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边就是曾经的渡口新修的乡村公路 山村和城市的距离有多远?在湖北省松滋市洈水镇王马堰村村民周世秀看来,2009年之前是至少半天时间,而今只是一个半小时的时间。
王马堰村位于湖北省西南部,是鄂湘交界地带的一个小山村,风景秀美的洈水旅游风景区就在村子边上,距离松滋县城大约70公里,但就是这70公里,让居住在这个小山村的1400名村民视出门为“畏途”:由于山路狭窄而崎岖,除了摩托车可以在被村民们形容为“搓板一样”的山路上勉强开行之外,其他车辆根本无法通行。村民们出行主要还是靠渡船,有村民打趣地说“出门怕回家,回家怕出门”。
周世秀在村上开着一家杂货店,日常进货时,他需要在前一天晚上就和渡口的船家打好招呼,第二天天不亮就要出发,坐船大概一个半小时才能够到达洈水镇,在镇上花一个小时进好货,然后再坐船回村。有些镇上没有的货,就要再坐一个小时的中巴车到县城去,等他带着这些货品赶回渡口时,往往已经是傍晚了。
但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周世秀的进货时间被大大缩短了:“坐上村里的班车,只用半个小时就可以到镇上了,就是到县城也就是一个半小时,半天就可以跑一个来回。”
2009年下半年,由松滋市政府投资1000多万元修建的乡村公路终于铺进了王马堰村,村子里有眼光的村民也立即凑钱购置了中巴车,开通了到镇上和县城的班车,王马堰村的村民由此结束了出舟入船的交通史。对于王马堰村在外打工的年轻人来说,班车的开通带来的时间快捷是一方面,免去中途的辗转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在广州一家会展公司打工的小明说,以前从广州返回家乡,先要坐火车到松滋,然后再坐中巴车到洈水镇,之后才能够从渡口回到家。由于渡口的渡船不是很多,而且时间也不是特别固定,因此他有时候为了节约时间,同时也为了免却转车的麻烦,宁可选择在临近家乡的湖南省澧县火车站下火车,而后花钱雇一辆面包车或者摩托车回家,尽管这样也要在颠簸的山路上奔波一个多小时,但毕竟省却了转车的麻烦。但现在,随着乡村公路和班车的开通,一切都方便多了:“下了火车,马上可以坐上班车,一个多小时就可以到家门口了。”
和王马堰村村民有着同样感受的还有湖北省近4000多万农村人口。
“要致富,先修路”,这条原来粉刷在大街小巷的标语现在越来越少看到它的踪影,但这一理念却越来越深入人心。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湖北省委、省政府一直把加快农村公路建设作为加快全省交通发展、扶持农民脱贫致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举措来抓。
自1991年湖北省第一条高速公路武黄高速开通到2005年年底,湖北省高速公路里程为1649公里,“十一五”新修的高速公路,比2005年前15年修建的还要多300多公里。目前,除了神农架外,全省各市州均实现高速通达。全省符合通客车条件的行政村客车通达率为90%,基本实现了全部行政村通客车的目标。
越来越便捷的省内交通,来自于“十一五”期间湖北省对交通的大力投资。湖北省交通运输厅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十一五”期间,湖北省交通累计投资达1900亿元,平均每天有1亿元。 湖北省交通部门从落实计划项目、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加快项目验收、加强队伍建设与技术指导等方面,狠抓落实,积极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同时还提高了通村油路建设奖励标准;省、市州及县市均成立了农村公路建设领导小组,并出台了农村公路建设与管理制度;多管齐下,促成农村公路顺利通达。
(责任编辑:李孟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