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中国首家寻子店店主彭高峰通过微博找到儿子

来源:大洋网
2011年02月08日17:56

  中国首家寻子店店主彭高峰通过微博找到儿子

  2月8日下午,中国第一家“寻子店”店主彭高峰,找到了被拐卖3年之久的儿子彭文乐。香港《凤凰周刊》记者部主任邓飞(微博)与深圳警方陪同彭高峰,一同赶赴儿子彭文乐的养父母家里认亲,并在微博上直播了解救过程。

  彭高峰见到儿子后顿时泪水涌了出来,彭文乐在失散三年后见到彭高峰,仍然能认出他。孩子说:“哭脸的那个男的是我爹爹,我记得了。”彭高峰让孩子给妈妈说话时,孩子开口叫妈妈用的仍然是地道的湖北潜江话。

  据悉,彭文乐现在已经念二年级了,名字也被改成了韩龙飞。他目前学习很好。养母很爱他,在旁边看着孩子,也一直在哭。

  在去见孩子的路上,彭高峰很怕这次见到的又不是自己的儿子,3年来他接到过无数个类似消息,每次他都满怀希望去,多数是失望而归。“害怕这个信息是假的,因为太多假信息了,骗得不敢再相信了,又害怕真的就是,因为有些接受不了现实。”当然,他也因此解救了多名被拐卖的儿童。

  三年来的艰难寻子之路,对这个铁一般的汉子造成了多大的伤害,是普通人难以想象的。

  邓飞在《南中国贩童链》中写道:“深圳光明新区公明街上,一个黑夹克男子趁彭和妻子不注意,强行抱走3岁多的彭文乐,一路狂奔。”据警方十几天以后提供的街上六个监视器拍下的镜头,孩子在男子手上拼命挣扎,哭喊,甚至一度挣脱到了地上,想逃脱,但在冷漠的众目睽睽之下,男子又一把抱起,跳上一辆正好开过的大巴上……

  3月25日,对于彭高峰来说是个刻骨铭心的日子。2008年的这一天,他4岁的儿子彭文乐在深圳街头玩耍时,被一名男子强行抱走。“电子监视器显示,我的乐乐拼命挣扎,但还是被人贩子带走了。”

  老家在湖北潜江的彭高峰在深圳光明新区公明镇开了家电话超市,而儿子的突然失踪,让原本幸福的家庭濒于崩溃。

  为了寻找儿子,他不放过任何一条线索,电话超市外悬挂着“寻亲子,悬赏10万”的灯箱和横幅,还在网上开起了寻子博客。

  彭高峰对记者说:“我要提醒所有家长,一定要看护好自己的孩子,千万不要给人贩子以可乘之机。直到现在,我的孩子还是没有一点消息,但我的信念是永远不会动摇的.就算走遍全国,我也一定要找回我的孩子。”

  打拐需要国家计划

  因为越来越多的孩子被偷,各地的父母经由互联网等方式形成各地区的“寻子联盟”。《凤凰周刊》获悉,全国范围内已成规模的“寻子联盟”主要有三处:云南昆明、广东东莞、深圳和河南郑州。

  奇异的是,一些家长不满当地警方查办不力,而与警方发生冲突。中国警方规定:儿童失踪不足24小时,警方可以判断是走失、迷路而不能立案。在24小时后,家属还必须提供被拐卖证据,否则仍不能立案。

  有家长称,这一规定设计方便了警察,但没有考虑24小时正是寻找失踪人口的关键时期,人贩子完全可能利用这段时间成功转移儿童。很多愤怒的家属由此上访控告。

  一个地区的上访数量却又令当地政府难堪,警方不得不派出更多警力来控制上访者——警察和人贩子的战争由此变成警方和受害者的斗争。

  警方抱怨,1988年以来,中央财政每年拨款300—900万元不等的打拐专项经费,但在1998年取消,使打拐经费失去基本保障。而每解救一个被拐儿童,平均花费3万到5万,现实情况是谁去“打拐”谁垫资,各地警察对打拐普遍缺乏积极性。此外,找到了孩子如果找不到父母,福利院不接收,将无处安置孩子。

  民政部门显然不可以接收警方送来的孩子,称他们是财政包干,没有格外针对被拐儿童的安置资金。

  《凤凰周刊》注意到,不计其数的人通过宝贝回家等寻人网站谋求自救。该网站几千名志愿者和家长实行“分片包干制”,各自在自己的区域内搜寻信息,然后通过网络、电话分享交流。

  海外打拐专家称,即使在市场化程度很高的美国,孩子失踪也只主要能依靠政府解决,私人和社会力量只能发挥辅助性的作用。

  犯罪团伙化暴力化现象令人震惊

  发生在彭高峰身上的事情,仅仅是众多不幸家庭中的一例。“宝贝回家寻子网”是一家专门帮助寻找失踪或被拐卖孩子的公益网站,这家网站负责人张宝艳告诉记者,一年来有千名左右失踪孩子的家长在网站登记寻求帮助,而网站通过全国各地的志愿者尽力捕捉各种线索。

