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血荒”困局
本报驻保定记者 寇国莹 通讯员王明哲 文/图
进入2010年冬季以来,保定市明显加大了无偿献血宣传的力度和密度,在当地媒体、闹市街头,甚至在公共汽车的电子显示屏上,倡导无偿献血的宣传语比比皆是。
与此相对应的,则是保定血站血液库存频频亮起的告急信号灯。保定只是一座100万人口的古城,而大学生人数就有20万,到底是什么样的因素,让这座城市屡屡出现“血荒”?
1
无偿献血的经济学
2011年1月18日的上午,古城保定的空气弥漫着刺骨的寒意,三个年轻人快步登上一辆停靠在古城总督署广场的献血车,他们中的两个人来此献血。
“我父亲得的是贫血病,需要大量的血。现在医院的政策是你献多少血,就让你用多少。我父亲做手术需要10个血(每个血为200毫升),昨天我带了七八个人过来,有的不合格,就献了四个。今天又带过来两个。”一个高阳的小伙子对记者说。
当时,在献血车上,还有另外三个等候献血的年轻人。他们和高阳小伙一样,都是因为家人要用血,才来到这里献血的。
与冬季的天气一样,采血车驻留在繁华路段,门前冷冷清清。旁边的商场里,倒是热闹非常,许多市民进进出出。
近段时间,有不少患者家属向本报反映,家人做手术需要用血,自己持有献血证,但还是被医院要求“互助献血”。
一位王先生告诉记者,此前自己已经累计无偿献血1200毫升,但是父亲做手术需要10个血,还被医院要求组织家人朋友献血,叫“互助献血”,不献就用不了血,做不了手术。到血站询问,得到的答案仍是鼓励“互助献血”。
这让王先生很是不解:自己三年累计献血1200毫升,按照相关规定,家人也可以免费使用等量血液,等真到用血时竟然还被要求再次献血。
2
尴尬的信任危机
记者在部分驻保定高校调查,不少学生都对献血环节产生过不快。
“我献血时,在一系列检查后,采血人员问我献多少?我说可以献多少?他直接回答400毫升。我说200毫升可不可以?我感冒还没完全好。采血人员回答献400吧,没有关系的。结果我就献了400。现在想起采血人员的话来,真不舒服。”一位网名“0312网友”在保定一地方论坛上写道。
很多学生也表示,献血的时候本来想献200毫升,但在工作人员的一再说服下,也就献了400毫升。
“他们说没有200毫升的献血袋了,然后我就献了400毫升。后来,才醒悟过来,我多献了一半的血。虽然身体也没什么事,但是有一种被骗的感觉。”
2006年10月30日,保定市中央司法警官学院的梁、李两位同学,因为献血被无辜超采,将保定市中心血站告上法庭。最后中心血站向两位同学赔礼道歉,并补偿每人现金1000元。
在采访中,有很多市民表示,“我们无偿献的血,医院高价卖给别人,我们自己用血的时候,要是不献够一定的量也得花钱,要不就还得再献血。”
当然,也有市民对献血环节有些顾虑,担心传染疾病。甚至有市民怀疑,自己无偿献的血,会被某些人偷偷有偿卖掉。
3
季节性血荒
进入2010年冬季以来,保定市血站明显加大了无偿献血宣传的密集度,宣传语、采血车频频进入驻保定高校和一些厂矿企业。
在河北大学门口,就经常停驶着一辆采血车,以备大学生们献血之需。目前,由于高校放寒假,经常在高校门口驻留的采血车“转战”闹市街头,在繁华路段,向市民宣传号召无偿献血。“献血无损健康,只需小小勇气”、“用您的爱心和热血重铸生命”等等红色宣传语,在色彩单调的寒冬里,很惹眼,但似乎并不能打动太多的人让他们走上献血车。
近几年,几乎每到冬季来临前,保定市中心血站都要发布预警信息,并号召市民支持和参与无偿献血。
据保定市中心血站宣传科工作人员介绍,每年冬季都会出现用血紧张的局面。他们总结了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天气寒冷,人们不愿出门;二是高校放假,主要献血群体大学生都回了家。
这位工作人员说,为了保证血液供应,保定市中心血站多方筹措,加大宣传力度,积极组织血源,与高校和部队联系,多方采集血液,保障供应。此外,他们还在2010年底成立了保定市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大队。
据介绍,保定市中心血站作为全市惟一的采供血专业机构,担负着市区及22个县(市)169家医疗机构的临床供血任务。当地媒体披露,短短六七年的时间,保定市中心血站的年采血量就翻了一番。
近3年间,从2008年的19吨到2010年的23吨。每年采血量以10%的速度递增,意味着每年要多增加近万人次献血。需求量剧增,也是造成血库存量频频告急的基本原因之一。
4
谁绊住了无偿献血的腿?
