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宜黄钟家兄妹陪母亲病房过除夕 房屋成孤岛(图)

来源:金羊网-新快报
2011年02月05日05:48
昔日美丽如花的钟如琴。
昔日美丽如花的钟如琴。

曾经幸福的一家人。左一为罗志凤,右一为钟家诚,右二为钟如九。(资料图)
曾经幸福的一家人。左一为罗志凤,右一为钟家诚,右二为钟如九。(资料图)

  新快报记者 王剑平

  2010年度人物回访

  聚焦宜黄拆迁事件先后辞去工作纷纷赶到北京

  罗志凤、钟如琴目前仍躺在北京一家医院里。尽管大的创面都已经好了,但罗志凤经常头晕。曾经美丽如花的钟如琴,脸上的疤痕越来越大。她们常常整夜睡不着觉。

  钟家五兄妹先后辞去了工作,纷纷赶到北京,在医院精心照料着自己的亲人,这其中也包括钟如九。2011春节,钟如九等人原本想将母亲和姐姐接出医院,在出租屋内度过除夕之夜,但由于母亲的病情不稳定,大年三十还是在病房度过的。

  与此同时,远在千里之外的宜黄,钟家那栋三层楼房空空荡荡。钟如奎的妻子邓香英是目前留在宜黄的几个钟家人之一,她告诉新快报记者:“除夕之夜连鞭炮都没放,非常冷清。”

  饥荒逃难落户宜黄县

  从破旧的老城区,越过抚河上的宜黄大桥,一直往南走,在世纪大道与省道林崇线的交岔口,就能看到钟家那栋楼房。这里属于宜黄县河东开发区桥头村。自焚事件发生后,当地对钟家房屋的拆迁工作,已经被抚州市叫停。新快报记者在现场看到,钟家的这栋楼共有三层,每层4个房间,另有一个大客厅。由于钟家的人口这几年不断增多,他们又把二层和三层的客厅改成了房间,因此,整栋楼共有14个房间。

  这栋楼记录着钟家曾经拥有的艰辛、欢乐和梦想。

  据邓香英介绍,钟家并不是宜黄本地人,而是外来“逃难者”。

  上世纪60年代初,安徽出现大的饥荒,家住蚌埠一带的钟家诚,家里的人差不多全都饿死了,为了活命,钟家诚独自南下讨饭,路上碰到了比他小10岁、同样是安徽人的罗志凤,同是天涯沦落人,两人在讨饭过程中相依为命相互照顾,逐渐产生了感情并结婚,后来在宜黄县城郊定居下来。

  那是一个“多子多福”的年代,同时,似乎是出于一种“外来户”心理,在之后的10多年里,钟家诚和罗志凤夫妇先后生了9个儿女,其中有7个孩子目前生活在宜黄(二儿子和三女儿出生后,送给别人抚养),其中最大的39岁,最小的22岁。

  邓香英是地地道道的宜黄人,2003年与钟家三儿子钟如奎结婚。邓香英告诉新快报记者,尽管钟家几个孩子都是在宜黄出生的,都拥有宜黄农业户口,但一直以来,宜黄县既没有为钟家诚一家解决工作问题,也没有给钟家诚一家分土地和山林,钟家大大小小的生计全靠钟家诚夫妻解决。为解决众多孩子的吃饭穿衣问题,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钟家诚、罗志凤夫妇就在位于郊区的桥头村烧砖。

  开荒建房手续很齐全

  钟家诚夫妇很想在宜黄扎下根,留在这个以博大胸怀接纳了他和家人的地方。1999年,他们在桥头村买了一块面积为120平方米的地皮,决定自建房。邓香英说,“那时,钟家建房的地方还是一片荒丘,这一家人为能拥有一个梦想中的家园而特别激动,老老少少齐上阵,没日没夜地干,硬是一锄头一锄头刨出一块平地。”

  家里孩子多,经历过流浪之苦的钟家诚夫妇,为了儿孙们将来不再为住宿发愁,决定多盖些房子,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这一盖就是三层,12个房间。“什么手续都办了,国土证、建设证、房产证,什么都有。”

