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活地图”大年夜防火服不离身

来源:新京报
2011年02月06日01:29
昨日,花市消防中队战士王杰在消防车上的电台边值守。本报记者 吴江 摄
昨日,李怀义的儿子在帮家里卖菜。
马宝华没有回家过年,当保安积攒社会经验。


  【镜头四】

  时间:大年三十

  地点:花市消防中队

  人物:通信兵王杰

  “妈,年货置办齐了吗?”大年三十中午,王杰在电话中为母亲拜年。每年这个时候,他都要给妈妈打个电话,聊聊家常,问年货准备的怎么样了,过年缺不缺钱。

  王杰今年22岁,陕西渭南人,18岁高中毕业后便应征入伍,现在是花市消防中队战勤班的一名通信兵。四年里,他没在家过过一次年,留守在北京,维护首都的安全。

  随时准备出警提前为母拜年

  王杰熟知辖区内的交通道路、重点单位的基本情况,被称为花市消防中队的“活地图”,辖区内没有他不知道的地方。2007年高中毕业后他便选择了入伍,当时有三个选择:山西空军地勤、云南武警和北京消防,“我选择了北京消防,因为北京有2008年奥运会和"国庆60周年"阅兵。”王杰说。

  来北京做了一名消防队员后,王杰才知道过年是回不了家的,“我清楚地记得第一年不能回家时,我告诉母亲后她哭了。”

  王杰称,晚上要备勤,随时准备出警,所以要提前给母亲拜年。今年给母亲拜年时,母亲没有哭,她嘱咐我在北京照顾好自己。尽管母亲说家里挺好,不缺钱,王杰还是给家里汇了2000元,“尽一份儿子的孝心吧。”

  “我会发呆,想象在家的情景”

  大年三十下午5时,王杰正在食堂里吃饭,他和战友们吃饭的时候也穿着防火服。据花市消防中队指导员王珺玮介绍,这是消防中队除夕夜备勤的要求之一:所有消防队员下午6时后防火服不能离身。

  王珺玮称,花市消防中队35名消防队员都像王杰一样,春节全部没有放假。春节期间也不能随便外出,防火服时刻在身。一旦接到报警,第一时间出警,避免造成更大的人身、财产损失。

  除夕夜,北京城万家灯火通明,家家户户团聚在一起吃年夜饭、放鞭炮。王杰称,每当这个时候,他就非常想家,“我会发呆,想象着过年在家的情景,但我从来没后悔当消防队员,即使过年不能回家。”

  本报记者 刘春瑞

  【镜头五】

  菜贩不歇班 希望“多赚点”

  时间:大年初三

  地点:东四十四条菜市场

  人物:菜贩李怀义及家人

  每年春节李怀义都会忙得不可开交,他已经连续5年没回家过年了。这位东四十四条菜市场的商户有3个摊位,每年这个时候家里四口人都要全天候在摊位上值守。

  “今年春节生意不太好”

  当别人忙着置办年货、张罗年夜饭的时候,42岁的李怀义还是与往常一样,凌晨4时起床,开着小面包车到离家不远的大洋路蔬菜批发市场进货。在批发市场里,他会根据一段时间来市民买菜的习惯,选择一些好卖的菜回来。

  对于李怀义来说,这样的生活每天重复上演着,“市场就在大年初一放了一天假,大年初二就恢复正常了。”李怀义憨憨一笑。

  李怀义穿着厚厚的棉衣,他习惯把烟叼在嘴里,然后把手放在背后,在市场里走动。儿子强强也跟着来菜市场帮助卖菜,为了照顾孩子,李怀义让儿子在北京上小学,他觉得自己对儿子的学习很重视,但儿子的学习成绩并不让他满意。说着,他深吸了一口烟,从鼻子里慢慢冒出来。

  今年春节,李怀义觉得生意不太好,来买菜的人太少,“这些人都去哪了?”他自言自语。年前他去山东批发了很多白菜和大葱,然后在大街边甩卖,“卖疯了,一天卖了3万斤。”他激动地说,大过年的,都希望能多挣点钱。

  年后找时间回家看看亲人

  李怀义也很想家,以前这个时候他都会带着家人走亲访友。如今,他只能打个电话给亲友拜年。大年初一那天,他打电话给长辈,说了几句祝福话。原本以为能好好休息一天,却一刻都没闲下来。

  8时许起床,然后洗洗衣服,开始张罗好吃的,中午给了儿子压岁钱,“就两百元,让他随便买点儿喜欢的东西。”李怀义说,年后得找个时间回趟家,看看亲人,“可这边的摊子怎么办?”

  文/图 本报记者 李超

  实习生 孙丽朝

  【镜头六】

  大学生假期体验当保安

  时间:大年初三

  地点:中央民族大学

  人物:大学生马宝华

  这是马宝华在北京度过的第一个寒假,他决定留在北京过年。

  马宝华是中央民族大学法律专业的研究生,老家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他身边也有很多同学没回家过年,有的为了打工赚学费,也有的是为了增加社会实践经验。

  当保安体会挣钱不易

  寒假刚一开始,马宝华就在朋友的介绍下当起了保安,“从早8时至晚8时,12个小时,可以挣70元。”马宝华说,没几天他就感冒了,头疼、站不住,他只好请了假,回宿舍安心睡觉,“这次的经历让我更加明白了挣钱的不易。”

  马宝华每隔两天都会给家里打电话,跟家人唠家常,问问吃了什么,有没有买新衣服。哥哥想见他了,他们就会相约网上视频聊天,“对着电脑,大家都笑了。那种感觉很好。”在马宝华的记忆中,老家过年的气氛并不浓,最大的感受就是一过年菜就涨价了,“因为卖菜的都回家过年了。”

  假期留校生活也快乐

  马宝华称,学校很关心他们这些留守学生,学校的清真食堂没有放假,图书馆的自习室也是准时开门,暖气也开着,开水房的开水不停地烧。每个星期,学校还会组织活动,每个参与者都有奖品。

  寒假前,学校统计了没有回家的学生,专门策划给同学们拍了照片,通过挂号信寄到家里。中间还夹了一封信,信上告诉家长孩子在学校很安全,“爸妈看了很感动,还打来电话。我在这边生活得好,他们也就放心。”每周六学校都组织留守学生参加体育比赛,马宝华都参加了,他还领到了奖品一双李宁牌的袜子。

  除夕夜,校园里失去了往日的热闹。清真食堂里,学校招待留校学生一起吃年夜饭,“大家坐在一起,开开玩笑,互相祝福。”马宝华说。

  文/图 本报记者 李超

  实习生 孙丽朝

  作者:刘春瑞
(责任编辑:周径偲)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