大学生是无偿献血者的重要人群。保定市市区有100万人口,其中有20万大学生,大学生人口比例占保定市区人口的五分之一。人口基数较小,拥有如此之广的血源,到底是何原因导致了保定这座城市几乎从每年的10月份起就面临“血荒”困局?
其中,用血、报销程序复杂困扰了不少献血者。比如,无偿献血者免费用血,必须先在医院交付血费,然后到医院办公室开证明,再找经治医生签字,最后还得拿上自己的无偿献血证、身份证、亲属关系证明、用血收据、医院诊断证明书等到血站办理退款。即使这些流程都顺利,还要祈祷经办人都在,否则就会跑冤枉路。
另外,正如前面王先生的遭遇一样,很多市民和志愿者都对“互助献血”提出了疑问,甚至抱有很大的抵触情绪。因为,在献血时,他们得到的只是免费用血的信息,并不知道还有“互助献血”的说法。直到用血时,才发现并非如想象中或者宣传中说的那么简单,还要组织亲友再次献血。
对此,保定市中心血站也不避讳,他们也曾多次接到献血者的来访和投诉。工作人员对此解释说,“互助献血”只是在季节性用血紧张的前提下进行的应急举措,目的还是鼓励人们无偿献血保证血库存血量。而且,“互助献血”也是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互助献血和无偿献血者免费用血并不矛盾。
此外,异地献血者面临本地不能报销的问题。比如,在北京献血,拿着北京发放的献血证,并不能在保定免费用血,在两地都不能报销相关费用。
当然,还有部分群众对“无偿献血、高价用血”的模式存疑。
5
修改献血法呼声日高
记者注意到,不光保定一地,季节性、阶段性“血荒”几乎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共同面临的困境。很多地方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都对目前施行的《献血法》的部分条款提出了修改建议。
针对公众对“无偿献血、高价用血”的质疑,在刚刚召开的湖南省两会上,湖南省政协委员卢妹香建议政府财政部门尽快推进血站经费“收支两条线”管理;编制部门尽快核定血站编制,全面实行血站工作人员绩效工资制度;审计、物价部门要对血站和医院的“供血成本”进行专项审计,并将有关信息尽快公之于众。
中国民主促进会朱永新委员建议修改《献血法》部分条款,比如,及时规范无偿献血者返还用血办法,实行全国联网,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全国统一的“血液银行”,使献血者在异地免费用血享有保障。“血荒”问题已经引起全国人大代表姜健的关注,她正在联系各地血液中心、对无偿献血现状进行调查,并形成完整的报告,在明年全国两会时提交修改《献血法》的建议。
■相关链接
◎根据河北省有关规定:献血者累计献血量在1000毫升以下者,本人可以免费使用献血量三倍的血液;献血者累计献血量达到1000毫升以上者(包括1000毫升),本人可以终生免费无限量用血。献血者的配偶及其直系亲属(父母、子女)可以免费使用与其献血量等量的血液。
◎正常人的血液是可以再生的。所以有人说“献血以后,身体的血液就永远减少了,也就伤了元气”,这是不正确的。
◎人类掌握输血技术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据科学家们研究发现,健康人定期献血有益健康,可以增强身体的造血机能,还可以降低血脂,减少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患病几率。
◎最早发现血型的人是奥地利医学家卡尔·兰德斯坦纳。他的这一发现为输血打开了安全之门,使全世界上亿人的生命获得了新生。“世界献血者日”就是用他的生日6月14日来确定的。
◎国家对献血中用于采集血液的有关材料都有严格的质量标准,其中接触人体或血液的针头、血袋等是不可以重复使用的,只能一次性使用,用后销毁。
◎献血后一般几个小时人的血容量就会达到正常水平。
◎献全血与献成分血的区别是献成分血是通过血细胞分离机采集血液中的一种成分(如血小板),同时将其他血液成分还输给捐献者体内的过程。
◎公民献血可献全血或成分血,其中献全血的间隔时间要达到6个月,献成分血(指献血小板)的间隔时间要达到1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