  为了这栋房子,钟家诚夫妇花光了他们所有的积蓄。“他们什么都没有,只有这块地,这栋房子,对他们来说,意味着全部。”有知情者这样说。这几年,孩子们一个个长大了。由于各种原因,他们大多连高中都没上过,基本上都是初中一毕业就外出打工,尽管收入不高,工作不稳定,但几个孩子都很孝顺,只要有时间就会回到家里陪一陪父母,一家人的日子也一天天好起来。在钟家,邓香英给记者找来一本本相册,那是他们过去岁月的见证。由于钟家诚有4个女儿,而女孩子又爱美,因此钟家的照片特别多,这些照片定格了一个个美丽与幸福的瞬间。

  没想到,2007年,当地政府盯上了他们脚下赖以生存的土地,说要在这里建一个新汽车站。也就是这一年,操劳了一辈子的钟家诚患上了心肺病,经常呼吸困难。2009年农历七月,钟家诚带着对家人的无限牵挂和担忧离开人世,终年69岁。他的结义兄弟叶忠诚大哭了一场,哭着说他和几个孩子一定要保护好钟家这块地。

  一年后,自焚事件发生。

  特写

  结义兄弟成了钟家人

  2010年9月10日,钟家3人自焚,这其中包括钟如奎的大伯叶忠诚。邓香英向记者透露,其实,叶忠诚不是钟家的直系亲属,而是公公钟家诚的结义兄弟。

  当年,钟家诚逃难到宜黄,遇到了同样流浪到宜黄的叶忠诚。叶的家乡河南信阳地区当时也发生了严重饥荒,导致大量人员死亡,叶忠诚离家逃难,在宜黄与钟家诚相遇,两人成了比亲兄弟还好的结义兄弟。后来,尽管饥荒过去了,但叶忠诚仍没回老家,而是继续与钟家诚一家在宜黄生活。由于嘴和鼻子有先天性残缺,叶忠诚一辈子未婚,钟家始终把他当自家人。这些年,叶忠诚的年龄大了,都快80岁了,干不动活了,钟家对他更好,有好吃的好玩的,都不忘带上他。“这是在患难中建立的真情,必须珍惜。”

  尽管在宜黄呆了几十年,但无论是钟家诚、罗志凤,还是叶忠诚,都没有学会说宜黄话。钟家诚夫妻一直讲着带有安徽口音的普通话,而叶忠诚则始终讲着地道的河南话,由于长期生活在一起,钟家老老少少,都能听懂叶忠诚的河南话。

  在此次拆迁自焚事件中,叶忠诚因伤情严重经抢救无效死亡,钟家事后将他埋在了宜黄,并将他的遗像与2009年去世的钟家诚一起,摆在钟家堂屋里供奉着。

  记者手记

  宜黄钟家已成孤岛

  钟家一楼堂屋。钟家诚的摇动躺椅还在,两个大大的福字贴在门上,但最引人注意的是钟家诚和叶忠诚老哥俩的遗像:钟家诚面色凝重地看着这个他曾经无限留恋的世界,而79岁的叶忠诚遗像则模糊不清——因嘴鼻部残疾,他生前不愿意照相,仅留下的一张也是在钟家诚的劝说下照的。当时,钟家诚有意让孩子照得模糊些,以照顾到这位老哥们的“脸面”,这也成了叶忠诚留在人间的唯一影像。

  在二楼的房间里,钟如琴自焚时留下的黑色痕迹清晰可见。

  钟家院子里,草木枯黄。院子东侧,一个瓷碗在寒风中静静地立着,那是叶忠诚在出事当天早晨吃饭时用过的碗。往西北看去,是一栋栋正热火朝天兴建的新楼盘,挖土机正在轰鸣。事实上,钟家已经成了一个“孤岛”,站在东南方看,钟家的房屋就像是在悬崖上,高高地耸立着,下边,一台挖掘机至今还停在那里。

  300米外,则是崭新的县委、县政府和气派的华南虎文化广场,但更多的还是楼盘。在一个刚刚封顶的高档小区,院墙上写着这样的广告语:有一种设计,让业主无可挑剔,经典户型,大尺度美学境界;有一种繁华,与世界同步,城市中心,繁华生活与世界同步。

  邓香英叹息,这里原来都是良田,几年间,全不见了。

(责任编辑:周径偲)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