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 法制日报

治疗场所鱼龙混杂假冒药品“以次充好”业内人士称“微整形”监管盲区需标准填补

来源:法制日报
2011年01月27日07:42

本报记者刘建

  注射肉毒素、玻尿酸、胶原蛋白……如今,此类被很多明星采用的主流美容方式“微整形”,也越来越受普通人热捧。打算结婚的准新娘、求职应聘的大学生,以及平时疏于保养的白领,纷纷转向“微整形”,这种美容方式甚至受到中老年人的青睐。

  “作为侵入性医疗行为的一种,“微整形”不仅要看操作行为是否规范,注射产品是否合格也是确保质量的关键。”业内人士称。

  但由于医疗行为中的不规范做法,最终导致消费者几近毁容的事件屡屡发生,不仅给消费者安全带来隐患,也为“微整形”美容市场乱象埋下了伏笔。

  因此,加大有关部门监管力度,防范注射风险成为“微整形”行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日趋走俏背后暗藏风险

  不久前举行的中、美、德“微整形”美容学术交流会上传出消息,因其效果好、又安全,且速度快等综合优势,类似注射美容的“微整形”项目,越来越受到青睐,并逐渐走俏。

  “在美国等国家,非手术疗法的“微整形”已经占据了整形美容业务的半壁江山,在国内的上升势头也非常明显。”一位业内人士说。

  《法制日报》记者从上海一些医疗机构获悉,作为一种相对快速的非手术美容方式,注射美容受欢迎程度在国内也可谓直线上升。据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整形外科、上海时光整形外科医院的门诊数据统计显示,整形外科手术目前较往年接诊数量略有降低,而注射“微整形”的数量与2010年同期相比却增加了40%以上。此外,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注射美容也占到本院美容业务的一半左右。

  上海港华医院整形美容中心主任陈乃理向记者介绍说,“微整形”全名叫微创整形手术,是高科技的医学整形技术,具有不开刀、不流血、时间短、恢复快、不留痕迹等优点。

  目前“微整形”的项目主要用于面部年轻化和塑形,包括除皱、面部下垂提升、改善皮肤色素沉着、改善肤质、面部轮廓塑形、隆鼻、丰面颊、丰太阳穴以及形体雕塑、瘦身等。

  那么,“微整形”有没有风险?

  不少国内外整形专家一致表示,“微整形”利弊共存,如注射胶原蛋白、玻尿酸均可能引发皮肤过敏。

  上海武警整形美容医院的马昌华主任告诉记者,“微整形”虽然不用动刀,但仍属医疗行为范畴之内,存在医疗风险,尤其是使用的注射产品要有保障,进货渠道要正规、注射位置、剂量要准确,否则会给“求美者”造成伤害。如注射肉毒素位置不当、剂量不当,可能导致表情僵化、面孔左右大小不对称等;注射违规产品,更可能出现全身系统副反应,甚至因此而丧命。

  鱼龙混杂造成安全隐患

  不久前,上海市民周女士为让自己年轻几岁,在美容院里打了一针肉毒素,谁料没过几天满脸发红疹,无奈只好前往专科医院求助。

  根据有关规定,我国只有具备医疗美容资质的医院,方可进行注射整形。然而,目前市面上诸如美容院、黑诊所甚至宾馆等场所,随意开诊的不在少数。

  据了解,根据规定,所有的注射美容产品都必须是可吸收或半吸收的,产品来源、使用等过程应该可以追溯,确保顾客的安全。

  然而,由于市场处于方兴未艾状态,“微整形”注射产品价格昂贵又不进医保,为许多不法商贩提供了可乘之机。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整形科主任亓发之指出,目前非手术美容尤其是注射美容市场鱼龙混杂,一些没有资质的美容院私自使用注射美容产品,而假冒产品的危害更是巨大。

  据业内人士透露,现在一些美容院、黑诊所为赚取高额利润,不惜将国家明令禁止的奥美定成分假冒玻尿酸;或从不法商贩手中购进肉毒素,不仅没有批准文号,其药量也不准确,再加上注射医生缺乏资质根本没有经过正规培训、注射治疗环境未经消毒,注射这种肉毒素极易出危险。打针的部位一旦超越区域,就很可能造成下压眉、眼睑下垂、眼袋翻出等“丑容”,严重的会出现复视、吞咽困难、呼吸困难等症状,甚至危及生命。

  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整形外科教授孙宝珊说,“黑加工厂”出厂价十几元一支的伪冒针剂,卖给消费者时竟然高达数千元。产品缺乏有力监管,使消费者付出了极大代价,对行业发展也极为不利。

  操作盲区亟待标准规范

  据了解,尽管国家出台了针对“微整形”的相关规范,对注射“微整形”针剂的材质、注射部位、注射适应症状等都有严格要求,对于符合要求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会为其颁发批准证书,证书中会有严格的适应证说明和要求。

  但专家指出,面对日趋繁多的“微整形”产品,现有规范标准明显不足,这导致“微整形”规范操作盲区不少。例如,每个人的皮肤状况不同,适用的材料与注射技巧也大相径庭,但大多数医生凭经验操作,鲜有明文规定的操作步骤。

  对此,上海第九人民医院整形外科主任李青峰指出,首先必须明确注射美容是一种医疗行为,只能在医疗机构,由经过专门培训的医务人员实施,美容院不允许开展任何形式的注射美容。

  “比如肉毒素注射,绝不是任何一个普通美容师可以操作的。”李青峰对记者说,“据我所知,注射肉毒素出问题,大多在非医疗机构。不少求美者之所以会遭遇"毒针"毁容,除了国家对药品的监管力度不够外,求美者本身对"注射美容是一种医疗行为、只能在医疗机构进行"这一规定缺乏认识也是重要原因。”

  注射产品的监管该怎样实施?

  对此,上海多位整形外科专家建议,可以借鉴外科整形手术的成熟做法。以丰胸手术填充物为例,生产厂家先对医院进行评定,对医生集中系统培训,再发放使用权限;此外,填充物本身具备电子编号,存有从生产到使用完毕的所有详细记录,一旦需要查询真伪,可一路追溯到底。“如果注射产品也能这样管理,鉴定产品真伪将更方便,消费者权益更有保障”。

  上海时光整形外科医院院长江山呼吁,微创整形美容巨大的市场空间除了要求加大政府监管外,还要求行业加强自身规范管理。同时,对“微整形”的适应范围、治疗时的技巧选择、治疗后的随访跟踪等,要有严格统一的规范标准。

来源法制网——法制日报)
(责任编辑:Newshoo)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