要跟上几个小时,为了完成任务,李军甚至不敢多吃一口饭,多喝一口水。令他感到欣慰的是,随着打击力度的加大,贩票子越来越少了。
李军告诉记者,现在票贩子越来越狡猾,行动也越来越隐蔽。在上海站广场活动的票贩子,大都是些打前站的,身边都没有票。当你表示要票时,他问明车次、日期,有时还疑惑着不知有没有票。这时候左顾右盼,会有另一人前来,问他情况,告知车票情况。如果当事人明确表示“要”。他要你在广场等着,不让跟着去拿,老板是在背后深藏着的。
“咱们走吧。”又过了大约十分钟左右,李军对记者说。
看着记者有些诧异的眼神,李军说,“呆时间长了,他们会发现我们,还有人盯着呢。”
李军告诉记者,治安行动队队员只要在一个车站打上两天,他们的身份马上就会暴露,只要被一个票贩子认出来,他们之间就会互相传递信息。为了更有效地实施打击,队员们往往也会不断地变换面孔,实施异地异人,交叉打击。
在另一处蹲守点,记者遇到了一名年轻的行动队成员,她叫张丽(化名),今年23岁,6个月前被分配到上海市公安局治安总队。从下午一点开始,张丽就不停地在各个蹲守点进行侦查。
张丽的脸被冻得红红的,双手时不时放在嘴边靠着呼出的一口热气来取暖。
不知不觉,时针指向了六点整。李军和张丽的盯守工作结束了。在返回驻地的途中,李军打来电话告诉记者,“今天他们在上海火车站抓到了12名票贩子。”
本报上海1月20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