  拐卖儿童犯罪作为一个社会问题由来已久,但近几年来,拐卖儿童犯罪活动出现了暴力化、团伙化的新趋势,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据公安部有关人士分析,部分地区此类犯罪比较突出,犯罪手段也出现一些新的特点:犯罪团伙化趋势明显,犯罪网络错综复杂;犯罪手段多样化、暴力化趋势明显;不法分子作案的地域逐渐扩大,近年来跨国、跨境拐卖妇女儿童案件屡有发生。

  记者采访了解到,被拐卖的婴幼儿除了不法分子诱骗、盗窃和一些贫困家庭主动卖子外,不法分子使用暴力手段抢夺、抢劫婴幼儿的案件逐渐增多。这不仅给被抢婴幼儿的家人造成极大的伤害,也在群众中产生了恶劣影响。2008年5月27日,几名歹徒光天化日之下闯入山东省茌平县博平镇一家理发店,强行将店主赫某5个月大的儿子抢走,随后卖到山东临沂。所幸公安机关果断行动,两天后将婴儿成功解救。

  2008年下半年,湖南省岳阳地区发生多起幼儿被掳案件。去年9月中旬的一天,在岳阳市一砖厂打工的贵州籍民工刘某两岁的女儿被两名男子掳走;11月14日,农民工颜绍祥不到两岁的儿子在路边玩耍时被两名骑摩托车的男子掳走;12月14日中午,村民刘新林3岁的儿子在自家门口玩耍时被掳走。系列案件发生后,在公安部督办下,岳阳警方转战湖南、湖北、安徽等7省侦破此案,抓获犯罪嫌疑人13名,成功解救儿童5名。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警方破获的贩婴案件团伙化程度越来越高。2008年7月,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法院曾宣判一起特大贩婴案,22名被告人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经法院审理查明,自2003年10月至2007年7月,这一犯罪团伙以贩卖婴儿为目的,从四川等地收买婴儿,然后通过火车接送、中转到山东等地,以上万元甚至几万元的价格卖出,先后贩卖婴儿达20余人。

  云南省曲靖市中级人民法院研究人员区鸿雁对当地近年来发生的9起拐卖儿童犯罪案件调研发现,此类犯罪手段越来越隐蔽,出现了雇用哺乳期妇女藏匿、运送婴幼儿的手段,在9起案件73名被告人中,女性占47名,占总人数的64%。同时,拐卖儿童犯罪的“亲联性”表现越来越突出,犯罪分子往往以家庭、宗族、血缘为关系,组成团伙进行犯罪活动,使拐卖儿童的手段更加狡诈、多变。

  拐卖儿童犯罪为何屡打不绝

  区鸿雁、山东省寿光市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卢东晓等表示,拐卖儿童犯罪现象之所以屡打不绝,主要有以下一些原因:

  ——销路顺畅,有较大买方市场。受封建传统观念影响,一些人昧着良心非法收买男婴,以延续香火或为显示人丁兴旺,这为人贩子拐卖儿童提供了巨大市场。同时,一些农村家庭或怕超生罚款、或因无力抚养等原因将亲生子女主动卖掉,形成了“卖的愿卖、买的愿买”的怪现象。

  ——高额利润诱使不法分子铤而走险。被拐卖儿童的输出地大多是社会经济落后地区,一些家庭只要几千元甚至几百元就愿意将孩子出售,而收买儿童的人往往不惜花几万元买个孩子,这中间具有高额的利润,诱使许多人参与其中。在利益驱使下,一些不法分子不择手段,通过诱骗、盗抢等恶性手段拐卖儿童。

  ——作案风险小,不易被揭发。拐卖儿童比较容易得手,即便日后儿童被解救也无检举揭发的能力,同时孩子被卖出后买卖双方往往就断了联系,不仅解救难度大,也增加了破案取证难度。

  基层政法系统人士表示,拐卖儿童犯罪之所以屡打不绝,需求旺盛是一个重要原因。公安系统人士反映,许多被拐卖的婴儿已经在买入地落了户口,这给办案人员解救儿童和对收买者的处罚都造成了困难。“宝贝回家寻子网”负责人张宝艳认为,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买方是拐卖儿童犯罪的真正源头,但现在收买被拐卖儿童几乎没有违法成本。

  卢东晓认为,尽管我国刑法规定,凡收买被拐卖妇女儿童的要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但在现实的司法实践中,“打拐”的重点是人贩子,处罚也比较严厉,但对收买者则处罚较轻,大多不追究刑事责任,甚至不予处罚,这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不法交易现象的长期存在。(部分内容综合《凤凰周刊》-《南中国贩童链》《半月谈》)

(责任编辑:刘晓静)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