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邓新建
记者:在刚刚结束的广东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上,广东省人民检察院作的工作报告获高票通过,作为检察长您感受如何?
郑红(广东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公正廉洁是检察工作的灵魂,心系群众,让群众满意是检察工作的最终目标。在深入推进公正廉洁执法过程中,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要充分发挥法律监督职能作用,不断加大诉讼监督力度,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司法不公、执法不严以及司法腐败等突出问题,不断提高司法公信力,切实维护司法公正。
记者:广东检察机关在强化诉讼监督方面,除了加大对刑事诉讼活动监督力度,严格执行立案监督的条件、范围和程序,加强对证据的审查,依法排除非法证据外,还做了哪些工作?
郑红:我们加强和改进了民事行政检察工作。积极构建以抗诉为中心的多元化监督格局,整合各种监督手段,发挥整体监督效能。
强化刑罚执行和监管活动监督。加强派驻检察室建设,积极推进与监管场所信息联网和监控联网,加强对违法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的同步监督,深入开展清理纠正久押不决案件专项检查、看守所违法使用械具专项检查活动。高度重视在押人员死亡事件处理工作,严厉打击“牢头狱霸”等行为。加强社区矫正法律监督工作,有效预防和减少脱管漏管。
严肃查处司法人员职务犯罪。加强检察机关内部各相关业务部门的协作配合,特别是把诉讼监督与查办职务犯罪结合起来,及时发现和查处司法不公背后的失职渎职、滥用职权、徇私枉法等职务犯罪案件。
此外,我们坚持依法监督、规范监督。坚持监督力度与监督质量、效果并重,坚持抗诉与息诉并重,坚持监督与支持并重,加强与法院、公安等部门的协调配合,推动广东法律监督工作健康发展。
记者:在过去的一年里,广东检察机关是如何深入推进公正廉洁执法能力和水平的,您能详细介绍一下吗?
郑红;我们着重抓住“四个重点”。抓教育,警钟长鸣。在“恪守检察职业道德、促进公正廉洁执法”主题实践活动中,我们结合广东检察工作和队伍建设实际,以“十个一”活动为抓手,突出实践特色,引导全省检察人员增强全面履行法律监督职责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更加牢固树立忠诚、公正、清廉、文明的检察职业道德。
抓制度,固本强基。广东省检察院在2008年以来全面推进阳光检务的基础上,制定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阳光检务工作的意见》,重点推进检务告知、案件办理情况查询、检察文书说理等8大制度,从更高要求、更深层次推进阳光检务制度化。为进一步加强对各级检察院领导干部特别是检察长的监督,广东省检察院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对全省各级检察长监督的意见》,对全省22个市分院开展巡视检查“回头看”,组织广州、佛山、揭阳3市检察长到省检察院述职述廉和报告工作。为进一步加强队伍法律监督能力建设,广东省检察院制定关于加强法律监督能力建设3年规划,并明确具体目标和推进措施。深入开展岗位培训、业务培训和业务竞赛活动,不断推进队伍专业化建设。
记者:从这两个重点工作上看,广东检察机关确实是用了心思,下了功夫。
郑红:除此之外,我们还抓监督,防患于未然。在强化内部监督方面,重点推进案件管理规范化建设,省检察院、18个地级以上市检察院和60个基层检察院成立了案件管理部门,统一负责案件流程管理、案件质量管理、执法办案质量评估和司法统计工作等职能。认真开展案件评查活动,完成案件评查1138宗,针对发现的执法薄弱环节,完善执法规范和制度;在强化外部监督方面,坚持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部署、重要事项,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观摩公诉出庭活动,及时通报检察工作情况,做到联络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
抓办案,惩防并举。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最高检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总体部署,不断加大查办职务犯罪力度。认真落实省检察院关于加强法律监督能力建设3年规划,开展大规模教育培训工作,有计划地推进岗位练兵、业务竞赛和专门技能培训,提高法律监督的能力和水平。坚持教育、制度、监督、查处“四管齐下”,扎实开展“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和“反特权思想、反霸道作风”专项教育活动,大力加强自身反腐倡廉建设。
记者:检察机关既是法律监督机关,又是群众工作机关;检察干警既是执法工作者,又是群众工作者。对于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案件以及涉及群众利益的案件,广东检察机关是如何处理的?
郑红:我们严肃查办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案件,对涉及群众利益的案件,不论困难有多大,阻力有多强,都要快查快办,以此取信于民,密切检察机关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认真落实案件答疑说理制度。在履行审查逮捕、审查起诉、职务犯罪侦查、诉讼监督等各项职能过程中,尤其是作出不批捕、不起诉、不抗诉等决定时,要耐心做好答疑解惑、政策宣讲、思想疏导等工作,真正把化解矛盾、定分止争、理顺情绪融入执法办案的全过程。
妥善处理群众诉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涉检信访工作,加大对民生信访案件办理力度。认真贯彻修改后的国家赔偿法和《人民检察院国家赔偿工作规定》,切实做到维持有理,纠正有据,赔偿及时到位。对生活困难的当事人,要按照有关规定开展司法救助,做好人文关怀工作。